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作者:新达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6期
摘要植物资源是一项能提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有机物资源,具有自然更新和再生能力。
人类利川植物生活机能,借助于自然环境其它组成因素,不断更新和繁殖、扩一大生产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
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符合自然规律、不但无损于植物资源,还可促使植物资源不断更新和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经济植物及其产品。
反之,会受到对自然对人类不利结果。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
1 野生植物资源类型。
1.1食用植物。
该类植物富含淀粉、蛋白、油脂、维生素等,橡、旅根、葛根、薯菠等。
食用菌类很多,如通江银耳、木耳、凉山州的鸡棕、甘孜州阿坝州的松茸、川南的竹四川林业科技卷荪等最为有名,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称猴桃、沙棘、刺梨、余甘子、山植、悬钩子等含多种维生素,可制作饮料。
油茶、核桃、花椒等含大量油脂,砂仁、八角、木姜子等可作为调味香料。
金银花、菊花、绞股蓝等可代替茶叶作为饮料。
岩白菜、鹅绒委陵、旅菜、敢菜等还是理想的佳肴。
1.2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药材历史悠久、质量佳。
虫草、贝母、大黄、天麻、黄连、川芍、当归、黄蔑等在国内久负盛名。
小桨、喜树、三尖杉、红豆杉、青篙、薯裁、乌头等含有多种生物碱、是合成药品的重要原料。
天南星、半夏、通脱、白薇等,产量居全国首位。
欧夏枯草、过路、龙胆草、马兰、岩须、蚤缀等广为民间利用。
1.3 工业用植物资源包括木材资源、纤维资源、芳香油资源、工业用淀粉、油脂资源、单宁资源等。
是我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冷杉、云杉、杉木、松类、柏木等是主要用材树种。
竹类、丛毛羊胡子草、拟金茅、水麻、木棉、棕搁、瑞香、山黄麻等是重要的纤素植物,用于造纸、人造纤素和绳索等。
1.4 观赏植物。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春夏秋冬四时都有令人陶醉的观赏植物。
大多种类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此外,木兰科、兰科、报春花科、菊科、豆科中的观赏种类也极丰富。
琪桐、树旅、苏铁、鹅掌揪、银杏等更是闻名世界的观赏植物。
1.5 饲用植物。
这类植物极其丰富,尤其是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十字花科、觅科中的很多种类都是优良的饲料。
桑、构可饲蚕。
2 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2.1 在长期的资源利用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问题,造成资源的衰竭和浪费,最突出的是:①不能正确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对某些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加上破坏天然植被而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不少种类数量急剧减少而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②利用程度极不平衡,除用材植物和药用植物利用较多外,其余各类只利用了少数种类;③综合利用及深加工不够,集约化程度很低。
2.2 今后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加强对本省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
(1)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建立植物资源信息系统摸清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是做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
今后要继续深入调查河南境内珍稀濒危植物消长变化,各种野生经济植物的分布、储量、生态习性和利用价值等状况,建立植物资源信息数据库、种质库、标本库等。
对植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等工作以发掘其经济价值,同时对其生态特征也进行系统地研究,以利于进行保护。
(2)制定切实有效的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措施。
适时适量采集,综合利用,建立植物资源基地,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所谓适时采集就是对于所要采集的植物体部分要在一定的时间或季节里进行;适量采集就是对某种植物的每年采集量要有一个科学的限定,避免引起该种植物资源的衰退。
(3)以植物生境及多样性保护为基础,以重点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河南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天然植被不断被开垦破坏,使生物赖依生存的天然生境不仅面积不断萎缩,同时不断破碎化、岛屿化,从而不断恶化,再加上人们对某些植物物资源掠夺式的过度开发利用,致使不少种类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而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给该省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及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3 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提高公众对植物资源保护的自觉性。
应通过多种媒体和科普活动大力宣传生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并加强学校有关课程的内容,以增强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自觉性。
在保护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工作中,在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制定一些更为具体的地方性法规,以便在执行中可操作性更强。
3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
3.1 种质资源保护从遗传学观点来讲,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这些种质归属于不同分类等级的科、属、种内,种质对未来的育种事业是必不可少的,当今世界种质的损失,由于植被的破坏,已越来越严重。
3.2 保护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植物资源具有再生能力,是一种再生资源,这为永续利用提供了基本条件。
但是,植物的再生能力是有条件的,也容易因利用方式和环境等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火烧垦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都会严重破坏资源植物本身同时使环境严重退化,致使植物资源不能进行正常繁衍和生存。
同时要考虑到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于森林的采伐决不能采用“剃光头”的做法,在经营中应采用轮伐、间伐、择伐等永续利用的作业方法。
对经济价值大,种群数量小的植物,应采取人工栽培的方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护植物资源。
对于用量少的种类,要注意合理采集,砍光、挖绝的作法必须禁止。
3.3 濒危植物的编目与保护。
濒危植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综合的,有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包括自身生活力的下降等因素。
濒危种是指处于灭绝危险中的植物,如果其生长和繁殖不利的因素继续发展,它们就很难再生存下去,因为它们的植株可能已减少到一种快要灭绝的临界水平,或适合于它们生长的生境已经退化到不再适合其生长的地步。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技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从数以万计的植物中寻找新药、新型食品和工业原料。
实践证明,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是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在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少林.乐山市森林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四川林业科技,2015.
[2]丘波.梅州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广东园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