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知觉
知觉对象的理解,以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 础。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例 如,两可图形的解释。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 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 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 性常受到破坏。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例如,在读到字母"WOR…"后。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 的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知觉依赖感觉输 入的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 的加工(concept-driven processing):知觉者的注意、 期待、兴趣、一般的知识经验等会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 结果。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 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 有重要的意义。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 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 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 定的知觉。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 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 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 对象。——知觉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 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 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色 彩鲜艳的、具有活动性的刺 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 定性。
知觉恒常性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 起着重要作用。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 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知觉到的物 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
如果没有感觉,知觉能产生吗? 感觉是知觉形成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信息的直接相加吗? 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
如果有意义
人失去感知能力会怎么样?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是其它 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加工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 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适应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选择性)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 体的知觉通常优先于对个 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实验(Navon, 1977): 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整 体优先
陈霖(1980, 1982)的实 验:在视觉加工的早期, 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 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 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 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知觉的整体性反映了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仅依赖刺激物的结构(空间和时间分布),也 依赖个体的知识经验。
完全恒常性:看到的形状与物体的实际形状完全相同。
无恒常性:看到的形状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形状完全 一样。
实际恒常性:知觉到的形状处于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物体 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之间,而偏于物体的实际形状,也 称其为知觉恒常性或知觉常性。
大小恒常性:人们看到的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膜映 象大小的变化相吻合,而是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 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 保持不变。如月色下粉 笔,阳光下的煤块。
明度恒常性也处于完全 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 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家俱 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知觉者 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及 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 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知觉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性)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
一方面,人的知觉系统具 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 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 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知觉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如识 别快速呈现的汉字。另一方面,整体知觉有时 也会抑制对细节和个别成分的加工。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 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 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 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 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 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理解性
第四章 知觉
知觉概述 知觉的特征 空间知觉 时间与运动知觉 错觉
第一节 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加工 知觉的生理机制(自学) 知觉的种类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认识。(对各种属性的整体认识)
颜色,声音,气味----花园、汽车、人群
大小知觉与物体的距离及网膜映像的大小相关。熟悉的物 体,大小知觉不变,网膜映像缩小,距离知觉为较远;网 膜映像大小不变,知觉大小变大了,距离知觉为较近。
实际的大小处于完全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依赖于物体 的熟悉性和观察环境的变化。如在黑暗的环境里来观察周 围的物体,由于没有周围物体起参考的作用,或者是一个 陌生的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会消失。
知觉活动中,两种加工互相补充;感觉输入越充分,需 要的非感觉信息越少;感觉输入越少,需要的非感觉信 息越多。
知觉的生理机制(自学)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 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 反应,即把不同刺激模式分解成组成部分。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 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即完成“特征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