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理学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咳痰,痰呈铁锈色
Lobar Pneumonia
病因和发病机理
肺炎球菌,3型毒力最强 受寒、醉酒、感冒、麻醉和疲劳—呼吸道
防御功能下降,细菌感染 一处肺泡的细菌和炎症可沿肺泡间孔
(Cohn孔)或呼吸性细支气管迅速蔓延 至整个肺大叶
病理变化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病理变化
大体:肺膨大,边缘钝圆,灰白,柔软弹性差 (指压后压痕不易消退)
镜下:肺泡扩张,间隔断裂—囊腔,毛细血管 床减少,小动脉内膜增厚—肺心病,小支气管 和细支气管慢性炎。
临床病理联系
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发绀和呼酸等阻塞性 通气障碍和低氧症状(逐渐加重)
桶状胸:肋骨上抬,肋间隙加宽,前后径加大, 呈桶状
临床特点
年龄:小儿,老人及体弱多病者 部位:双肺,下叶和背侧,小片或
融合 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麻疹后肺
炎、吸入性肺炎等)
Lobular Pneumonia Bronchopneumonia
病理变化
肉眼: 散在实变病灶,下叶后部明显,病灶大小不 一,直径约1cm,灰黄色,病灶可融合。
镜下: 1).细支气管破坏,化脓性改变; 2).各肺泡内渗出成分不同或混合,有浆 液、中性粒细胞等 3). 病灶周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或肺萎陷。
肺组织学
肺小叶(肺的结构单位): 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 分支和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 肺腺泡(基本功能单位): 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 的肺组织。 肺泡: 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 肺的主要结构。 肺泡隔: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肺间质) 弹 性纤维较丰富。 肺泡间孔: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是沟通或均衡邻 近肺泡内气体的含量的孔道
(3)灰色肝样变期(5-6天)
①肉眼:质实如肝,灰白色,切面干燥, ②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 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及大量中性粒细胞 ③临床:缺氧症状减轻,痰液变为粘液脓痰,肺炎 球菌不易检出(吞噬及患者对病原菌产生抗体)
Lobar Pneumonia
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溶解消散期(7-)
Lobar Pneumonia
大叶性肺炎肉质变: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物已被结缔组织取代
Lobar Pneumonia
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 Bronchopneumonia
概念
化脓菌(葡萄球菌、肺 炎球菌等)引起的以细支气 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以小 叶为单位,累及双肺各叶。
Lobular Pneumonia Bronchopneumonia
的2/3,伴肺气肿和肺不张
Silicosis
合并症
肺结核病:>70% III期 细菌、病毒感染 肺气肿 肺心病
Silicosis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cor pulmonale
概念
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 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 致右心室璧肥厚、心腔扩大的心脏病。 常见疾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扩张、肺气肿、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矽肺等。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组成及特点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通气 和换气的器官。
特点:(1)与外界相通 (2)血流量多(接受全部心输出血量,全身
各脏器疾病进入血流中的致病因子→肺) (3)自身防御功能,能净化自身(粘液-纤毛
*融合性支气管肺炎(confluent bronchopneumonia)
Lobular Pneumonia Bronchopneumonia
Lobular Pneumonia Bronchopneumonia
小叶性肺炎:有的以浆液性渗出为主
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壁破坏,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
出血性、干酪性及肉芽肿性 按病因:
– 感染性因子 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 – 理化性因子 羊水吸入,放射性 – 变态反应因子
风湿性
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概念
肺炎双球菌感染 累及肺叶或肺段 纤维素性炎
Lobar Pneumonia
临床特点
青壮年 起病急 寒战高热、咳嗽、胸痛
如此反复。
Silicosis
病理变化 硅结节形成
细胞性 纤维性 玻璃样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Silicosis
分期
(硅结节数量、大小、范围和肺纤维化程度)
I: 淋巴系统为主,肺组织少 II: 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伴较明显的肺
纤维化,范围<全肺的1/3 III: 密集融合成块,病变范围超过全肺
