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法》孙剑云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法》孙剑云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法
孙剑云
我国著名的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在传授拳术时,十分重视基本功法的练习。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法,他常讲:“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母拳,拳中变化万端,但基本上离不开三体式。

”他还说:“世间练拳者多如牛毛,为何成道者却凤毛麟角呢?这是因为许多人不知形意拳中的内劲究竟是什么,却只是在形象处猜想,有的以为心中努力,有的以为腹中运气,这种错误不胜枚举,其实都是抛砖弄瓦,以假乱真。

这三体式则是形意拳的基础,只有日日练习,持之以恒,由微而著,此中绝无捷径,也难取巧。

”所以孙禄堂先生对前来向他求学形意拳的,他都严格要求他们认真练习三体式桩法。

所谓三体(旧时称作三才,即天、地、人),在拳术中则是把人体分头、手、足三体。

三体又分为三节,如:头为梢节,背为中节,腹为根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各节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则,如:顶头,塌腰,松肩,坠肘之类。

练习三体式,使周身上下内外筋骨肌肉,无一处不受到锻炼。

此乃前辈拳师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后学者切勿轻视。

要细心体会,悟通真谛,逐步提高,才能获得健身功效与攻防技能。

站三体式时,从预备式到定式,初练者必须按三个过程动作的要领去做,才能将三体
式动作完成得正确。

反之,差之毫厘,则谬之千里。

三体式练法:
一、预备式:身体直立,眼向前看,舌顶上腭,口唇虚合,
下颌微收,两肩垂平,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五指并拢靠在腿部,
两腿直立,膝盖后挺,两足尖向外撇,足跟靠拢,成九十度,意
识集中。

(图1)
二、转身半面向右,移动左足,脚尖向前,脚跟靠住右脚内
踝,成四十五度,平视前方。

(图2)
三、两小臂徐徐抬起,两肘靠肋,两肩松垂,两手心朝下,抬至与胸平,左手食指向前,
平直在下,右手中指向前平直在上,盖于左手食指之上。

手向上抬
时,两腿徐徐向下蹲屈。

此式要点:头往上顶,腰往下塌,抽胯,
身体正直不可歪斜,心中要虚空,排除杂念,切不可有丝毫怒气。

此式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之称。

鸡腿:两腿前虚后实,有似金鸡独立之势。

龙身:身体三折,如龙之盘叠曲折。

熊膀:顶直肩圆,如熊之威严。

虎抱头:两手相抱,有虎欲离穴之势。

(图3)
四、左足向前开一步,顺直落地,后足不动,两腿弯曲,前虚后实,重心在后腿上,此谓单重。

步子的大小,以练者两脚之长为度。

臀部要与后脚跟上
下垂直,左脚膝盖要与左脚跟上下垂直。

前腿暗含有向后夺劲,
后腿有暗含向上蹬劲,两膝向内扣,脚跟向外拧。

当左足前迈时,
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回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

左手向前伸不可太直,肩至肘一段成斜坡形,肘至腕一段成水平。

左手高与胸平,五指张开,虎口撑圆,大指横平,指尖微屈,掌
心内圆,肘尖下垂,坐腕向外撑动。

右手拉至小腹处,大拇指跟
紧靠肚脐,食指向上挑,眼平视左手指梢。

(图4)
练形意拳要知“六合”,就是说:心与意合,意与力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叫做外三合,内外三合共称六合。

这里的合,就是指协调一致。

所以,在站三体式时,身子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俯后仰。

在伸左手,拉右手,出左腿时,三者要做到同起同落,上下协调,整齐合一,心气平和稳定,呼吸顺其自然,不可憋气。

初学站三体式,腿部都有酸痛现象,只要坚持下去,日久腿有了功夫,这种现象也就消失了。

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三体式的正确桩法,苦练不辍,就可为练好形意拳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拳术套路时,即可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练三体式,不受时间限制,初站时,几分钟后如觉左足酸痛累,可换右足在前,或稍稍休息再站。

久之,自然能站较长时间而不再感到酸累。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功,练习时不须配合其它基本功,也不要有任何静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