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实信用原则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之所以称其为”帝王条款”是因为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经济交往频繁的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并确保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梁慧星教授认为,所谓的诚实信用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
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诚信,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关键词:诚实信用;帝王规则;利益平衡
一、诚实信用含义
所谓诚实信用从字面解释,包括两个方面诚实与信用。
诚实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言行要跟内心的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而信用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能够履行跟别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信任”。
如果想同时做到诚实与信用,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求这个人在做事时的动机要是”善意”的,因为只有处于善意的动机才能在与人相处时做到诚实守信。
梁慧星教授认为,所谓的诚实信用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
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诚信,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国内外的发展
1、诚实信用原则在国外的发展
诚实信用原则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有一种原则叫”一般恶意
抗辩”,指在民事活动中,如果因一方的欺诈行为而使另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害时,对这种行为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抗辩。
诚实信用原则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历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注重的是订立契约的效率,主要适用的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因为这样可以更达到最高的效率。
而在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个人的意志被无限的放大,人们一味的关注订约的效率,却忽视了订立契约的本质,出现了各种的欺诈行为,这样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也在这时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立法来确立诚信原则。
《德国民法典》第157条、第242条首次将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强行性规范规定下来,并扩大到一切债的关系中去。
而后,在《瑞士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中都对诚信原则做出了规定。
2、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在封建时期,由于通讯不便,人们很少与外界联系,只是局限在相互熟知的圈子内,交往的范围很有限,因此交往的双方对彼此的了解都比较透彻,人们为了自己能得到圈子内的其他人的认可,对自己的行为都比较谨慎。
因为那时的人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的行为不诚信,那么整个圈子的人可能都不会再与其来往,他也就不能再在这个圈子内生存下去。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人离开自己那个彼此熟知的生活圈子,到
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打拼。
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彼此陌生的人怎样去相互了解,这时就需要确立一个原则,那就是诚实信用原则,并且根据这个原则建立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样在我国就出现了有关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
由于我国的法律无论是立法还是在法学理论方面都是通过日本
传入的,深受德国的影响。
因此,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一样,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事立法与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这两条是在我国民商事立法中的总体体现。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构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不讲诚信的现象,比如合同欺诈、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恶意拖欠工资、虚假广告等等。
这些不讲诚信的行为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亟待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来规范市场中各种不诚信的行为。
1、完善立法
我国有关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不够具体。
在具体实践中给了法官太大的自由裁量权,而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又不能完全独立,要受到媒体、政府等等的影响,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各个地方政府都在为自己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再加上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就被告”的原则,所以一些非本地的当事人要到被告所在地去起诉,这样非本地的当事人就有可能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
遇,而法官在判案过程中怎样运用诚实信用原则也就成了未知数。
再加上各地法官的水平参差不齐,人的道德水平又有差异,因此,给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就可能危害到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
所以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现有的立法:第一,具体规定优先适用。
因为具体规定可操作性强,可以提高法官办案的效率,让当事人更易接受,并且可以维护法律条文的权威。
第二,如果可以运用类推等补充漏洞的方法解决时,则不用诚实信用原则。
因为要防止法官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直接求助基本原则,避免”向一般条款逃避”。
第三,如果适用判例和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得出同一结论时,优先适用判例。
如得出的结论相反时就适用该原则。
第四,由人员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高级审判机关掌握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由他们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做出判例或认可下级法院的判例,以此指导各下级人民法院。
2、建立诚信档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并且不再局限在原来的那种熟人圈儿中,而更多的是去接触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与这些素未平生的人去交往,那么相互之间要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对方是否将诚信呢?这就需要政府来为相关人员,有其是为企业,来建立一个诚信档案,这个档案要记载企业的真实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由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实地考察后进行记载的,而且这些信息要随着企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政府还要为当事人提供查询服务,如果仅仅是建立的诚信档案,而不允许当事人进行查询那么这
个诚信档案的建立也就失去了它原本意义。
因此,政府在为相关企业和个人建立了诚信档案后,还要建立相关的查询程序,来确保当事人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但要查询相关的信息,就要有相关企业或者个人陪同,或是有相关的授权委托书,再加上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件等等才能查询相关企业或是个人的信息。
这可以让与相关企业进行经济交往的人或者企业对该企业的信誉有更清晰的了解。
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可以使相关的只能部门对企业有及时的了解,也可以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整改,如果还是无法达到要求,则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
四、总结
虽然诚实信用原则已被大多数国家确定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而且诚实信用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相关制度不健全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它不仅仅调节经济交往,开始扩展到一切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而在我国现阶段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缺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诚信的缺失,市场上大量的充斥着假冒伪略产品等等,虽然通过各种制度的建设可以弥补一部分缺失的诚信,但有些情况时无法用制度来调整或是弥补的。
因此,要构建诚信也并不是通过一个方面的改进所能达到的,他需要多个方面一起努力,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康慧(1984-),女,河北经贸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