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二)、欧洲各时期城市建设
1、古希腊古罗马:
由希波丹姆设计完成。 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墙,城市路网 采用棋盘式格局,城市总体平面呈“L”形, 有多个广场组成。 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 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最大街坊面 积亦只有30*52米。 城市主要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以及西 南为宗教区,北与南商业区,东南为公共 建筑区。 城市中心由两个广场所统领。
隋文帝在长安建都而又放弃汉长安故城,另建新城的原因:
1、汉长安历经破坏,难于修复,而且“风水”不利; 2、汉长安已有多朝建都,不变新地不能体现新王朝的新气象; 3、汉长安建都距隋已有八百年历史,地下水已经盐碱化,且地下水位低; 4、汉长安宫殿与一般建筑杂处,分区不明,防卫与管理不便。
宋东京(开封)
1267~1271年由汉人刘秉忠主持建造。 1、继承发扬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 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 套皇城、宫殿居中、中轴对称;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 机结合;
3、完善了上下水道系统(饮用、 通航、绿化及排水);
4、城市建设工程有统一领导于指 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了彻底的 执行和贯彻。
5.公司城
资本家为了就进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 生产效率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3.玛塔的线形城市 4.戈涅的工业城市 5.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6.格迪斯的学说
7.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变革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主要出现形式
房屋建造、城镇修建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经验总结 理论学说 堪舆学、阴阳五行 《周礼》、《商君书》 《管子》、《墨子》
元大都
《管子》: 提倡自然自上、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 打破了《周礼》城市的单一布局形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 立了理性思想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影响深远,如金陵、阖 闾城,赵邯郸、秦咸阳、齐临淄,秦咸阳、汉长安。
“高勿近阜而水足用,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势,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认为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 展的前提。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 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
吴国阖闾城由伍子胥主持建造,提倡“相土尝水,象天法 地”的规划思想;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充分考虑江南水乡特点,水 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 展现了水乡城市规划的高超技巧。
2、思想发展动态
夏:“国土”勘测,开始定居,居民点产生; 商:偃师、郑州、盘龙城、殷墟等商城多运用风水五行学说;
周:《周礼·考工记》
西周:丰、镐城
东周:洛邑城(周王城),从城市选址到建设都是有目的有 计划的进行,也是我国城市规划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历史事情。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春 秋战国时期,一些主要城市建设 的情况。
伦敦同其卫星城连成一片,成为“集合城市”, 称为“大伦敦” ,总人口为680万,由33个行政 区组成。 1.伦敦城,是伦敦的“城中之城”,面积2.5平 方公里。 2.大伦敦,包括伦敦周围的郊区,也就是目前 新设置的“大伦敦郡” ,它由32个区组成。 (1) 伦敦城,指泰晤士河北岸地区 (2) 伦敦西区 有威斯敏斯特教堂、议会大厦、白厅 、白金汉 宫 、伦敦大学、英国博物馆 等。(3) 伦敦东区 (East End) ,是小型企业和工人住宅区,多为 贫民窟。(4) 南区(the South Part) 。(5) 港区 (Port Part),指伦敦桥 以下的区域。(6) 郊区 (the Suburbs),指伦敦区的外围。 伦敦周围还有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如东面 的多佛(Dover),西面的普次茅斯 (Portsmouth) 和南安普敦(South Hampton),西面的牛津 (Oxford)和北面的剑桥 (Cambridge),在世界上 都享有盛名。
米列都
雅典卫城
罗马营寨城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 设辉煌的历史总结。 • 关于城市选址 • 关于建筑物选址 • 关于街道的布置 • 理想城市方案
2、中世纪欧洲:
圣米启尔城(13世纪)
锡耶纳
博洛里亚
3、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拿破仑
于公元830年雏形初现,经 过几百年的经营形成于文艺复 兴时期。 主要建筑包括教堂、钟塔、 总督宫、图书馆以及新旧市政 厅等。 广场平面呈曲尺形,由三 个梯形广场组合而成,广场长 宽比例2:1,高塔与西入口比例 成1:1.4。 封闭的梯形广场能再透视 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化的整体脉络
1、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穿插交锋过程,主要表现为: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崇尚时期(BC12——BC2) 古罗马君权主义时期(B750——A476) 中世纪神权统治时期(5C——15C上) 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15C——17C) 西欧绝对君权统治时期(17C——18C下) 近代资本足以对人文精神的重新提倡。 2、理性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思想穿插交锋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古希 腊的自然主义精神——君权(神权)时期的理性主义——近代的自然 主义精神。这表现在城市建设的整体风格及西方园林艺术的演变过程 中尤为明显。
