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分析常见交叉污染探讨与对策分解

生化分析常见交叉污染探讨与对策分解




携带污染实验方案

目前大部分实验室开展的生化检测项目至少都有 20项以上,评价全项 目之间的携带污染会非常耗时,试剂成本消耗量大。且不同仪器的动 作原理不完全相同,设计一个较为简单,合理的实验方法是需要重点 考虑的 内容。 试剂针携带污染实验方案原理:通过设置特定的标本检测顺序,每个 样本只做一个项目的检测,可以控制不同项目的先后吸取顺序,实现 任何一个 项目都能与其他项目相遇。为了有效评价项目之间携带污染 影响程度,污染实验所用病人样本的混合血清应尽量包含医学决定水 平浓度

①清洗力的低下(日常维护 欠缺,仪器老化)
②生化仪内污垢的积聚 ③测试顺序安排不当 ④常规清洗不能有效消除 污染
设计共用机械部分
①样本针,试剂针 ②比色杯 ③搅拌棒

交叉污染的分类
样本针携带污染
试剂针携带污染 搅拌棒携带污染 清洗系统携带污染 比色杯污染
试剂交叉污染
三 不同类型交叉污染的鉴别 方法及原因





样本针携带污染率试验(二)

测试顺序:3L 2H 1L 2H 4L 2H 1L 2H 1L 2H 1L (注上述顺序前的数字代表测试数 量,如 3L 代表连续测试 3 个低值样 本) 定义:L – L 值为紧跟在低值标本 后低值标本的结果。 H – L 值为紧跟在高值标本后低值 样本的结果 携带污染指标= H – L结果的平均值 – L – L结果的平均值 判断标准: 当携带污染指标小于 3SD SD是 ( L – L ) 结果的SD值。
பைடு நூலகம்
先单独做A项目,紧接着连续测试3次B项目,第一个B项目的结果受A项目影响最大,第三 个B项目的结果因为有2次自身冲洗,结果应比较准确。比较第一个B项目检测结果同第三个 B项目检测结果,如果影响百分比同初试结果影响趋势和程度相近,可以判断 A项目对B项 目有携带污染。 确认实验检测顺序以(A→B ), (D→E)为例

表3中显示了试剂之间携带污染初实验 后的结果: a 将表格内测试顺序号代表的位置处输 入该项目对应的测试结果, b 对每个测试顺序号下面对应的测试结 果和该项目单独5次重复结果的均值相 比 比值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通过考察百 分比的大小来初步判断携带污染的可 能性。 目前的判断标准以正负百分之五作为 判断标准,超过范围时怀疑有携带污 染。
确认实验步骤(表4) A B1 B2 B3 D E1 E2 E3
搅拌棒携带污染
搅拌棒污染:试剂与样本、第一试剂与第二试剂的混 匀需要搅拌棒,而搅拌棒如果清洗不完全,或黏附力增 加时,残留试剂可能会对下一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鉴别 对同一份血清标本重复测定 GGT 或 ALT 或 AST20次以上,结果重复性较差且有走高趋势。 原因 搅拌棒特富龙涂层剥落,搅拌棒表面有顽固性 污渍,冲洗水冲洗不充分,
1. 样本针携带污染: 目前大多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冲洗 式样本针吸取样本,当样本针在清洗不完全,或黏附力增加时,样本 残留可能会对下一相邻样本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原因:样品针尖弯曲,特富龙涂层剥落,针堵塞,冲洗水冲洗不充分
携带污染率主要是体现样品之间的污染程度
样本针携带污染率试验(一)

同一检测项目浓度相差较大的a标本(高浓度),b标本(低浓度)。 检测顺序:a 1 , a 2 , b 1 ,b 2 , b3 计算: 评价: 以q小于10%为判断标准。局限性:结果与选择的标本浓度有关系 例1:选择高浓度的ALT样本浓度值为2020 U/L,低浓度ALT 样本第一次检测 结果40 U/L,第三次检测结果20 U/L。 通过计算携带污染率q = (40 – 20)/ 2000 * 100% = 1%。 例2:选择高浓度的Cl 样本浓度值为140 mmol/L,低浓度Cl 样本第一次检测 结果为86 mmol/L,第三次检测结果为80 mmol/L。 通过计算携带污染率q = (86 – 80)/ 60 * 100% = 10%。 上例中,例1的携带污染率尽管只有 1%,由于结果正好在医学决定水平附近 因此对临床判断有较大影响。例2的携带污 染率尽管达到了10%,但是对于临 床判断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使用该方法评价样本针携带污染需考虑样 本的实际浓度。

试剂针携带污染实验方法

携带污染初实验

假设本次实验以A, B, C, D, E五个项目来考察各个项目之间的试剂针携 带污染,
先在生化仪中输入样本测试号码和选择项目,每个样本号码只选择一 个项目,目的是使试剂针吸取项目的顺序 完全按照样本测试号码的先 后顺序进行,五个项目的测试 顺序见表1。测试完成后,将数据输入到 处理表格2和表格3中,按照一定的判断标准,寻找可能存在的污染项 目组合。





试剂针携带污染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般采用双试剂针,即所有项目的一 试剂都共用试剂针 R1 ,所有项目的二试剂都共用试剂 针R2。试剂针R1或R2在每吸取一次试剂后都会进行一 次清洗,之后会 立即吸取下一个项目的试剂。 当自身清洗能力下降,试剂针在吸取试剂时会将部分残 留的前项目试剂成分带入到后项 目反应杯中,对后项 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从各个项目设置的参数可知,试剂体积量远大于样本体 积量。因此试剂针携带污染影响程度会高于样本针携带 污染。
生化分析常见交叉污染探讨与对策
徐国超

如何理解交叉污染
测试项目A
在 A 项目测定中所使用的试 剂、样本、反应产物、清洗
试剂、样本等残留
剂等对 B 项目的测定产生了 不良影响的现象。
测试项目B
A 项目与 B 项目不一定是相
邻项目。
引发交叉污染的原因

生化仪的发展变化
生化仪状态不良,使用不当
①多项目,多样本处理 ②处理能力的提高(高速化)
试剂针携带污染确认实验
由携带污染初实验筛选出怀疑有污染的项目组合, 假设 (A→B) 同(D→E) 即A项目对B项目(A项目做好后紧接着做B项目),D项目对E项目(D项目做好后紧接着做 E项目)怀疑有污染。 由于初实验的项目交叉结果只是一次测试的结果, 可能有偶然因素,还必须进行确认实验。 以(A→B)为例,(D→E)的情况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