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14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四)社会性
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有明 显的社会性的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备 社会性的特征。

15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统计研究的方法包括:统计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统计 研究的具体方法。

统计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指统计的认识方主 义的立场、观点来认识现象的数量方面,找出现象 内在的规律和反映现象质的数量特征。


31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标志和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
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说明总体的特 征。 2)有的标志可用数值来表示,如数量标志。有的 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品质标志。而所有的指标 都可用数值表示。

32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标志和指标间的联系是:



13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 不是抽象的量,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具体性特 点。 统计研究的量是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量,这 个量总是和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数学所研究 的量是抽象的量,两者有着明显区别,但统计中往 往借鉴数学的方法。
27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差 异性。 (一)大量性 大量性特征是指总体应包含足够多的单位数。这是 由统计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二)同质性 同质性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个体必须至少在某 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就是这个共同性使这些个体 结合成一个整体,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基础。 (三)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 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存在差异。




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中,对于一个标志来说,如果总体各单位具 有相同的标志具体表现,则该标志叫不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中,对于一个标志来说,如果总体各单位具 有不同的标志具体表现,则该标志叫可变标志。
29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对于指标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认为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这种理解包涵三要素:指标的含义、指标计算范围、 指标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 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
近代统计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同步的, 在17世纪至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人口、工业、农业的统计登记逐渐形成制度,“商 业、工业、农业、海关、外贸、物价等方面的统计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统计实践的发展,欧洲出现了一些统计理论著 作,这些统计理论著作为统计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统计三个方面的含义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对统 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反过来又指 导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准确可靠。
5
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是适应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 在奴隶社会形成过程中,统计也初步形成。



封建社会时,我国的统计已略具规模。
狭义统计学是指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等。 本书阐述狭义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 本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系狭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9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 总体的数量方面,和社会经济统计相比,它是对社 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间接研究,它的研究对 象是社会经济统计这种调查研究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它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 体数量方面的规律和方法。
统计学
第一章 总 论
科学出版社
1
第一章


总 论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 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笫一节 笫二节 笫三节 第四节
2
第一章
总 论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笫一节
科学出版社
3
一、统计的涵义

现代统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统计工作(统计活 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数量指标的数值是根据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 而来的。 2)指标与标志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研究目的的 改变,原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原来的指标相应 地变为数量标志;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原来的总 体单位变为总体,原来的数量标志相应地变为指标。

33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可分为两大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6
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在统计学的初创时期,“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 学派”(“记述学派”)的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 19世纪中叶,随着统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又产 生了“数理统计学派”。 19世纪下半叶,德国人克尼斯和梅尔在继承“政 治算术学派”和在凯特勒的影响下创立了“社会统 计学派”。 十月革命后,在前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 经济统计学。 我国在1978年社会经济统计学认为是经济领域的 统计学,把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 学各领域的统计学确定为统计学的分支。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 统计推断法
18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 变化过程中要从总体上加以观察,对现象总体的全 部或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从 而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各个个体的数量表现差别较大,不能任意抽取某个 个体进行观察。只有在对现象的质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观察现象总体的全部或抽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 观察,才能使次要因素、偶然因素的影响相互抵消, 从而揭示现象的本质规律。
28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在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或数值。 按标志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表明事物属性特征,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 用数值来表示的标志。 数量标志是表明事物量的特征,用数值来表示的标志。
34
三、变异和变量

变异是指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作变量,变量 的具体取值叫变量值。 变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变量值是否连 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变量按性质的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35
本章小结

现代统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统计工作(统计活 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 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的统一体。 本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系狭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19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二)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和现象内在的特 点,按一定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部分或 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分组,可以揭示现象的不同类型。 在分组的基础上,可以研究现象总体内部构成及内 部数量关系。



统计分组与统计指标是结合运用的。
20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 其各个组成部分基本情况的指标体系。
具体又分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中间层次是各地区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 第三是基层统计指标体系,它是指微观企业、事业单位 的统计指标体系。





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指针对某项社会或经济问题而 制定的专门统计指标体系
21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四)统计推断法
统计研究中,某些现象所包括的个体是有限的,另 一些现象所包括的个体的量非常大或无限,对于前 者可用综合指标法进行分析,而对于后者,则采用 统计推断法进行分析。


统计推断法是根据局部样本资料,按一定的置信标 准,用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 法。 统计推断法广泛用于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和对总 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调查研究的对象,简称总体,是客 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总体的类型是多样的。 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就是总体单位。 总体按包含个体的多少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 有限总体指总体所括的总体单位是有限的,是可以 计数的。 无限总体指总体所包括的单位是无限的,是不可以 计数的。
12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二)总体性
由于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 体的数量方面,因此总体性就成为社会经济统计的 重要特点。 总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统计研究的是大量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而不是个 别事物的个别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是从对个体数 量的认识开始的。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 体性、社会性。
36


7
第一章
总 论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
笫二节
科学出版社
8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按其研究对象包含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广 义统计学和狭义统计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