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
· 1748· 瘤可发生于眶内亦可发生于颅内, 多位于视神经附 , 。 近 然后向眶内和颅内发展 而本组 4 例行 CT 检 查的患者均发生于眶内, 另外 1 例行 MR 检查的患 者于眶内及颅内均见病灶。因肿瘤起源于视神经内 故其在 CT 像上表现为视神 的星形纤维胶质细胞, “梭” 经本身的呈 形或管状增粗, 且增粗的视神经迂 曲,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而肿瘤外围的硬膜可由于 肿瘤膨胀而过度紧张及变薄, 但仍保持完整, 且因脑 , 膜和肿瘤的密度不同而形成“双轨征 ” 但其轨间距 较宽, 为肿瘤组织横径。 脑膜瘤占眼眶原发肿瘤的 5% ~ 10% , 占视神 经肿瘤的 33% , 严重危害视力, 术后易复发。 本组 病例中就有 1 例为术后复发者。 而本组病例中有 5 例为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临床主要表 缓慢进行性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 , 且眼 现为无痛性、 [10 ] 与视神经胶质瘤 球突出常出现在视力下降之前 , 的临床表现相反。视神经鞘脑膜瘤因主要为视神经 周围的脑膜增厚呈结节状改变, 故在扫描层厚薄至 3 mm 以下均可见“双轨征 ” , 其与视神经胶质瘤的 “双轨征” 的不同之处在于视神经鞘脑膜瘤为轨道 增粗增厚, 轨间距不变或因肿瘤的压迫而变窄 , 后者 表现为轨间距变宽而轨道变细或变窄 。 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 由雪旺氏细胞构成, 故亦称雪旺氏瘤。 肿瘤包膜 完整、 光滑, 且生长缓慢, 较少见于眼眶。 肿瘤可能 故肿瘤常 源于眼眶除视神经之外的其他感觉神经, 呈长椭圆形或条索状, 且与眼眶前后轴一致。 临床 上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 偶尔出现视力下降。 可 发病于任何年龄。故在 CT 像上常表现为发生于眼 眶中后部, 肌锥内或外间隙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 亦 可沿神经干生长, 呈长条状、 长椭圆形、 长梭形、 串珠 [11 ] 。 、 状或哑铃形 需与海绵状血管瘤 脑膜瘤及血管 平滑肌瘤鉴别。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的良性肿 瘤, 可单发, 亦可为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可分为
扫描范围为眶下缘至眶上缘水平, 根据需要加扫包 。 括全部病灶 1. 3 影像及统计学分析 由两位高年资 CT 诊断医师共同审阅所有 CT 图片并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分析病变的位置、 大小、
形态、 密度、 边界、 对相邻结构的推移及是否累及眼 外肌及眶壁骨质结构。 应用 SPSS 17. 0 软件包对 4 组患者年龄行多个 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取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结果 2. 1 4 组肿瘤的发病年龄比较 2 P= 经多样本 比 较 的 秩 和 检 验 ( χ = 14. 050 , 0. 003 ) 。按 α = 0. 05 水准, 各组肿瘤的发病年龄不 视神经胶质瘤的发病年龄最小( 平均秩 2. 5 ) , 神 同, ( 15 ) 。 经鞘瘤的发病年龄最大 平均秩 各组肿瘤的 CT 表现 4 眼 ) 。 表现为视神经呈 视神经胶质瘤 ( 4 例, “梭 ” ( 图 1 ) 。行 形 增 粗, 眶 尖 扩 大, 见“双 轨 征 ” 2. 2 MRI 未行 CT 检查的视神经胶质瘤, MRI 表现为球 后及颅内视神经区各见一长 T1 、 长 T2 信号, 呈不均 (图 匀明显强化, 外围见变薄的硬膜, 呈“双轨征 ” 2) 。 6 眼) 。4 例表现为视神经 视神经脑膜瘤( 5 例, 密度增高, 呈明显强化, 见“双 增粗或小梭形肿块, ( 图 3 ) 。1 例 ( 2 眼 ) 表现为沿视神经偏心性 轨征” 生长的肿块。 神经鞘瘤( 3 例) 。表现为肌锥内或外间隙类圆
视神经胶质瘤及视神经脑膜瘤 CT 像上均表现为视神
“双轨征” , “双轨征 ” ; 后者则表现为轨道增宽的 “双轨征 ” 。 眼眶神经鞘瘤 经增粗, 均见 前者表现为轨间距增宽的 CT 表现为球后长轴与眼球前后轴平行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 。 眼眶神经纤维瘤 CT 表现形式多样。 本研究中各类
2 P = 0. 003 ) 。 结论 肿瘤患者在发病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 14. 050 ,
[8 ] 视神经原发肿瘤的 66% 。 好发于儿童。 本组病 例均为儿童, 与文献报道一致。 视神经胶质瘤的典
且视力下降多 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 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前, 文献报道这是视神经胶质瘤
[9 ] 区别于其他肌锥内肿瘤的一个特点 。 而本组患 者均有视力下降或丧失, 亦与文献相符。 临床上肿
眼眶内组织结构复杂, 故眶内肿瘤的组织类型 亦多种多样, 且肿瘤的发生率与年龄亦有密切关系 。 笔者搜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解放军第一五 三中心医院 2002 年 7 月至 2010 年 11 月间 16 例 ( 17 眼)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 CT 及 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1.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视神经胶质瘤 4 例( 4 眼 ) , 均为单眼发病, 男1
CT 在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方面有 神经纤维瘤 X线 体层摄影术,
