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单头大菊主力品种——“神马”的稳定生产技术-、前言当今切花菊单头大菊(日本称轮菊,下同)品种中,“神马”无论在我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主力品种。
在日本,“神马”、“精兴之诚”、“岩之白扇”是产销量前三位的品种。
占轮菊总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神马”独占30%居首位。
在我国,“神马”约占80%左右是第一大品种。
“神马”品种是1987年由日本静冈县滨松市的特花园培育成功,品种权未注册保护,该品种在日本各地很快推广种植,面广量大,替代了原有轮菊主力品种“秀芳之力”。
我国近几年在掀起以出口日本市场为目标的切花菊生产热潮中,“神马”因其特性优良、需求量大和品种权不受保护等原因,理所当然地成为生产的首选品种。
我国的花卉业是个新兴产业,步入切花菊设施栽培为时不长,栽培水平较先进发达国家落后得多,生产的“神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日本市场上属低档货,价位低下,销售单价约为日本自产品的一半左右,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为有助于提升切花菊产业的水平,提高生产者的栽培技术,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抛砖引玉,向大家介绍一点“神马”稳定生产技术,供参考,谬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神马”在日本各地广泛种植多年,为适应各地气候环境和种植习惯,各地研究机构和生产者对品种进行不断改良,已派生出许多“神马”品系。
如“神马66”、“神马25”、“神马一号”、“神马二号”等等,其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都有所差异,笼统称为“神马”的稳定生产技术没有统一的数据积累。
我国各地生产者从日本引进品种来源不一,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差和种植环境差异均很大,从东北到海南都在种植“神马”,这就要求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都应有相应的不同,不能划一化,所以本文只能介绍“神马”品种的基本特性和一般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在稳定生产中带共性的问题,本文提供某些试验数据也有一定区域局限,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
望生产者在实践中按引入品系的特性和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因地制宜作试验调整,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栽培操作规定,确保稳定的优质高产。
二、“神马”在栽培上的优缺点表一“神马”栽培上的优缺点如表一所示,“神马”的优点很多,消费者对“神马”从开始开花就一直是纯白色,花径为14-15㎝大轮系品种,花姿丰满度好,吸水性好,瓶插期长等给予好评。
从生产者角度来讲,其茎的伸长性好,特别是低温伸长性好,加温成本可降低,栽培期可缩短。
易实现密植栽培和易栽培成优质花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等优点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神马”确是很具魅力的品种。
同时,“神马”在各地栽培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点,这些问题因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发生的程度和状况各异,应针对原因采取对策。
三、“神马”的基本特性与栽培类型“神马“是秋菊品种,自然开花期是10月下旬,其基本生态特性与秋菊品种群相同,是质的短日性品种,见表二表二秋菊品种群的主要生态特性表“神马”既可作季节性栽培,也适宜进行电照抑制栽培和遮黑,加温促成栽培。
采用不同栽培类型可实现从9月到次年6月比较长的时间段出花。
在日本轮菊生产者,由于品种的更新,已从过去一年二茬“秀方之力”+ 一茬“精云”,转变为二茬“神马”+一茬“岩之白扇”,或“精兴之诚”+“优花”,甚至在某些夏季气温不高,冬季不冷的地区可作周年性品种用,可周年出花。
图1、图2是日本鹿儿岛农试场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汇总所采用的栽培类型图。
◎:定植☆:電照開始★:消灯再:再電照 GA:赤霉素处理□:收穫图1作型圖Ⅰ 11-4月开花栽培图1再電照[10-③]表示消灯10日後3日間再電照◎:定植★:消灯再:再電照 GA:赤霉素处理﹋ :遮黑□:收穫图2作型圖Ⅱ遮黑栽培图2再電照[10-③]表示消灯10日後3日間再電照四、“神马”的日长管理有研究机构对“神马”的界限日长作测定。
试验方法是采用12月开花作型(栽培类型下同)品种,在定植后50天开始延长早晨与傍晚的日长,分别将日长延长到12h,12.5 h,13 h,13.5 h,和14 h进行试验,结果如表三所示。
由于“神马”品系太多,日长反应也有差别,他们推测“神马”的界限日长在13 h-14 h之间(即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界限),见表四。
从到花日数(周数)和切花品质的角度考虑,每个品种都有其最适合的日长,叫“适合日长”,即在比“适合日长”还长的日长下,开花延迟易出柳芽;在比“适合日长”还短的日长下,切花品质下降,腋芽旺盛。
一般认为“神马”的适合日长为12 h。
从表五可以看出,不同的日长时间对到花日数(或周数)和切花品质的影响,一般是日长时间(明期时间)越长,开花越迟,到花日数越长,其切花长度和花首长度也越长。
