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身养性道家太极拳

修身养性道家太极拳

修心养性可以练习太极拳大家都说太极拳到达一定水平可以修心养性。

我开端不太以为然。

修不修、养不养这与我关系不大。

原本我这个人就比拟有涵养,工作干得也顺心,我的目的就是把身体锻炼好就行。

随着打拳的纯熟、功理功法的逐步开窍,特别是教我练拳的戴克荣教师的精心指点,我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

太极拳的创编是按宇宙运转规律和人体循环规律为人们在后天修身养性进步层次,使之在练功过程中真正到达阴阳相济谐和均衡,使天地人合一,既健身又健心的好功法。

进入拳场,我首先留意坚持好的心态,松静自然站立,立身中正,百会与天接,会阴与地接,意念到我是宇宙之子,隔于天地之中,扫除各种邪念,以意行气,心静身正,真假开合,呼吸自然,一招一式用心领会。

长此练习,不只拳艺有了进步,身体很舒适,而且心境特别好,并且能把这种心境带到社会中,带到家庭中自然处置好了平常不留意的问题。

有这样一件事,我学拳有了一些进步,常和拳友讨论一些问题,这就惹起了一拳友的妒忌,招了白眼,还搬弄出了一些是非,我心里很不舒适也很生气。

我也开端不理她了。

过了一段时间,随着练拳心境的开阔,修养性也加强了。

我开端觉得都在一同练拳没有必要闹意气、搞矛盾,阴阳相济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段矛盾,就是有一段不均衡,不均衡是不合拳理的,更不合太极拳理的。

我既打太极拳,不光是练外行动作,更要练心养性,我去计较她,就是我心里不均衡,拿出大度来,不要去计较她,让大家都晓得都均衡、都舒心,都有一个好意态去练拳,都能尽快进入太极佳境,何乐而不为呢?以后我便主动和她接触,相互获得了体谅,消弭了矛盾,越练心情就越好。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常常拌拌嘴嘴,争持一番,怄几天气,这是常事,我们也不例外。

我丈夫有个缺点,就是酒后回家喜欢说个没完没了,而且专拣你不喜欢、专拣你生气的话说,过去我遇到这种状况就特别的生气就和他对着争持,有时几天不说话伤了和气,又伤了感情。

学拳以后随着心境开朗,修养性的加强,我的计较心少了,宽容度大了,他酒后再吵再闹我也不和他理论争持了,反而照顾他,第二天他主动找我说:“我昨天喝酒又乱说了什么吧?惹你生气没有?”尔后他就很少在酒后乱说乱吵了。

这或许就是太极拳的特性之一以柔克刚吧!我感遭到,只需坚持练好拳打好拳,认真领会拳理,按要领习练,自然就会健了身、壮了体、也修了心、养了性、太极拳真是深奥莫测。

三、练太极拳就要做太极人“太极”既是高层次的理论,又是高能量的物质。

习练太极拳的人就应做与“世俗人”不一样的高层次的安康人。

这个\"安康\",不光指身体安康,而指思想安康、心灵安康、行为安康、一句话,习武讲武德,练太极拳就是做太极人,如何做\"太极人\"呢?我以为首先应有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学练太极拳,要做到:勤----勤学苦练、刻苦修技;精----锦上添花、不时探究功理功法;恒----锲而不舍、常练不懈;礼----礼貌尊师、仁慈待友;为何打太极拳出汗但不气喘不少人跑步、爬山时会气喘嘘嘘,练得满头大汗,更是喘得厉害。

然而打太极拳却不同,即使大汗淋漓,也不会气喘。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它含有阴阳互动的丰富内涵。

太极拳的套路动作中有许多是阴阳互动的。

在诸多套路动作中,均有阴阳的相互转换。

太极拳中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开合等,都是这种阴阳理念的一种体现。

阴阳学对于人体也很重要。

中医认为,阳盛则“火”旺,乃发烧;阴盛则体虚,乃盗汗。

打太极拳通过有规律的自我调节,使体内的阴阳趋于平衡,虽运动量大,却不气短。

其二,通经活络是太极拳的另一运动特征。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联系脏腑肢节,营养肌体,布满全身。

太极拳中的“运劲如抽丝”“举步如猫行”;套路动作中的弧形和螺旋式的伸缩展转,以及“节节贯串”“一动全身无处不动”“意气君来肉臣”等,都是对经络学的良好运用。

因动作缓,打过几套拳后时常到全身很。

有的专家现代经络测定仪器对打拳者进行生理测定,证明打拳时人体的微循环是渐进式加快,生理机能的改善也与微型运动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际竞技体育项目中,曾出现世界顶级运动员猝死赛场。

因其超常的发挥,使得脏腑负担重,受到损伤。

打太极拳则强调松、静、“涌通表理”“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把练意、练气、练身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通过动作与呼吸的协调、加强内脏的,使身体内壮外强,对健身有的功效。

因此,与其他运动形式不同,许多人修炼太极拳时,虽然出汗却不气喘。

正因为太极拳有许多其他运动形式无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我国传统武术中,它形成得最晚,而发展最快。

不仅国人练,许多国外朋友也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通向健康的“护照”。

道家握固养生法握固是道家修炼的养生功法之一。

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滋阴降火。

对于体内虚火较多、经常性地鼻干咽痛、脑热耳鸣、手心发烫、脾气烦躁、容易生气发火的人,在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开会等手臂闲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做一做握固,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虚火的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中医学理论认为: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

