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行政处理依职权行政行为

第四章 行政处理依职权行政行为


五、行政处罚的原则 (一)处罚法定的原则
1.处罚设定权法定。 2.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3.被处罚行为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 4.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
(二)处罚公正、公开的原则
处罚公正的原则,亦称合理处罚的原则,是处罚法 定原则的必要补充。为了确保处罚公平和公正,较为有 效的方法就是坚持和贯彻处罚公开的原则:规定必须公 布,处罚程序亦必须公开。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人身罚 人身罚,亦称自由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的 行政处罚。
1. 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 行政法律规范(特别是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人,在 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行政拘留一般适 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规范的行为人,并且只有在使 用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违法者时才适用。
2.强制性
行政法的强制性,在依职权行政行为上得以充分 的体现,这也是行政主体所肩负的公法上的义务或职 责所决定的。
3.主观能动性
行政主体肩负着实现公共利益的重任,必须及时且积极 主动地适应行政需要,履行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所赋予的职 责。与依申请行政行为相比,依职权行政行为更具有充分重 视发挥行政主体之主观能动性的特征,行政机关的裁量权相 对较大、较广泛。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必须以处罚为后盾,教育不能代替处罚。 以银 行卡案为例
(四)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 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实质上是由保障相对人 陈述权、申辩权的原则和无救济便无处罚的原则 构成的。
(五)职能分离的原则 1.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应分离。 2.在较重大的行政处罚中,行政处罚的调查、检查 人员和行政处罚的决定人员应分离。 3.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应分离。 4.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应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 任听证主持人。
第二节
行政征收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 1.行政征收的概念
所谓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 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向 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 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相关概念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 序强制性使用相对人的财产或劳务的行政行为。
2.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4.及时、迅捷性
从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来看,及时地捕捉 新的行政需要,快速地作出决策,迅捷地采取有效措施 ,是现代国家行政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5.侵权救济性
对依职权行政行为,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了较 完备的救济途径。
三、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种类
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种类很多,包括行政规划、行 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等。另外,某些行政奖励和行政给付中也呈现出较强 的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特征,至于规制性行政指导、政 府采购合同的缔结等,更具有浓厚的依职权性。本章 只对行政规划、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处罚和行 政强制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行政征收的作用 首先,行政征收属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 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其次,行政征收属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 于缩小贫富差别,公平负担,协调各种利益团 体和各阶层的利益。 再次,行政征收是国家实现其管理职能,满足
其财政支出需要的保障。
五、行政征收的原则 1.行政征收法定的原则 针对不特定的相对人一方所负有的作为义务事项, 行政主体决定免除特定相对人的这种作为义务,即 允许其不作为,也必须依法进行。 2.公平、公开的原则 3.及时、足额征收并尊重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的原则 行政征收应通过法律设定必要的监督和救济途径。
第四章 行政处理──依职权行政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行政征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第四节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第一节
依职权行政行为概述
一、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概念 依职权行政行为,或称主动性行政行为,是指 依据行政机关所具有的法定行政权,不需要行政相 对人的申请即可作出的行政行为。
二、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特征 1.法定性 首先,行政主体的职权必须由宪法和组织法予以 设定。 其次,依职权行政行为必须在职权范围内,并按 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再次,依职权行政行为的行使必须遵循严格的行 为规范。
三、行政征收的种类
1.税 亦称税收,是国家税收机关凭借其行政权力,依法无偿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流转税(产品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收益(所得)税、 财产税(遗产继承税)和行为税(合同的印花税)五种。按 照税收支配权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 享税。国家通过对各种税的征管,达到调节资源分配和收入 分配与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的目的。通过对中央税、地方税和 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合理分配,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有利 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实施。 税收只能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税务机关及海关负 责征收。税收在整个国家活动中体现出“取之于民,用之于 民”的宗旨,而不是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或用于其他目的。
