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吴相对论第003讲——本期主题专注的幸福

冬吴相对论第003讲——本期主题专注的幸福

冬吴相对论第003讲——本期主题专注的幸福播出时刻:经济之声2008-11-08 18:30-19:00参与整理:花火慧从卢溪梁冬:坐着都能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伙儿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主持人梁冬,在我对面相对的那个人确实是吴伯凡。

吴伯凡:大伙儿好,我是吴伯凡。

梁冬:吴伯凡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是我见过的中国最优秀的商业评论者,这只能讲明事实上我认识的人专门少(笑)。

上一周的时候我们谈到一个话题,在中国制造那个领域里面,我们如何不用做到中国制造,仅仅在中国制造里面就能够制造出新的价值。

当时的时候我们聊到一个话题,确实是讲,一个情况甭管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当你用心去做的时候,做着做着它会由量变到质变,就像有一部小讲《天龙八部》,他在叩头叩了专门多次以后,发觉蒲垫被叩穿了,下面就发觉了宝藏,一个武功秘笈。

我觉得这差不多上是一个比喻,打魂斗罗也是如此,打着没什么反应,打着打着就变了,整个就被打爆了。

刚才我和伯凡在来录音棚路上的时候就聊到了全神贯注,在讲到用心那个话题,因此我们今天是不是就能够从用心致志那个话题聊开。

吴伯凡:我们上一次聊中国制造,其中有一个隐含的话题确实是用心做一件情况,把它做到境域,做到“道”的那个层次,如此不开生面的去制造一种价值,因此那个地点头一个专门重要的东西确实是用心。

用心是一种力,有一本书叫《用心力》。

讲一个人的智力,我们经常会用测智商的方式讲多少多少,然而我们现在发觉专门多人在测智商的时候是专门高的,然而他做工作的时候一塌糊涂,或者是他做到一半的时候又不做了,那个地点头有一个用心力的咨询题,因此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时候,用心力也引入到如此一个指标体系当中来。

谈到用心力,我们举一个例子,确实是用心是如何改变你的。

佛教讲“境由心生”,确实是你看到的世界是你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当你的内心世界专门无杂、专门肤浅的时候,你看到也是一个专门肤浅的东西,这看起来有一点奇异主义的色彩。

梁冬:或者唯心的观点。

吴伯凡:但实际上在生活当中,你要做任何一件情况你认真地去做的话,你都会发觉那个地点头是有道理的。

梁冬:因此专门多老总讲自己的职员蠢,事实上只能证明是他蠢,证明他自己不明白得发觉那个职员的优势,查找到优秀的职员,教诲职员和他分享知识和体会,事实上是他蠢的一个缘故,或者一个蠢的反映。

吴伯凡:对。

梁冬:刚才你讲事实上一个人的用心跟智商起码也是并列齐驱专门重要的一个东西,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蛮有味的观点。

前两天我碰见一帮朋友大伙儿在分享一个观点,有一个人做电信设备的,他讲他们现在在全球最可怕的人是诺基亚,我咨询他们什么缘故你们会那么可怕诺基亚那个企业?他讲诺基亚那个企业要紧是芬兰北欧人,他们差不多上来讲差不多超越了为生活工作的如此一个需求了,因此大部分的人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他们事实上会做自己情愿做的情况。

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情愿做的情况的时候,他的内心事实上是安静的,你可不能冲突,安静了之后就会产生慧,“由静入定,由定入慧”事实上确实是如此,我回应你刚才讲的那个观点。

如果我们内心不冲突、不挣扎,你去用心做那个情况的时候,本身会产生一种聪慧,而这种聪慧是一种力量。

吴伯凡:对,确实是《大学》、《中庸》里头讲“知止而后定”,确实是明白停止你的心才会定下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只有在通过几个层次的还原之后才能够得到,或者讲明白得,或者讲把一个情况把握。