2、改变了秦汉以来城市松散 布局,城市分区更加明确,等级 更加森严;
3、宫殿仍旧采用“前朝后寝” (前朝后寝)的布局。
曹邺城
建于7世纪,由宇文恺制定规划。 1、城市的建设做了一定的先后次 序安排,先建城墙,后开辟干道, 再造居住里坊; 2、城市布局严谨,整体沿皇城中 轴对称,反映皇权的至高统治权 力; 3、城市中道路严格划分等级,周 王城中“旁三门”“左祖右社” 的布局形式继续延续;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轨,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 轨。”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 经涂。”
问题: 《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规划思想?
由儒家思想所催生,反映了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 礼法的要求,在城市的形制上表现为皇权至上的理念。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背景:英国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大面积流行 要点: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积、供水、 道路等方面应负的责任 评价: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宅的 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
3.巴黎改建
以道路系统来划分整个城市结构
4.城市美化
对中世纪城市内部布局的总结和对城市不规则布局的倡 导而得到深化
1932年法国通过法律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根据区域开发的需要设立巴 黎地区。 第一次规划(称为PROST规划)将巴黎地区定义为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 35公里之内的地域范围:限制城市建设用地,保护非建设用地作为抑制郊区蔓延。 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继承了PROST规划的思想,同时提出 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新观点,建议积极疏 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1960年,《巴黎地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 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以形成 多种新的城市空间格局,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者新建卫星城 镇来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 1965年《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要建设5座新城,远期人口规 模平均达到20~30万人,与巴黎的距离为25~30公里。这些新城并不脱离巴黎 而独立发展,而是与市区互为补充,构成统一的城市体系。 政策:政策上的连续性使新城建设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财政上的大力支持,政府下放权力到地区,充分发挥地区的建设积极。 在管理上,从事新城规划和建设的人员,就是未来新城的居民 设计上,思想革新,并邀请居民参加设计方案的讨论并密切合作。
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饭店、酒楼等密布,而且还出现通宵营业的 夜市和晓市,朱雀门外地额晓市不到天亮就开门,被称之为“鬼子市”。 城市中还有一种瓦子,全城共有五六处处瓦子,集中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 馆,甚至是妓院。 这都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发展,也说明了经济和城市之间密 切关联。
阖闾城
规划手法锐意革新,因地制宜, 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 东西向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 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 结合。
齐临淄
小结
从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 儒家思想提倡的礼制是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核心思想就是社 会等级和宗法关系,为此,这种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3000 年左右。在城市建设上,与儒家思想相一致的《周礼·考工》成 为城市的主要型制。 同时,许多城市的建设还表现出充分考虑地质、尊重地貌特 点,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周礼》,尤其是以《管子》为 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 此外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思想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儒家和道教对南北朝城市建设的作用尤其突出。
4、里坊制度得到发展,体现了 “官民不相参”的政治意图,另 外也是便于管理的需要。
隋唐长安
隋唐洛阳
平安京与平城京
隋朝灭周统一后建都选址汉长安,原因如下:
1、长期混战使邺城,洛阳等城毁坏严重; 2、江南初定,政治经济上还不够巩固; 3、关中平原军事形式有利,北可御突厥,西扼巴蜀要道,东可出潼关控制黄河 中下游; 4、隋朝势力原来就在此一带。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 要点:(1)莫尔设计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欧文的“新协和村” (4)傅立叶 “法朗吉”单位 评价: (1)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观念更加全面 (2)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