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第五讲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赵德友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四大调控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总量、速度、结构分析1.经济发展速度(1)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100⨯=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名义发展速度不反映生产规模的物量发展,因此计算发展速度一律使用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

(2)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上年现价生产总值现价生产总值上年不变价生产总值不变价生产总值=⨯⨯=⨯%100%100%100⨯=实际发展速度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叫通货膨胀指数。

(3)各产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略) (4)环比发展速度设第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t 设第t-1年的生产总值为Y t-1,则第t 年的环比发展速度R t 为:%1001⨯=-yy R t tt(5)定基发展速度设第k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 ,第k+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t ,则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为:%100,⨯=++yy Skt k kt k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为:R R R St k k k kt k ++++⨯⨯⨯=......21,2.经济增长速度增长速度等于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环比增长速度r t 为:%10011⨯-=--yy y rt t tt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为:%100,⨯-=++yyyskktk kt k环比经济增长速度r t =环比发展速度R t -100% 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100% 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g k+t ,k 为:tkt k tt k yy g++=,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h k+t ,k 为:%100,-=++tkt k tt k yy h=平均发展速度-100%4.人均生产总值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1)人均生产总值=2/)(本年末人口上年末人口生产总值年平均人口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用常住人口而不是用户籍人口计算。

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

主要包括:①除去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②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③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小康生活标准:按照1980年价格1980年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800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准:按照2000年价格2000年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

(2)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100⨯=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值当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00%(3)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与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的关系%100//⨯=上年年平均人口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本年年平均人口当年可比价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上年年平均人口年平均人口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当年可比价生产总值÷⨯%100=%100⨯平均人口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发展速度5.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产业部门贡献率和拉动点数产业部门的贡献率是指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增量占GDP 增量的比重,拉动点数是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基期GDP 之比,表示经济增长率中有多少个百分点是该产业拉动的。

若用y 代表GDP ,t 代表年度,则t 年经济增长率t g 的计算公式为: 11/)(---=t t t t y y y g假设整个经济活动被划分成n 个产业部门,用i t y 表示t 年第i 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则上式可改写为:111212111111/)(/)(/)(/)(---------++-+-=-=t n t n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g Λ其中11/)(---=t i t i t i t y y y g ,就是产业部门i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

它是t 年产业部门i 增加值增量与t-1年GDP 之比。

将上式两端同除以t g ,则有:)/()()/()()/()(11112121111-------++-+-=t t n t n t t t t t t t t t y g y y y g y y y g y y Λ其中 )/()()/()(1111------=-=t t i t i t t t i t i t i t y y y y y g y y r ,就是产业部门i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贡献率与拉动点数有如下关系: t i t t i t i t i t g r y y y g ⨯=-=--11/)(例1 2002年和2003年某不变价格GDP 见下表,计算各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表1:%100)100001000010000(%10010000⨯++=⨯=gt=1%+14%+5%=20%一、二、三产业各拉动GDP 增长1、14和5个百分点。

%100)100001200032003700100001200044005800100001200024002500(1⨯--+--+--=一、二、三产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0%和25%。

(2)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各需求成分的增量占GDP 使用额增量之比,各需求成分拉动点数是指各需求成分增量占GDP 使用额增量之比。

)/()(11----=t t i t i t i t d d d d r '11/)(t i t t i t i t i t g r d d d w ⨯=-=--其中,i t d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t d 为t 年GDP 使用额,'t g 为t 年GDP 使用额 增长率,i t r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i t w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

(3)各要素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要素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公式是一样的,但技术不可度量,一般用索洛W 余值法计算,有兴趣的可以参阅有关书籍。

例2 根据表2计算2004年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假定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110%,计算2004年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

解:%10059.704809.8815%100⨯=⨯=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125.1%%1001101.125%100⨯=⨯=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发展速度实际发展速度=113.7%例3 根据表2和表4的核算结果计算2003年和2004年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解:%100⨯=实际发展速度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2003年生产总值%10073.616859.7048%100⨯=⨯=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114.3%2003年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110.8%2003年%2.103%1008.1103.114=⨯=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2004年%0.110%1007.1131.125=⨯=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表2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002年以来为常住人口。

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以上年为100)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5年第一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例4 根据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2003年与2000年相比的定基发展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解: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为,%100,⨯=++yy S kt k k t k ,此处k=2000,t=4,k+t=2004%4.1325.28604.3786%100200020042000,2004==⨯=yy S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00%=32.4%例5 根据表2和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1952年按照2000年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解:利用定基发展速度计算,设1952年按照2000年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为x,则:1005.286066.5137=x 解得x=179.61亿元例6 根据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1990至2000共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解:第1990+10年对第199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h 2000,1990为:%1002.9635.1860%1001010199020001990,2000-=-=y y h =11.5% 例7 根据表2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的人均生产总值。

解:2004年年平均人口=(9335+9282)/2=9308.5万人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平均人口=8815.09亿元/9308.5万人=9469.9元/人例8 根据表2和表4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解:2004年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113.7%2003年平均人口=(9324+9335)/2=9329.5万人2004年平均人口=(9335+9282)/2=9308.5万人2004年平均人口发展速度=9308.5/9329.5=99.77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00⨯平均人口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13.96% 例9 根据表5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第一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拉动点数和贡献率。

解:不变价格GDP 增量=1732.88-1521.19=210.9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209.24-198.01=11.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量=900.31-758.76=141.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623.33-565.13=58.20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增量=158.99-142.98=16.01亿元 %3.5%10098.21023.11=⨯=第一产业贡献率%1.67%10098.21055.141=⨯=第二产业贡献率 %6.27%10098.21020.58=⨯=第三产业贡献率 %6.7%10098.21001.16=⨯=批发零售业贡献率 %7.0%10090.152123.11=⨯=第一产业拉动点数 %3.9%10090.152155.141=⨯=第二产业拉动点数 %8.3%10090.152120.58=⨯=第三产业拉动点数 %1.1%10090.152101.16=⨯=数批发零售贸易业拉动点 也可以用拉动点数和贡献率的关系计算增长速度该产业贡献率某产业拉动点数GDP ⨯=%7.0%9.13053.0=⨯=第一产业拉动点数%3.9%9.13671.0=⨯=第二产业拉动点数%8.3%9.13276.0=⨯=第三产业拉动点数%1.1%9.13076.0=⨯=数批发零售贸易业拉动点例10 根据表5和表6的核算结果补齐2004年以1952年为100的生产总值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