表三不同日长时间对发蕾、开花率的影响注:1)定植:9月5日,日长处理开始:10月25日2)发蕾率、开花率调查分别在12月15日和12月30日3)2001年日本宫崎综合农试场试验表四消灯消灯(停)照后的日长操作对开花的影响注:1)定植:10月18日,消灯及日长操作开始12月13日2)温度管理:夜温14℃加温表五不同的日长时间对采花日、切花形态特性的影响注:1)定植:9月5日日长处理:10月25日2)90㎝调整重量:将切花调整为90㎝长后,去除下部20㎝的叶片后秤得重量。
界限日长和适合日长是指其花芽分化过程要求的日长,此过程除日长反应外,也受其他栽培环境和植株生长活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温度,适合日长往往随温度变化而有所改变,如在夏季高温期的遮黑栽培中,日长在10.5 h—11 h为宜,而在低温低照期栽培的2-3月开花作型和在消灯后的11月下旬—1月下旬早晨进行电照作型时的适合日长定在12h 为宜,甚至有定为12.5h,这就需要生产者按栽培品系和当地不同季节栽培的实际情况经试验而定。
此外,“神马”对光很敏感,消灯停照后应注意不能从邻近温室有光线泄露过来。
菊花对光照的反应部位在植株上部的成熟叶片,而最上位的未成熟叶和植株下部老化叶片反应迟钝,日长光照感应在植株上部7片叶就可以了。
菊花花芽分化分两个阶段:花芽创性(花芽启始,发蕾)和花芽发育(小花发育),有人试验在出蕾后(花芽创始后)进入花芽发育(小花发育)的后阶段,其界限日长可比前阶段要长,即使定在14h的日长,花芽也能发育开花。
五、“神马”的温度管理总体上讲“神马”与其他菊花一样,较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15℃-25℃,实际上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如切花生产中植株营养生长期,包括电照栽培的电照期温度,花芽创始界限温度,小花发育适宜温度等,其中影响花期控制、切花品质和切花一致性的关键是花芽分化期的温度。
而且决定花芽分化的主要是夜温,这对生产者来讲夜温管理至关重要。
如表二所示秋菊的花芽分化温度一般在15℃以上,“神马”也是这样,多数品系的“神马”是16-17℃。
“神马‘的低温伸长性良好和在低温条件下栽培不易引发高位莲座的特性,营养生长期的夜温在12-13℃情况可节省加温能耗。
但为了不引起开花延迟,尤其是保持开花的一致性,在进入生殖生长期时,在电照栽培电照停止前后得提高夜温,有研究机构试验认为“神马”在电照期恒温16℃或电照中后期提高到16℃,可顺利开花,避免开花延迟,能达到开花一致的目的。
菊花栽培夜温16℃已属高温(15.6℃是高低温的分界点),在许多地区的设施内要保持这个夜温,都需加温,加温温度愈高,加温成本就愈高。
因此许多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了变温管理。
例如电照终止后实行13℃(17:00-22:00)、18℃(22:00-3:00)、20℃(3:00-9:00)的变温管理,结果花芽分化都正常,而给暖成本比20℃恒温管理要下降20.8%(见表六、表七),这种操作麻烦一些,也有生产者采取消灯后3天,从13℃加温到20℃直到出蕾,出蕾后再降至13℃到破蕾露色又升到16-17℃,既提高了切花品质又降低了成本。
也有生产者认为“神马”在电照终止后让花芽分化这段时间实行高夜温管理,直到摘蕾结束(大概电照停止后25-30天)这点非常重要。
影响切花开花迟早和品质好坏,还与用于切花栽培插穗的母株栽培温度有关,在16℃夜温栽培的母株上获取的插穗,定植后切花的开花时间虽能提前,但切花长度较短,品质稍差,使用无加温栽培母株上获得的插穗来定植的切花,开花时间稍迟,但切花长度够长,切花重量也较重,品质提高。
这与切花栽培时,16℃恒温管理开花最早,切花重量轻,而13℃恒温管理时,开花延迟,品质较好是一致的。
这说明提前开花,缩短栽培期,降低成本与追求品质是有一定矛盾的,须两者兼顾。
有研究机构试验认为采用无加温栽培母株获取插穗,直插定植后立即加温到13℃,使之初期发育,从电照停止前的20天起加温到16℃的管理方法较为适宜(见表八)。
操作简单,成本与品质兼顾。
总之,生产者要依据选用品系和当地气温条件选择最佳的温度管理方案。
表六“神马”花芽分化时的变温管理与切花品质注:1)日本长崎农试场2001年2)定植2001年11月6日电照中止12月29日3)16-18-20℃ 16℃ 17:00-22:0018℃ 22:00-3:0020℃ 3:00-9:004)13-18-20℃ 13℃ 17:00-22:0018℃ 22:00-3:0020℃ 3:00-9:00表七 1月份平均每天的燃料消耗量预算值注:1)温室面积1000㎡,聚乙烯薄膜一层,最低温度2.1℃2)日本长崎农试场2001年表八 3月开花作型的“神马”在电照期间的加温方法与发育、开花的关系注:1)日本长崎农试场2001年,母株为无加温栽培2)直插2001年11月30日无摘心栽培3)电照:2001年11月30日-2002年1月23日,前10天、前15天:指消灯前10天、前15天此外,除重点做好夜温管理外,白天的温度管理也应注意,尤其是早晚气温较低夜昼温差大的地区,早晨开窗换气不能太早,要等到室内外温度相当的时候再进行。
傍晚关窗时,在温室内气温尚未完全下降前进行。
早晨开窗过早,室外气温低,冷风吹到菊花上,会致使低温开花延迟的“神马”茎杆产生花青素而形成红色茎杆。
六、电照与再电照电照补光在切花菊栽培中主要具有三方面作用:第一是电照补光加强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和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可缩短栽培期;二是电照补光形成长日照抑制菊花花芽分化,调节开花期;三是改善植株形态提高切花品质。
切花菊栽培在其营养生长期电照补光的作用就是上述第一点,至于这个阶段是否一定要进行电照补光主要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栽培当地和当茬季节的日长和光照度是否够,如日长在14h以上,雨阴天又较少,光照能满足植株营养生长的需求,为节省加光成本可以不补光。
如不够或要求尽量缩短在温室的栽培期。
则在定植后即行电照补光,例如日本、荷兰处纬度较高地区,又要尽量缩短栽培期,大多在定植后进行电照补光,作长日处理,加速植株伸长,待植株长到一定高度,“神马”为55-60厘米,或植株有一定的叶片数,称之为长日照叶片数(LDLM),才消灯停照,进入短日处理期,诱导其花芽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