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瓜高产栽培技术
打瓜是西瓜中的一种类型,但主要是取其籽食之,味香而美,营养价值高。
由于打瓜籽的国际市场需求猛增,使打瓜籽的价格一路攀升,种植打瓜的产出效益明显突出。
但打瓜籽的产量悬殊很大,高者能产打瓜籽150 公斤以上,低者只有几十公斤。
为使广大农民种植打瓜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笔者将几年指导打瓜种植取得高产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土壤准备
1.打瓜怕水渍,忌重茬,要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其次是沙土,粘土,盐碱轻的地块。
前茬以豆科、玉米作物较好,其次是小麦、棉花、葵花。
要求三年以上轮作,利于防病,切忌重茬。
2.在冬前深耕冬溉的基础上,春季耙地、开沟,沟心距130~150 厘米。
土壤肥力差的可适当宽些,这样可达到土地的充分利用。
沟宽30 厘米,并做到内外三沟配套,以利排灌。
播种前666.7 平米施磷酸二铵10公斤,高效复合肥15 公斤,最好同发酵的有机肥或油渣混合施人沟坡面30厘米处及施于沟底,深度15 厘米。
二、适期早播1.选用良种。
优良打瓜品种有新籽瓜一号,兰州大片等。
要求品种纯度95%以上,发芽率
90%以上。
好品种的打瓜籽香味纯正、饱满、易嗑生食口性好。
2•种子处理。
(1)播种前晒种1—2天,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2)温水浸种:用55C温水浸种12小时,可杀种子表面病菌。
再用25-35 C浸种12小时可提早发芽。
再用种子重量千分之一的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3.覆膜播种。
采用地膜种植,有利于早发芽,保墒,消灭杂草,是打瓜高产的重要环节。
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C时即可覆膜播种,最适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采用先盖膜后播种可防止烧苗,用90 厘米薄膜,全沟覆盖做到平、齐、紧、实,即土地平整,铺膜整齐,铺膜与地面拉紧,用土把薄膜压实不要让大风吹起。
在盖膜后打洞穴播,播后用细湿土盖种并堵严膜孔。
按穴距20~25厘米播种,每穴2-3 粒,深度3厘米,播量 3 公斤/666.7 平米,保苗3200-3600 株。
同时用50%乙草胺水剂75~100毫升,兑水40~50 公斤对垄面表土喷雾,再覆盖超微地膜,膜的四周拉紧并用土压实,可有效防治杂草。
三、加强田间管理1.及时定苗。
定苗宜早不宜迟,一般每穴留单株,缺苗处两边必留双株,缺苗2株以上人工催芽补种。
2.整枝压蔓。
当打瓜生长到6片真叶,蔓长10—15厘米,人工及时用土块压蔓,防止大风把瓜蔓缠在一起,引起坐瓜率低。
3.合理施肥和灌水:要根据打瓜生产情况,根据天气、土壤来决定灌第一水的时间,一般第一水的时间在6月中下旬,结合灌水人工窝施尿素 1 5-20公斤/666.7 平米。
要掌握弱苗生长慢可早灌水,旺苗可推迟灌水、施肥。
施肥施于离根部20厘米处深10~15厘米,旺苗少施,弱苗多施。
以后每隔10-15 天灌一
水,第二水根据苗情长势施肥尿素 1 0公斤/666.7 平米。
一般整个生长期共浇水5-6 次。
最后停水时间在8月下旬。
4.病虫害防治。
危害打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
除须采取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深沟高垄种植等农业措施外,还应针对不同病害进行药剂防治。
其中白粉病是我区打瓜危害最严重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在7 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应重点进行防治。
可在苗期、团棵期、伸蔓初期,及时用甲基托布津、粉秀宁进行交替喷雾防治。
危害打瓜的害虫主要有蚜虫、地老虎、红蜘蛛等,除在播种时撒呋喃丹 1 .5 —2公斤/666.7 平米,并可用乐果、快杀灵、三氯杀螨醇等防治。
四、采收晾晒
1.栽培打瓜的目的是要收获饱满的瓜子,因此,要等种子充分成熟后再收获。
打瓜一般是陆续成熟,可适当延期用脱籽机进行采收。
2.采收后放置在开阔向阳处进行晾晒,并经常翻动,一直晒至壳与壳相碰发出响声即可,不可晒的太干。
注意取出瓜子后晾晒时要经常翻动,以防止瓜子单面失水过快而收缩卷曲,影响质量;同时也要注意连续阴雨天不宜采收,以防止霉烂。
打瓜籽的凉晒是打瓜种植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保证晾晒质量,以提高打瓜籽的商品率,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