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在过去6年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形成了五个方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可以归纳为心系职工,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构建和谐,造福社会。
“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是心系职工,“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战略是科学发展。
我们进行的各方面创新和探索,都体现了自主创新。
我们与地方统筹,加强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
我们有社会责任感,做了很多实事,是造福社会。
但是这五句话太平淡,太一般话,太没有个性,非常准确但没有神,还要进行推敲。
这是企业层面的价值观,干部的价值观应该和企业价值观吻合。
企业的价值观应该在干部的价值观中扎根。
关于干部的价值观,今天不说太多事情,只提请集团公司各级干部注意,价值观最可贵的品格有这七条:1.有责任心。
2.工作用心。
3.忠于企业。
4.真心向组织、向领导负责。
5.不浮躁。
6.不守旧。
7.不贪婪。
将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干部可以自己解剖自己,细看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怎样。
其实价值就是有用性,价值观就是你追求的东西。
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最能反映你的价值观。
在价值观方面,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干部自觉地提高自己。
下面我着重讲一讲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包括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前6年中,我们形成的基本领导方法、思想方法也有五条:辩证统一,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善于总结,见事见人。
相对于企业核心价值观,这叫基本方法论。
辩证统一。
我们的干部在过去的实践和将来的实践当中,都要对我们前一阶段形成的重要观点注意研究,注意使用。
我们认为企业的科学发展观包括: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
在改革中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做到以人为本。
在开放中坚持和发展独立自主,做到自主创新。
我们还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要特别注重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不能在这个特别重大的问题上出现偏差。
这里实际上是带有政治上是否清醒,立场是否坚定,观点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的较大思想政治问题。
这是一个大方法。
比如,我们认为: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与此相联系的法律与行政,财政与货币,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劳动价值与资本价值,公平与效率,和谐与改革,开放与保护,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等,都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问题上,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特别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事务上区分开。
然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方法论,战略上的方法论。
要和大家打个招呼,金融危机引起我们国家法律政策上的某些局部甚至深层次的变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好,要有眼力头、前瞻性。
在企业遇到的具体矛盾和问题上,也要坚持辩证统一。
比如,对于企业已经遇到的各种复杂矛盾,我们把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先进生产力,把改革和稳定的矛盾统一于职工利益得到保证,把发展与风险的矛盾统一于遵循经济规律,把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统一于循环经济,把资本投资性与投机性的矛盾统一于和谐资本运作,把企业发展方式与管理的矛盾统一于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把工农矛盾统一于建立新型的地矿关系,把发展与干部素质的矛盾统一于提高经营能力,把市场经济与党的宗旨的矛盾统一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员乃至国企的先进性。
辩证法确实有用,问题是要真学真信真用。
这样,将来遇到的矛盾我们就可以相对比较顺利地化解。
我们要坚持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
企业的目标要和措施统一,企业的决策要和执行统一,企业的价值观要和方法论统一。
什么样的价值观就需要什么样的方法论的支撑。
比如,现在人们常讲,干部的积极性从哪里来?企业的活力从哪里来?若干年来,讲体制,讲机制,讲利益诱导,在这些方面讲得多,看得重,甚至过了头。
其实物质作用总是有限的。
时至今日,严格讲起来,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基本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要安于小康,不能追求奢侈。
小康是我们的社会目标,奢侈不是我们的社会目标。
所以,我们说,就连积极性从哪里来,也有价值观和方法论。
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企业活力的不竭源泉。
我们现在就应该考虑两者的升华。
就我们企业现状来讲,物质的东西是完善的,更重要的是把精神这一块充分发挥出来。
统筹兼顾。
带兵就是领导,带兵就要讲领导方法。
现在我们在企业理念、目标和制度、标准、规范之间缺了领导方法,或者说领导方法不够理想,需要改善。
现在要解决的统筹兼顾是三件事: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所谓前瞻性,就是眼力头不够,对事物的超前性、预见性不够,往往当领导的被问题、困难牵着走,甚至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摔跟头,同一个矛盾,反复出现,反复纠正,做不到总结经验、“不贰过”。
眼力头不够具有普遍性,要解决它,就是解决前瞻性。
提高领导工作的系统性,针对的是顾前不顾后的问题。
企业大,事情多,事情之间,问题之间,矛盾之间,方方面面,哪个轻哪个重,哪个主哪个次,哪个是本哪个是末,哪个是纲哪个是目,哪个是骨头哪个是肉,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不到搭配合理,有的时候还丢三落四。