胞浆内包涵体(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性肺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没有肺泡腔渗出物
细胞核内病毒包涵体
多核巨细胞胞浆内病毒包涵体
慢性阻塞性肺病
是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病变为主,导 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 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 统称。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 哮喘和支气管扩张。
病
Chronic Bronchitis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
指末梢肺组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囊和肺泡)因含气量过多伴有肺泡间隔破坏, 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功能降低 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 的合并症
病因与发病机理
慢支-最常见 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因素 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
临床特点
>40岁男性,常见病 反复性、持续性咳嗽、咳痰伴喘息 每年发作3个月,连续2年
Chronic Bronchitis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长期作用
感染(病毒、细菌) 吸烟 大气污染 过敏因素 抵抗力下降、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神经内分
并发症
(1)呼吸功能不全 (2)心力衰竭:①肺部炎性淤血、缺氧→肺小
动脉痉挛 ②严重缺氧和毒血症→心肌变性→ 心肌收缩力↓ (3)肺脓肿、脓胸、脓毒败血症
病毒性肺炎
Viral Pneumonia
病原: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 毒等
病变:间质性渗出性炎 临床:儿童多见, 散发或流行;
1.阻塞性通气障碍 2.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璧弹性降低 3.α1-抗胰蛋白酶水平降低
类型
肺泡性(alveolar emphysema,也称阻 塞性):病变在肺腺泡内。 腺泡中央型(呼吸细支气管扩张) 腺泡周围型(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 全腺泡型(大于1cm的为囊泡性肺气肿)
间质性(interstitial emphysema):由于
①肉眼:质地变软,切面可涌出脓样混浊液 体。
②镜下:中性粒细胞变性崩解, 纤维素被溶解, 肺泡内重新含气。
③临床:体温下降,肺实变体征消失,X线显 示病变区阴影密度渐减低,透亮度渐增加。
Lobar Pneumonia
合并症
肺肉质变 pulmonary carnification 肺脓肿 pulmonary abscess 纤维素性胸膜炎 fibrinoid pleuritis 败血症 septicemia 感染性休克 infective shock
排送系统;粘液中含溶菌酶、干扰素等;肺 巨噬细胞;肺泡毛细血管膜)
气管和支气管系统:
气管支气管叶支气管(左2右3) 段支气管(左右各10)小支气 管细支气管(1mm)终末细 支气管(0.5mm)呼吸性细支 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肺组织学
肺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 的大量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神经 等。
Cor pulmonale
病理变化
心脏病变 心脏增大,心尖钝圆 重量增加 右室壁肥厚,>0.5cm 右心腔扩张,乳头肌增粗
Cor pulmonale
肺心病:右心壁室增厚,右心腔扩张
Cor pulmonale
临床病理联系
右心衰症状:下肢浮肿,肝大,腹 水
呼吸衰竭:呼吸困难、气急、发绀 肺性脑病:头痛、烦躁、抽搐、昏
Lobular Pneumonia Bronchopneumonia
小叶性肺炎:病灶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的坏死和化脓
临床病理联系
(1)发热、咳嗽、咳痰 (2)呼吸困难及紫绀 (3) x线照片可见双肺散在灶状阴影 (4)实变体征不明显 (5) 听诊可闻及湿性罗音(病变区细支气管及
肺泡腔内含有渗出物)
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治疗难度大
Viral Pneumonia
病理变化
肺泡间隔增宽,间质充血水肿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肺泡一般不累及,重者有肺泡的 浆液纤维素性炎
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可增生、 肥大,并形成多核巨细胞
病毒包涵体
Viral Pneumonia
病毒包涵体
上皮细胞或多核巨细胞内 红染球形小体,周有透明晕 胞核内包涵体(巨细胞病毒和腺病毒)和
肺内压骤增—空气进入肺间质,在肺膜下、肺 小叶间隔内形成串珠状小气泡—纵隔、颈部和 上胸部皮下形成气泡。
其他类型肺气肿: 瘢痕旁(paracicatricial emphysema) 肺大泡(bullae lung):大于2cm 代偿性(compensatory emphysema) 老年性(senile emphysema)
Lobar Pneumonia
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1)充血水肿期(1-2天)
①肉眼:肺叶肿胀,重量↑ 暗红,切面可挤出 带泡沫的血性浆液
②镜下: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 浆液性渗出物
③临床:全身中毒症状重;咳嗽、淡红泡沫痰; X线显示片状模糊阴影;可检出肺炎球菌
Lobar Pneum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