因此我们平常讲用心力是一种意愿,我想用心,那个人不用心,实际上不是如此的。

有的人他想用心,他能够用心一分钟、用心五分钟、用心五天,再用心一年是不可能的。

用心有时候是一种适应,这种适应进入到智力的层次以后,它就会变成一种专门大的力量。

然而在做企业的时候,有的企业就没法用心,看到什么东西赚钞票就做什么东西,他觉得企业的使命确实是要赚钞票,猎取利润,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他看到什么满眼差不多上机会,都去做。

梁冬:专门在当今的中国,中国现在就不缺机会,是人才还没有成为人才,略微有点人才的模样就被挖走了。

吴伯凡:对,日常生活中你能发觉,机会多的人或者机会多的企业,往往最后差不多上专门无能的人或者专门无能的企业。

有时候企业往往是那些把自己的路都断掉的、破釜沉舟的,像华为如此的企业,在公司宪章《华为差不多法》里写着“永久不进入什么什么”,幸免它的公司陷入机会主义。

相反的当时跟它一起创业的企业什么都做,例如讲海尔,海尔最多的时候能做到500多个产品线。

梁冬:据讲海尔还进入医疗行业。

吴伯凡:保健、医疗、保险。

梁冬:金融,就差汽车行业了吧。

吴伯凡:还有海尔嫂子面馆。

梁冬:我还以为不人盗用它的名字做的。

吴伯凡:不是。

因此要做到用心,并不是你想用心就用心。

梁冬:差不在哪里呢?吴伯凡:差不实际上跟心智有关系。

大夫看小孩,觉得那个小孩智商高、智商低,从他出生不大会儿就看他的目光,他是不是盯着一个东西能够专门用心地看,智商低的小孩,一样这边有一个响动,他的头就转到这边去。

梁冬:我们还以为那叫聪慧。

吴伯凡:可能是如此,大智若愚往往是讲那个人有点迟钝,在某些方面他专门迟钝,他只对一件情况感爱好,企业往往也是如此,它对某些机会能够保持一种麻木和迟钝,如此的企业往往能做大。

那些总是满眼差不多上机会的企业,往往做不大,这确实是用心关于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我觉得差不多上专门重要的。

梁冬:因此你在讲到那个地点的时候,我刚才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确实是什么缘故专门多长得专门漂亮的女小孩,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嫁不出去,最后只能随便找一个A女配C男如此的一种情形,专门可能是因为她年轻的时候机会太多,因此她忽略到了用心,她总以为还有更好的,或者就专门轻易地就舍弃了看来还不错的。

吴伯凡:她可不能去认真地面对她眼前的一个对象,眼前的一个人,她只明白这是个机会,用最浅近的衡量标准来看他专门吸引人。

然而人的面相有多种多样的,今天碰到一个如此的人,改日又碰到那样的人,实际上她确实是永久在机会之间进行穿梭、游走,最后时刻和机会都丧失了。

经济学讲机会成本,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不能做那件事,这是你的机会成本。

因此她觉得她有专门多机会的时候,实际上背地也丧失了一个机会成本,确实是深入地、关注地去做一件情况、去了解一个人,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对方是不是适合自己,她可不能去认真地看。

不人是在苦心地找机会,她是机会持续地纷至沓来涌向她,因此那个时候就不需要她有更多的用心力去关注眼前的人、眼前的情况。

当她回过头来终于有一天发觉自己应该需要什么的时候,时刻差不多没有了。

有一个治理学家叫查尔斯·汉蒂讲,不管是企业和个人,当你明白该如何走的时候,往往差不多没有机会了。

梁冬:讲的太好了,伯凡你在讲到查尔斯·汉蒂之前的对那种不用心的人的批判,我简直就看到了一张自己的脸,看起来每一个在旁边听的人都在看到自己。

如果20年前你就用心的买了一只公司的股票,例如讲万科,然后就不管它了,今天你会发觉讲比你炒了多少次股票、买卖了多少次要好得多。

吴伯凡:一提到万科,我一下子想起跟我们今天那个话题专门有点关系。

万科你明白它什么缘故叫万科吗?梁冬:什么缘故?吴伯凡:因为它当时做的业务专门多专门多,从贸易起家,它进口录像机销售到内地做贸易的,它还做莫百货,现在广州人都明白也一个万佳百货,万佳百货确实是万科的;还有做一种饮用水叫怡宝,这也是万科的,万科有专门多,因此它有一万个科,确实是那个意思。

