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行政行为概述(PPT 66页)
行政行为概述(PPT 66页)
(七)授益行政行为&负担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 行为的分类)
授益行政行为:即有利行政行为,能为行政相对 人授予权利、利益或免除负担义务的行为。如, 行政许可
负担行政行为:即不利行政行为或损益行政行为, 即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限制、剥夺其权益, 增加负担的行为。如,行政处罚。
(八)要式行政行为&不要式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
不作为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消极对待行政 职权,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内不履行或 拖延履行职责的行为。如对相对人的申请 不予答复或拖延答复的行为。
(十)平时行政行为&紧急行政行为
平时行政行为:在和平时期的社会背景下, 国泰民安时期实施的行政行为。
紧急行政行为:在非常时期、紧急情况下 (如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 实施的行政行为。
4、税务局减免某企业的增值税 是 5、地震局发布地震预报 否 6、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 否 7、公安局对内部民警进行处分的行为
严格意义上,是内部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和 分类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意
思表示,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 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即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的活动,行使行政职 权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行政行为具有三要素:主体、职权、影响
(一)行政行为的内容 即为行政相对人设定、变更、消灭权利义务关系。 1、设定权利义务,如,实施行政许可,赋予行政相对人
许可事项的权利;实施行政处罚,对行政相对人施以处罚 义务。 2、变更权利义务,如,减免税收 3、消灭权利义务,如,免税(义务免除),行政拘留(自 由权丧失) 4、确认、证明权利义务,如,确认收养关系,公证
(一)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针对的相对人是否特定)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所作的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 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如,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 政府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适用行 政法规范所作的,只对该特定行政相对人具有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具 体行政行为直接对特定对象的权利义务发生影响,如,行政处罚、行 政征收、行政许可。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二)内部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 (三)羁束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四)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五)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 (六)附条件的行政行为&不附条件的行政行为 (七)授益行政行为&负担行政行为 (八)要式行政行为&不要式行政行为 (九)作为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 (十)平时行政行为&紧急行政行为 (十一)共同行政行为&非共同行政行为 (十二)终局行政行为&非终局行政行为 (十三)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 (十四)自为行政行为、授权行政行为、受委托行政行为
如,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是羁束行为。税务机关需按照 税法规定的税种、税率计算征税额。
(四)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针对具体 行政行为的分类,以行政主体是否主动实施为标准)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主动行使行政职能而作出的 行政行为,无需相对人的申请。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依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启动行政程序的前提,没有相对人的申 请,行政机关不得主动为之。
以行为生效是否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
要式行政行为:即具备特定形式才生效的 行政行为。
不要式行政行为:指行政法规范没有规定 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行政 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可自行采取适当形式做 出,行为做出就能生效。
(九)作为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
作为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积极运用行政职 权而形成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检查、行政 征收、行政强制等
3、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以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双方合意 为成立要件,这只是行政行为的一种例外。尽管是例外, 也还任然存在着明显的行政主体单方意志。
如,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土地管理部门为有效充分利用土 地资源与用地人签订的合同。
(四)强制性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活 动,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和配合,若不服 从,强制执行)
(十一)共同行政行为&非共同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主体的人数)
共同行政行为:由两个或多个行政主体以 各自的名义共同实施的统一行政行为。如, 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联合突 击检查奶粉的行为。
非共同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没有以共同名 义作出的行为。
(十二)终局行政行为&非终局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主体对其公务员的奖惩、 任免、调动等
外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 强制等。
针对外部行政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申 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内部行政争议有特 殊途径解决(申诉、控告、仲裁),不能起诉, 不能复议。
(三)羁束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针对具体行 政行为的分类,以作出行政行为时行政规范约束的程度的 不同为标准)
如,行政处罚,依职权;
行政强制,依职权;
行政许可,依申请;
行政确认,依申请。
(五)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
单方行政行为:仅行政主体单方意思表示 即可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行政 处罚,行政许可。
双方行政行为:必须经过行政主体和相对 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行为。如, 行政合同。
抽象行政行为不能起诉,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例:下列哪些是抽象行政行为的成果?
BD
A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B 国务院《电信条例》
C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司法解释)
D 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
(二)内部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 (是否与行 政主体具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羁束行政行为:指法律对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序、 方式等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能作出选择的具体行政 行为。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仅对行政行为的范条件、幅度和 种类作了原则性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 定的具体行政行为。
如,行政处罚,是自由裁量的行为。因法律仅对行为目的、 行为范围等作了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 幅度、方式等留给了行政机关自己选择。
终局行政行为:不受司法审查的行政行为, 如,行政终裁行为,国家行为(国防行为、 外交行为。)
非终局行政行为:可受司法审查的行政行 为。
(十三)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
行政立法: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执法:行政机关具体执行行政事务的行为。
行政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按照准司法 程序审理和裁决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 之间的权利义务。如,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 政调解、行政仲裁。
接受法律监督) 2、必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施。(如,
行政处罚,发现违法行为立即处罚) 3、任何违法、越权行为都是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
(二)服务性(公众服务性)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控权论的观点,认为 行政行为不是命令、管理行为,而是一种 公众服务行为。
如,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体 现典型的服务特性;
1、主体要素
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是行政主体或 公务员或依法委托其他组织,均不影响行政行为 的性质。
行政主体委托其他组织行使的行为,是行政行为
法定授权(行政授权)而行使的行为,是行政行 为
2、职权要素
行政行为应当是运用行政职权所谓的行为, 其中包涵着职权的应用。
如,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或租用办公用 房,并没有运用行政职权,故不是行政行 为。
(二)行政行为的形式
1、明示
即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明白地表达意 思。
如,行政奖励,以颁发证书,明确授予XX奖等物质形式明 确表达;再如,行政处罚,以处罚通知,告知处罚种类、 处罚时间、实施处罚的机关等。
2、默示
行政主体以别人(相对人)能推断的方式间接表达内在意 思的行为。
例2:依照法律规定,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 起6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备案,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备案文件 之日起30日内发给社团《团体登记证书》。问:社团登记机关的上 述行为属于: 1、要式行为 or 不要式行为 2、自由裁量行为 or 羁束行为 3、依职权 or 依申请
四、行政行为的内容和形式
如,交警指挥疏通交通的行为、吹口哨的行为。(作为的 默示)
游行示威日期3日前,公安机关不通知是否许可的,
视为许可。(不作为的默示)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 要件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即,构成行政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1、主体资格要件 2、权力要件 3、内容要件 4、形式要件
条件为标 准)
附条件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根据实际需 要在行政规范规定以外附一定生效条件的 行政行为。如《XX条例》于2013年10月1日 起生效。
不附条件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对行政行 为的生效没有在行政法规范以外附加任何 条件的行为。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本章节将讲述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分 类、内容、形式,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合法要件,以及效力规则、瑕疵行为的效 力后果等。
下列哪些行为是行政行为: 1、公务员进超市购物 否 2、行政机关向公民王某或组织租借办公用房 否 3、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处罚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