四、依职权行政行为的原则
1.依职权行政行为强制行政主体的主观能动 性,但必须保证行为是出于保障公民安全,维 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目的。 2.依职权行政行为强调及时、迅捷性,但必须 致力于为公民的充分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 环境,不得逾越或侵犯宪法、法律所保障的贫民 基本权利和自由。
3.依职权行政行为必须遵守宪法或组织法所赋予的 权限范围,不得破坏或阻碍市场的自我调节和优化资 源配置的功能,不应过分干预本应属于市场主体的权 利,而只能在维护市场秩序,克服市场固有的缺陷方 面发挥作用,做到合法、适度,以确保市场运行的有 序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2.劳动教养-中国特色
这是对有轻微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条件且 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发行的处罚措施。劳动 教养的期限为1年到三年,必要时可延长一年。 劳动教养不同于刑罚。
3.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禁止入境或出境、 限期出境。这是公安、边防、安 全机关对违反我国行政法律规范 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取的强令 其离开或禁止其进入中国国境的 处罚形式。
(三)行为罚 行为罚,亦称能力罚,是指限制或剥夺行政违法者 某些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的处罚。 1.责令停产停业一旦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及时纠正了违法 行为,按期履行了法定义务,仍可继续从事曾被停止的生 产经营活动,无须重新申请领取有关许可证和执照。 2.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暂扣的特点在于暂时中止, 待其改正违法行为后或经过一定期限,允许其重新享有该 权利和资格。
(六)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1.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 的行政处罚。 2.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予以人身 自由的处罚。 3.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 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 法折抵相应刑期;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 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处罚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四)申诫罚 申诫罚,亦称精神罚或影响声誉罚,是行政机关向违 法者发出警戒,申明其有违法行为,通过对其名誉、荣誉、 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的 处罚形式。 1.警告对较轻的违法行为人 2.通报批评
四、行政处罚的作用 行政处罚具有较强的制裁和惩处作用,有利于良 好市场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建立。行政处罚的实施 ,还可以寓教育于惩戒之中,具有教育功能、预防违 法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手段。 但是,行政处罚无法替代其他法律手段,更无法 替代道德、教育等其他手段在维持秩序方面的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 为,必须为行政处罚设立一系列的制约机制和原则。
3.法定性 为了确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征收 行为的侵害,必须确立行政征收法定的原则。这是现 代行政、特别是侵益行政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只 要没有法律根据,任何擅自决定征收的行为,都是侵 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都为国法所不容。
行政征收法定性具体表现在: (1)行政征收的主体是法定的。 行政征收的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但是,在 具体的行政征收中哪一个行政机关成为某一特定 行政征收主体,则由法律予以规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各种税收均由国家税务 机关组织征收,关税由海关征收,交通行政机关 征收某种与交通有关的社会发展费用。根据有关 法律的授权,环保机关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 可以成为相应的社会发展费用的行政征收主体。 (2)行政征收的依据和程序是法定的。 (3)行政征收的缴纳主体也是法定的。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从法律后果看,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 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 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 2 )从行为的标的看,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于财产, 而行政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 ( 3 )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行政征收是无偿的,而行政征 用一般应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方以相应的经 济补偿。
(二)财产罚(在我国最常用) 财产罚,是特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组织强迫违法 者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或一定数量的物品,或者限制、剥夺 其某种财产权的处罚。 1.罚款是指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依法强制违反行政 法律规范的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 的金钱的处罚方式。
2.没收 是指有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 得和非法财物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 违法所得是指违法行为人从事非法经营等获得的利益; 非法财物是指违法者用于从事违法活动的违法工具、物品 和违禁品等。
相关概念
1.刑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死 刑)和附加刑(个人财产处没和剥夺政治权利)。 2.行政处分:内部行政行为。 3.行政强制:不一定是法律否定性评价,是为公共利益 发出的。分为直接强制(直接对任、财、物进行直接强 制)和间接强制(代履行)和执行罚(加收滞纳金和加 罚))
二、行政处罚的特征 1.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政处罚是针对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3.行政处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惩 戒和教育。 4.行政处罚是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