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体⒈“西昆体”来由·“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宋初馆阁文臣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臻于极胜,《西昆酬唱集》就是这种风气之下的产物。
·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共收录17位诗人的诗,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⒉西昆体的特色①题材内容·咏史怀古·咏物·流连光景的馆阁生活·思想内容单调贫乏,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联系,缺乏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②艺术风格·诗歌体裁多为近体,七律居多·以李商隐为宗,诗歌形式上对仗工整,文字华美,用事深密,形成整饬、典丽、深密的艺术风格;诗歌形式华美,但缺乏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没有内在的气韵·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晏殊词*《珠玉词》·题材内容书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过滤了“花间”词的轻佻艳冶,显得纯净雅致·情感基调雍容和缓,忧愁之中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词作特色——“情中有思”·在词作中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于浓情中渗透出理性沉思的的特质*被后世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欧阳修词⒈词的革新①扩大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突破传统类型化的相思离别,用词书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慨②改变了词的审美情趣,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用生活化的俗语描写个人的日常私生活,接近大众的审美情绪·借鉴吸收民歌“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对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抒情纪事有一定的影响■范仲淹词·词作内容多描写塞外景象、边塞生活,书写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开辟了词新的审美世界,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风格沉郁苍凉,为豪放词的滥觞■张先词⒈对词的开拓·扩大词的实用功能,借词来酬唱赠别·使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打破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张先词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⒉艺术特色·长于表现歌舞艺术的美妙,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坠轻絮无影”,被后世誉为“张三影”■王安石词·词作注重抒发个人的性情怀抱,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词的表现功能由娱人转向言志,标志着词风向诗风的靠拢■柳永词⒈声腔体式革新①慢词的发展:大量创作慢词,根本上改变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格局,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②词调的丰富:自创词调,避免因袭③形式体制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⒉艺术成就①题材内容*世俗化、大众化·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被遗弃或失恋平民女子痛苦的心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自我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民地展现出柳永一声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抒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是一种抒情自我化的表现②铺叙:以赋入词,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铺陈描绘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情节性③白描: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④结构——多重情感结构*多重时间结构: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回环往复*多重空间结构: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⑤语言: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和俚语,富有表现力和生活气息,平易亲切,耐读有味■欧阳修诗文改革⒈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⒉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同时又反对险怪艰涩“太学体”。
●“太学体”·宋仁宗时,石介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西昆体。
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文风,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太学体”虽然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其自身怪僻生涩,不是健康的文风。
·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痛加排抑,“太学体”终于消声匿迹。
⒊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①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②文道并重,把文学看得和道一样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和思想内容同样重要,大大提高了文学的地位⒋欧阳修的诗歌理论:“诗穷而后工”⒌欧阳修的散文特色①内容充实·切刺时弊·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②形式多样·议论文;记叙文:历史散文、游记文、哀祭文、碑志文③抒情性——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记叙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至④发展散文文体·文赋:对骈赋、律赋进行改造,去除排偶、限韵两重规定,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四六:遵守旧制用四六体写公牍文书,参用散体单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为四六体注入了新的活力⑤平易自然的散文风貌·语言简洁流畅·文风纡徐委婉⒍欧阳修的诗歌特色①题材内容重视现实生活内容·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抒发个人的情怀·咏史②艺术特色·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议论、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其枯燥艰涩之失·章法委婉平易,语言清新流畅,形成流丽婉转的风格■梅尧臣——得宋诗风气之先①题材内容·关切时政,反映民瘼·日常生活琐事:饶有兴味②艺术风格——平淡、老成、古拙,言尽而意不止■苏舜钦·题材内容揭露时弊,抒发政治感慨;描写雄奇阔大之景·直率自然,意境开阔,风格雄豪奔放■王安石散文⒈文学观念:重道崇经⒉散文风格·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议论透辟精警,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不足⒊诗歌特色①前期——直截刻露·反映社会现实·思亲怀友·咏史述志②后期——丰神远韵·写景抒情■曾巩散文·文字简练平正,议论委曲周详,结构严谨舒缓■苏轼的文⒈散文理论①文道观·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②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③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孟子、纵横家、庄子⒉散文成就①文风:气势雄放②语言:平易自然③具体表现*议论文——史论文、政论文、杂说、书札、序跋·形式活泼·翻新出奇·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带抒情,以艺术感染力加强逻辑说服力*记叙文——游记文·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小品文·“辞达”特色:当行即行,当止即止*辞赋·吸收诗歌的抒情意味,融入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四六·典赡高华,浑厚雄大,性情之作■苏轼的诗⒈题材内容①对社会现实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从封建社会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着眼,显示出深沉的批判意识②对自然现象、人生遭遇的理性思考,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内涵⒉思想格调诗歌洋溢出一种昂扬乐观旷达的精神,看尽荣辱沉浮,表现出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⒊艺术技巧·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妙喻联生·用典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对仗精工、活泼流动⒋诗歌风貌——清雄·糅合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以雄放为主■苏轼的词⒈词学观念——“诗词一体”,从理论上打破了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诗与词在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上一致的⒉创作主张——“自是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⒊词体革新①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内心世界的开拓·表现性情怀抱和个人个性·表现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外在世界的拓展·日常交际·闲居读书·躬耕·射猎·游览游记:将对自然山水的关照与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融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的感慨;在和谐宁静的自然山水中寄托忘怀物我、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②以诗为词,变革词风——突破音乐的制约和束缚,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题序: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创作动机和缘起,便于点明情感指向,对词作的内容给予补充,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又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③词风——豪迈奔放: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廌■黄庭坚诗歌⒈诗歌理论①创作观:诗歌要有所寄托,批判现实;更强调诗歌应抒写性情,以道德修养为根本,反映了宋代士大夫趋于内敛的心态②创作方法:字斟句酌,法度井然③诗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自成一家,主张循序渐进④题材意境上的创新之法:“点铁成金”,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⒉诗歌创作特点①文人气、书卷气浓厚·人文意象密集: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注意开掘人文意蕴:写自然意象,从古代典籍中入手·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②艺术风貌——“山谷体”:生新廉悍·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修辞手法:善于出奇制胜·语言: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意象:通过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的意象·声律奇峭: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③晚年诗风:返璞归真——平淡而山高水深·语言流畅·意境清新■陈师道诗歌⒈题材内容:主要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范围狭窄,但真挚诚恳,是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⒉风格特征:朴拙·创作方法:字斟句酌的苦吟,是陈师道自觉的创作行为·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江西诗派的发展演变⒈北宋末年①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