“肝肾同源”,肝属性为木,主升发,能疏泄情志、调畅气血,其中肝经系统包括肝、胆、眼睛、筋、爪甲等组织器官。

肝经系统的经脉运行在身体侧旁。

肾属性为水,主封藏,是生长发育之本,肾经系统包括肾、膀胱、耳朵、骨、头发等组织器官。

肾经系统的经脉运行在身体内侧。

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平时互相协调配合,可以使人体精气收藏、气血布散,长期坚持握固可以安定神魂、辟邪防疾。

对于握固的具体方法,许多养生功法书上都有记载。

在《道枢众妙篇》上说:“握固者何也?吾以左右拇指掐其三指之文,或以四指总握其拇,用左右手以拄腰腹之间者也。

”“握固”就是将左右手的大拇指掐在其它三个手指的掌指横纹上,或者是置于手心,用其余四个手指握牢,然后可以将左右手拄按在腰腹部或背部。

在《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上记载:“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

”《诸病源侯论》上说:“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

”《苏沈良方》认为:“以拇指掐第二指手纹,或以四指都握拇指。

”《道门通教必用集》则记载:“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这些说法大同小异,都是将大拇指握在四指当中,不同之处在于大拇指尖位于哪个手指根部,有的认为是食指,有的认为是中指,还有就是无名指和小指。

在四套健身气功当中提倡的握固法: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

在起床前握固可以补充阳气。

每天早上起床前的几分钟,平躺在床上,两腿伸直,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按照我们上面介绍的方法做握固十多次,需注意的是,回握一定要用力。

这是针对早上时间比较紧的人的做法。

如果你早上的时间比较充足,可先穿好衣服,盘坐在床上(如果床比较软,可选择较大点的椅子)。

微闭双眼,自然呼吸,双手握固10~30分钟,可增强你的免疫力,使你免受外界刺激。

握固还可以畅通气血,护发养颜。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就是说,乌黑亮泽的头发能说明你精血旺盛。

握固能固精补肾,当然能帮助你乌须黑发。

四类健康食物让你贴秋膘不必吃肉温馨提示:绿菜为主,补维生素;发酵食物,帮助消化;薯类为先,预防肥胖;蒸拌菜做主打,降低热量。

“贴秋膘”是传统说法,过去是为长点脂肪,以备冬天御寒用,所以以吃肉为主。

而现在食物丰盛,真正要补的其实是“菜、酵、薯、拌”。

绿菜为主,补维生素夏季饮食,人们大多以瓜果类为主,其中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不高。

所以立秋后可选择应季绿叶菜,如菠菜、芥蓝、莴笋等,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族及叶酸的缺乏,以防止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皮肤粗糙、呼吸道易感染等。

王雷军说,每天所摄入的绿叶菜的量应为三两到半斤。

发酵食物,帮助消化夏天人们食欲不振,又多吃寒凉,胃肠消化功能较弱。

秋天不妨多吃些发酵食物,如馒头、醪糟、酸奶、豆豉等。

食物在发酵过程中,既消除了食物本身的抗营养物质,又利于消化吸收,还会产生维生素B12,这种物质在体内以辅酶的形式存在,能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防止毒素产生。

薯类为先,预防肥胖薯类食物属于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钾、镁等矿物质含量也丰富,另外它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及由此引发的多种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等。

秋季是薯类出产旺季,有事没事吃些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很有益处。

蒸拌菜做主打,降低热量秋天人们胃口大开,一不留神容易吃多。

可以试试把菜蒸熟了以后热拌,像茄子、西兰花、蘑菇、柿子椒等放在一起去蒸,好看好吃,热量不高,营养还不流失。

蒸拌菜不能蒸老了,三分钟立即停火,放凉后就可以拌了。

拌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芝麻酱和蒜、亚麻籽油和香油、番茄酱等等都可以。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养生功效武当太乙五行拳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为指导,并结合汉末名医华陀的健身《五禽戏》,以及道家的传统流派中的吐纳、导引、技击等内容融合而成。

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

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跨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孤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式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制动,克人之刚,其行动之妙,非同一般。

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武当太乙五行拳“拳功低架沉稳,劲走螺旋缠绕”,动作圆柔缓慢,行拳用劲特别强调“用意不用力”,“以意导动”,内气在柔缓、缠绵的运动中涓涓不断地流注,从而加快经络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血管和淋巴管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之保持良好的弹性,而且还可以排除血液循环障碍及小血管痉挛,使毛细血管开放、扩张,促进静脉、淋巴的回流,增强对组织器官氧气的供应,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从而提高血管和淋巴系统健康。

从根节到梢节处处走螺旋缠绕劲,则有利于改善和保健内分泌和微循环系统,也可防治骨质疏松和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同时,全身的关节、韧带、骨骼、肌肉无一不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力量,疏通经络,消除疾病。

太乙五行拳在行拳时要求“以胯带腰,腰随胯转”,“阴阳合太极,圆融显自然”,“升降开合,意注丹田”,强调胯关节的旋转作用,旋转大转子,以大转子为点,左右划太极。

习练太乙五行拳,盆腔行太极,以大转子为连线,在水平面划N。

要求腰胯带动四肢,内劲节节贯通,导引经络气血通畅,主要就是增强对肾的保护作用。

实际功效就是固肾,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保持元气的聚集,实现还精补脑、健体养生之功效。

太乙五行拳“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形体外动,意识内静”,“积精累气,积气归神”,“以意主导”的修炼,可以使人的思想始终集中于功法和拳术之中,排除大脑其它杂念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专注于导引内气的运行,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