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人力资源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葛道晗任乃飞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备受关注,目前专业课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专业课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教育交流也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

为了培养具有高专业素质及国际化视野并具备熟练外语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于2001年在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中国本科教育应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将双语教学作为本科教学评估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评估指标。

自此,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先后开展了基于双语教学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笔者所在高校自2005年起开始尝试专业课双语教学,经过几年努力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及方法都发生重大变化,双语教学已逐步成为我校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笔者作为一名双语专业课程的任教老师,通过对目前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初步探讨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通常指教学过程中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授
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一般使用英语作为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教学的工具和手段,使得专业知识和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够同步进行。

高校专业课实行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首先,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将专业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能够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有效提高学生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各方面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其次,随着全球科技迅猛发展,新科学新技术源源不断的涌现,而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使用国外原版专业课教材,有助于教师及时理解及把握本专业最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了解本专业在国际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再次,一项新的技术从被提出到发展成熟,需要几年的时间周期,而该项新技术被收入教材直至翻译出版的时间更是长于这个周期。

而专业课双语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及调研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在学习专业课程同时及时跟踪本专业的最前沿科研动态,阅读相应的英文文献或访问相关的英语网站,更深入的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并更好的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问题
师资是决定高校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要实施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

与一般专业课教师不同,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相当水准的英语口语表达以及能将其准确恰当的运用到授课中的能力。

由于受教育大环境影响,我国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均非英语专业教
师,外语讲授水平一般甚至不具备英语授课能力,而外语专业的教师又往往对专业课知识不甚精通,从而导致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师数量短缺、上岗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现状。

2.课程及教材问题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最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广度及深度,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专业课的内容专业性很强,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如果再融入双语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困难,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推广中,并没有颁布使用统一的教材,目前各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许多为本校自主编译或翻译改订,缺乏科学的考量和校订,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晦涩难懂,严重打击了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问题
目前双语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误区是将双语教学视为中文教学的英文版,制定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时完全照搬中文教学的教学进度。

而英语授课时,许多学生(尤其是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听课时因为要兼顾一些复杂英文句式的理解以及专业词汇的英文翻译,从而不能完全理解授课内容,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下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间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既未能学好英语,也没能学好专业知识。

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语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

三、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选择难度适宜的双语教材
合适的教材对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一本优秀的英文教材,
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

笔者认为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材应尽量选用国外专家编著的优秀的原版外文教材,这类教材一般英文语言规范、整体结构编排合理、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内容新颖,包含本学科专业前沿科技动态。

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原版教材除了内容全面,包含前沿最新发展进程外,更能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以笔者担任的《微机电系统》这门课为例,我校根据国外教学实践情况,选用国外经典教材《Foundations of MEMS》,该教材由微机电系统领域权威人物Chang Liu教授编写,语言浅显易懂不失风趣;内容涉及全面,包含丰富实例,插图详实;课后习题大多为开放性探索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其探索创新能力。

更有利的一点是,此教材目前亦有中文译本,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阅读难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2.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力度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解决双语教学师资短缺问题。

只有丰富教师资源,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才能从根本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首先,双语教学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学相比难度较大,学校应创造相关的学习、交流、进修机会,鼓励及支持双语教师外出调研学习,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留学归国教师的作用,在鼓励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并可组成双语教学骨干队伍,进行重点培养。

再次,采用激励机制,如增加双语专业课的课时费、优先选派双语教师出国进修、开展双语教学有奖竞赛等。

多管齐下,提高双语教学师资水平。

3.改进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不等同于中文教学,它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模式、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

因此,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需要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

(1)运用英语思维进行双语教学。

英语和汉语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能顺利阅读专业英文文献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不仅仅需要知道专业词汇,还需要掌握如何用英语思维方式来进行沟通。

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中、英思维过渡,使其逐渐以英语的思维和逻辑习惯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习英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

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且需要重视课后巩固教学效果。

(2)运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课堂上,任课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每次课开始时,可以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听课,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便于其对上课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运用综合案例教学或是任务项目教学,以及情境模拟等,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贯模式,鼓励学生用英文参与讨论,增加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双语课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大量的互动讨论交流,也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3)注重课后延伸学习。

语言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专业英语也是如此。

学校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让学生不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如开设英语角、定期组织英语沙龙活动、图书馆大量引进英文原版书籍资料等。

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进行相
关专业的英文文献检索和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学科领域最新发展动态,有效提高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这些都是双语教学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笔者作为《微机电系统》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定期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领域最新进展的文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及经典文献的翻译,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同时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和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刚刚起步,还处在试验改革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高校教师,应按照教育部方针,不断摸索总结适合本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及方法,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卓夫,罗中明,李永波.双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
[2]王棣,李英.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3]尤天贞.高校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
[4]卢丹怀.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