协调性要解决的是好走极端的问题,过去叫做片面性。
要讲什么就绝对化,拿一个压一个,拿一个盖一个,不能通盘考虑。
当领导应该通盘考虑,前后左右,方方面面,综合平衡。
有时候拿一个压一个的背后是躲风险、躲矛盾、躲辛苦。
这些毛病集团公司和矿上都存在。
所以,要提高前瞻性,解决眼力头不足的问题,提高协调性,解决好走极端的问题,提高系统性,解决顾前不顾后的问题。
这都是统筹兼顾要管的事情。
统筹兼顾是水平。
根据动员会前我和有关同志谈心情况,以及平时的观察,解决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问题,统筹兼顾在业务方面有十件事情要处理:1.深化安全生产技术一体化。
安全、生产、技术三者要统筹兼顾。
2.推行技术经济一体化。
技术和经济要统筹兼顾。
3.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一体化。
它们之间也要统筹兼顾。
4.规划要统筹兼顾。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我们在规划设计上要注意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点上强面上弱、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解决不善于统筹跨专业、跨行业的某些问题。
建设了那么多新井,产量好几千万吨,要有计划地编写规划设计方法论,这很有价值,这方面的资源也很丰富。
我们对所有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都有思考,哪些方面需要增强条理性,哪些方面需要增强规范性?5.预算管理要特别深化项目预算和自有资金预算的刚性,注重经营整体上的展期预算,注重内部经营管理和市场经营之间的统筹兼顾,注意防止资金风险和贻误发展时机两个倾向性。
6.干部、人才总量和结构方面长远安排更要细化,统筹兼顾。
比较迫切的是培养新产业、创新型人才,他们的数质量要予以保证,不能因为人才不足而误事。
7.资源环境管理在法律、政策的研究、掌握,以及与地方合作实施的过程中怎么把握好合法合规合政策与合理、能够执行通的关系。
特别需要统筹兼顾好三个新村镇的建设和平原水库,否则,我们亿吨煤基地就没有地面的保障。
这里面,统筹兼顾省大钱,出大效益或者丢大成本。
8.对于像生态公司、房地产、金融这些新产业,他们在创业期间的项目和资金支配,应该像过去那样比照煤炭主业的工程来管理,其目的是减少和避免经验不足带来的风险。
等这些产业成熟后再实施正规化的管理。
9.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生态环境这三个板块目前运行不错,在继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有必要研究提高总经理办公会、总工程师办公会质量,以加强综合平衡,提高领导效率。
10.综合平衡也要特别关注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带一般。
分类指导。
我们企业做大了,产业比以前复杂了,同志们开始适应煤以外产业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但还远远不够。
说极端一点,我们的班子还是管煤的班子,我们的机关还是管煤的机关,我们的干部还是管煤的干部。
我们要完成对诸如电力、房地产、金融等其他产业的有效领导,在方法上,就不能用管煤的办法管一切,要分类指导,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分类指导上,要考虑如何提高市场经营的能力,处理好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把政府、用户、供应商、金融机构、股东、通道的关系处理好。
我们在涉外关系上要提高能力,研究与外面打交道时方法如何正确、健康、有效?如何能够找到核心部门、核心渠道、核心人、核心信息?如何合法合规地把事情办成,不至于费时费劲,无功而返?这里面大有文章。
在分类指导中要注意,凡是和企业社会关系的六个方面打交道的,都要增加我们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市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不然人家瞧不起你。
还要对人家的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不然会事倍功半。
也要把我们要办的事情和对方的工作相联系,他们要办的事情中包含了我们的事情,我们的诉求和他们的工作是顺向的,相互就比较积极,另外,要注意方式方法,包括“点对点、人盯人、背靠背”。
对方能够帮我们想点子,不是指个兔子让我们撵那就算成功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有效、合规、健康。
比如,对我们感到棘手难缠的拆迁问题,在方法上就要把握:一要“清”,政策要清。
二要“磨”,有耐心,能磨。
三要“硬”,坚持政策,底线不能动,要强硬,要鲜明,原则问题上不能含糊。
四要“让”,在非政策性的问题上适当地让一点,对解决事情有利,但不能老是“花小钱,买进度,吊胃口”。
五要“借”,在适当时机,借助上级支持做工作。
举这些例子,是请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同志都要考虑,当领导都有一个方法问题。
搞销售“抓大户、理通道、树正气”就是方法,做房地产“抓地段、理政府、选强将”就是方法。
方法也是有层次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管的事情,寻找实实在在地提高效率的方法。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把我们前段时期对金融、对通道、对股东的方法细致梳理,不合适的筛选掉,有效的清晰地牢固地坚持下去。
这方面都是有一定空间的。
善于总结。
我们不少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已经多年了,虽然管理上注意用目标和措施,但往往不大注意总结他人和自己的方法。
形成上有目标、理念,下有制度、规范,中间缺不同程度的领导方法。
缺领导方法,怎么办?总结自己,总结他人,总结基层。
所有的领导都要善于引导和集中基层的智慧,总结他们创新的经验。
总结是一个基本的领导方法。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之中或者之后,每一位同志都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总结自己,总结他人,总结基层。
比如,今年年初以来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创新活动,宣传部和基层一块,总结出七条新经验,各单位要实实在在按照这七条新经验去办。
质量标准化创新有四新。
1、用目标带标准。
2、刚性化,目标否决。
3、“一矿一策”,目标分年度递进。
4 安全生产技术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一体化。
“两规范”四个新方法。
1、从问题入手。
2、垂直进行。
3、关键是提高班子和管理机关的工作质量。
4、问责到位。
两级班子和机关指导基层工作的四个环节。
1、班子的本意是什么?2、工作状态如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在哪?3、总结推广创新的好做法。
4、分析不足背后的原因,并整改。
质量标准化四个重点。
1、紧紧盯住“一通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