后来王石发觉这些东西太多了以后,一个企业确实不明白如何去做,最后可能总业务量专门大,然而不明白那个企业形状都搞不清晰,擅长的是什么,应该朝哪方面进展。

当你强调速度的时候,发觉另外一个业务是不应该速度的,是应该强调质量的;当你强调质量的时候,又发觉另外一个业务又强调速度。

梁冬:那叫成本。

吴伯凡:因此那个公司无法形成自己专门的治理能力,它有专门多经理人,比现在天他做饮用水,把他提到高层,他要管专门多专门多了,发觉他管不了,发觉那个公司无形当中在治理上患上的精神分裂症,后来王石苦下决心,由万归一,确实是万一之道,由万科变成一科,不的都扔掉,把万佳也卖出去了,把怡宝也卖出去了,甚至当时还专门赚钞票的一些企业都卖出去了,就做房地产一样。

梁冬:而且还只做房地产的住宅项目。

吴伯凡:对,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只做郊区,它不参与中心地带竞价的土地拍卖,它只是去买那些谁都不情愿去买的郊区的土地,然后在那个地点盖房子,逐步以它的质量、营销提升它的价值。

梁冬:刚才伯凡讲万科终于万佛朝中,由万科变成了一科,变成了一个住宅公司,同时最后又不仅仅是只做住宅,而且专门长一段时刻只做郊区住宅,看起来它还不做富人的不墅。

有一次有一个人找王石,几乎要跪着求他做富人不墅的楼盘,他讲他做不了,因为他不擅长做那个情况,我觉得这给我们一个专门好的启发。

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那个地点是《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主持人,对面的是吴伯凡。

吴伯凡:大伙儿好,我是吴伯凡。

梁冬:我们今天从一个用心的话题聊起,如何保持用心。

我们在上一节的时候聊到万科那个公司,往常什么缘故叫万科?那确实是它有专门多的科目,专门多的组织部门,后来王石一石激起千层浪,终于把万科万佛朝中变成了一科,专门做房地产。

事实上我们对面的吴伯凡因为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他常常也能够和不同的企业界领导进行更加深度的对话,据讲伯凡前段时刻跟王石有一段秉烛夜谈。

吴伯凡:谈不上秉烛夜谈。

梁冬:没那么浪漫是吧(笑)。

吴伯凡:采访的时候咨询过那个咨询题,什么缘故会舍弃那么多业务,依旧专门赚钞票的业务,他是职业经理人,他是对股东负责的,股东看见明明能够赚的钞票你不赚,股东是要咨询你的。

他是如此讲服股东的,确实是你要我那个企业现在是要赚多少钞票,依旧讲要它更长时刻的赚钞票,他举了专门多的例子,跟他一起起步的专门多企业赚了专门多专门多的钞票,有的是赚了专门多钞票以后突然就没有了,有的是原先赚了专门多钞票,后来发觉那个业务……任何一个业务差不多上潮涨潮落的,那个时候专门赚钞票,从当年的摇钞票树一下子变成苦菜花,如此的行业专门地多,最后是你赚了多少钞票还如何吐回去,他举了专门多如此的例子。

然而他最能打动董事会的是他讲的一句话,“我如果是做专门多专门多的业务的话,那么我无法培养一个职业经理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这如何讲呢?职业经理人要持续地成长,持续地学习,他是要有能力的,如果他是什么都做的话,如果整个职业经理人队伍是由一批万金油组成的话,那个企业无法做到百年老店,无法做到长治久安,那么你赚的钞票是如何赚进来的,最后是如何还回去,出来混是要还的,这是万科从“万”归一当时的一个契机。

梁冬:然而坦白讲,企业的多元化就像我们身上的脂肪一样,专门多时候是专门难操纵的,有句话叫“瘦归瘦,筋骨肉”,专门仰慕那些尽管长得瘦,然而爆破力极强、耐力极强、执行力极强的那种躯体体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