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白血病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0-31T15:01:06.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赵富华[导读]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赵富华(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护理越来
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尤其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尤为重要。
白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为恐惧心理: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当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时紧张、焦虑、恐惧、惊慌失措,甚至变得暴躁易怒。
【关键词】心理护理神经衰弱症候群心理特征根据国外统计,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中,欧洲和北美发病率最高,其死亡率为3.2-7.4/10万人口。
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低,死亡率为2.8-4.5/10万人口。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尤其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尤为重要。
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心理都比较复杂。
加之白血病的基础治疗目前主要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身心极度痛苦。
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不良情绪症状,使其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白血病患者76例,均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随机分为2组,心理护理组(38例),对照组(38例),2组在性别、年纪、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判定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前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2],作为初评。
心理护理一个月,出院前再为患者作上述评定,作为末评。
除此之外,心理护理组再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做法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性格及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护士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明自己的想法,减轻心理压力。
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病程进展、化疗方案、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1.2.2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针对存在的抑郁问题给予指导、支持及建议。
1.2.3安全防护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倍关怀,避免患者独处,争取家属的支持,使家属对其更加重视,细心照顾,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多陪伴患者,使患者始终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消除悲哀、孤独感、无价值感及被遗弃感[1]。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经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化评分经过一个月治疗护理后评分均降低,而心理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x-±s)
注:P<0.01。
3 讨论
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
加之白血病的基础治疗目前主要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身心极度痛苦。
因此,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和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压力、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目的在于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孤独感等消极心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帮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和生活坏境。
3.1护士的言语、行为、态度均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护理人员应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良好的医德及文化修养,具有同情心,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不讥讽、不嘲笑,不使用对患者可能导致不良刺激的语言,善于从患者的言行中观察病情变化。
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使用美好的语言感染患者,提高患者的情绪[1]。
3.2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环境舒适,适当的活动,以调动患者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
3.3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讲明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建立药物—心理—疗效的良性循环。
对病人的不适感受表示同情和理解,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有利于情绪的改变,尽量满足病人合理要求。
3.4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患者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少,在接触时要以耐心缓慢的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
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起患者对外界的注意,同时,利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协助患者表达其想法。
3.5调动情绪,阻断负性思考白血病患者面对复杂的现实活动常对自己或事情保持负性的看法,这是不自觉地,尤其是病情基本控制、认知能力初步恢复后更易产生。
担心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学习;担心得不到家庭及社会的接纳;担心疾病复发等。
上述问题得不到及时合理的疏导,极易再度导致情绪低落而发生自杀、自伤。
此时,护士可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增加正向看法,减少负性评价,增加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3.6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告知患者压力是现代人不可避免的,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压力,需要以适当的方法为自己减压,保持身心健康。
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
告知家属要为患者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协助患者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增加社交技巧。
参考文献
[1]倪爱珍.《中国民康》.2007,2.
[2]崔金虹.《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