一定的特异性。 【关键词】 眼眶 计算机 神经源性肿瘤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神经鞘瘤
CT Features of Neurogenic Tumors in Orbits
YUE Junyan, YAN Yutao, Du Yibing, et al. Image Center, the 1st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Weihui, Henan Province 453100 , P. R. China
Cma and 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 included enlargement of the optic nerve and double track sign, the former showed the the track space widened,and the later showed the track widened. Neurilemoma showed a round like soft tissue mass with its axis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eyeball. CT features of orbital neurofibromas were various form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orbidity age in all those tumors. Conclusion 【Key words】 Orbit lipoma Neurgenic tumors Optic gli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T is helpful to diagnosis neurogenic tumors. Neurilemoma Neuofibromas 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第 30 卷第 12 期
· 1747· 形软组织肿块, 边缘清晰, 相邻组织结构受推压移位 ( 图 4) 。 神经纤维瘤( 4 例 ) 。1 例表现为肌锥外间隙孤 边缘清晰, 相邻结构受推 立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移。3 例表现为眼球周围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的软 组织密度影, 不局限于一个间隙并延至眶尖( 图 5 ) 。 3 3. 1 讨论 眼眶的影像学分区 眼眶解剖结构复杂, 可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不
2
[1 ] 同区域 , 且对眼眶进行分区有利于对病变的准确 定位, 从而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 国内外关于眼眶 [2 ~ 7 ] , 影像学分区种类繁多 包括八分区法、 五分区法 及四分区法。各分区法间虽存在争议, 但本质上却
大同小异。笔者采用五分区法。眼眶及其内容物可 眼球悬韧带和肌间 被主要的筋膜组织 ( 眼球筋膜、 膜) 、 骨膜及视神经鞘分成以下五个区域: 眼球区、 视神经鞘区、 肌锥内间隙 ( 中央间隙 ) 、 肌锥外间隙 ( 周围间隙) 及骨膜下间隙。 3. 2 各类肿瘤的病因病理、 临床和 CT 表现及其鉴 别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起源于视神经内的神经胶质, 属 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占所有眼眶肿瘤的 4% , 占
作者单位: 453100 河南省卫辉市,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 像中心( 岳军艳、 吴清武、 窦文广、 杨瑞民) ; 康复科 ( 马以勇 ) ; 450042 河南省郑州市,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 闫宇涛、 杜忆 兵) ; * 通讯作者
例, 女 3 例, 年龄 3 ~ 5 岁, 平均( 3. 75 ± 0. 96 ) 岁。病 史为眼突 3 个月 ~ 3 年不等。 视神经鞘脑膜瘤 5 例 ( 6 眼) , 5 例单眼发病; 男 3 例, 其中 1 例双眼发病, 女 2 例, 年龄 37 ~ 52 岁, 平均 ( 45 ± 6. 4 ) 岁; 病史为 视力下降或丧失 2 个月 ~ 4 年, 或体检发现。 神经 鞘瘤 3 例, 均为单眼发病; 男 1 例, 女 2 例, 年龄均为 59 岁; 病史为眼突 4 个月 ~ 2 年。神经纤维瘤 4 例, 均为单眼发病; 男、 女各 2 例, 年龄 14 ~ 32 岁, 平均 ( 19. 25 ± 8. 54 ) 岁; 病史为发现眼睑肿胀或眼部肿 物或眼突 2 ~ 16 年。 1. 2 检查方法 16 层螺旋 CT 和 Toshiba 采用 GE 单层螺旋 CT、 4 层螺旋 CT 扫描机行轴位扫描, 以平行于视神经的 眶下缘为基线, 层厚 2 ~ 5 mm, 层距 2 ~ 5 mm, 能重 建机器重组层厚 0. 5 ~ 1 mm, 并行冠状位重组, 常规
图1
“双轨征” 图 2A ~ C 右眼视神经胶质瘤 。CT 平扫轴位像示视神经增粗 , 见
左眼视神经胶质瘤。A. T1 WI 平扫轴位图; B. T1 WI 增强矢
“双轨征 ” 图 状位图; C. T2 WI 平扫矢状位图像示球后及颅内视神经区各见一长 T1 、 长 T2 信号, 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外围见变薄的硬膜, 呈 3A、 B B: CT 增强轴位图显示视神经增粗, “双轨征 ” 图 4 右视神经脑膜瘤。A: CT 平扫轴位图, 密度增高, 见 图5 左眼神经鞘瘤。 CT 平扫轴位 像示肌锥内间隙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 边缘清晰, 相邻组织结构受推压移位 不局限于一个间隙并延至眶尖 则的软组织密度影, 神经纤维瘤。CT 平扫轴位像示眼球周围范围较大、 形态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