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 项目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全称:**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1.1.1.1 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为**有限公司拟新建的工程项目1.1.2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在**县城东北部,位于**板金厂东侧,三里河西侧,206国道北侧,该选址地理位置较好,位于城边缘,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等便利条件。

1.1.3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3.1 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建设单位是**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是股份制企业。

1.1.3.2 建设单位概况**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供水公司。

辽河油田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借助国家西气东输的有利条件和稳定的气源,在华东地区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县的天然气供应工程,造福于民,减少污染,对提高**县城市的能源结构有着重大深远意义。

1.2 编制依据及原则1.2.1 编制依据1)《关于**县天然气工程立项批复》(**县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外[2015]62号)2)**县城总体规划 (**县建设局)(1995-2010)3)**县城总体规划简介4)**县城道路规划图1:201205)关于编制《**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委托书1.2.2 编制原则1)满足天然气城市管网的正常运行,保证居民生活安全及工矿企业生产。

2)优化设计方案,利用成熟的技术,在安全稳妥的基础上,确定先进、经济的工程方案。

在保证燃气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投资、减少运行费用。

3)设备选型要求质量可靠,性能价格比高,同时设备及材料应从国内采购,主要关键的设备及部件国外引进。

4)结合城市现状及总体发展规划,做到统筹兼顾,远近结合、适合于逐步发展、分期实施。

5)重视环境保护及职业安全卫生,降低能耗及消耗,提高工程建成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3 研究范围本项目研究范围为**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工程主项表1.4 项目背景及建设理由1.4.1 项目背景**县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位于**省的中西部,县城建成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13万人,约4万户,预计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达20万人,建成区面积20.4平方公里,县城居民以瓶装石油气和煤作为日常生活所需燃料,工业燃料主要以煤和柴油为主。

目前,没有管道燃气。

城市居民生活不便,同时烧煤也给城市空气带来极大污染。

从能源现状上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严重的影响着**县今后的发展水平。

首先,居民仍以液化气和煤作为主要燃料,并没有实现燃气化,不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瓶装液化气价位远远高于天然气,其用户需经常换瓶,使用不便,气瓶分散在各户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国家规范对钢瓶的限制,直接影响着高层民用住宅的发展。

其次,随着**向县级市发展,诸如酒店、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也发展迅速,外购瓶装工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再者地区能源大户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1.4.2 项目建设理由1)城市燃气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本项目对保护环境,方便人民生活,发展城市燃气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众所周知,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各大(油)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增加,天然气的应用发展迅猛,作为一种高效、优质、洁净的能源,天然气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工业产品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方面上,其它能源是无法媲美的。

3)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距**县城约160公里,气源可靠,运输便利。

4)**有限公司依托自己的技术及资金优势。

进行自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融入地区经济建设,不断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县经济发展及辽河油田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4.3主要外部有利条件本项目建设位置在**县县城东北部,位于**板金厂东侧,三里河西侧,206国道北侧。

1)本项目所需水、电、通讯设施便利。

依据城区已有设施。

2)项目建设位置紧靠206国道,交通便利。

1.5 主要研究及结论1.5.1 主要结论**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是利用国家西气东输的便利条件,结合辽河油田的技术及资金等优势,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为民造福,创造和谐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城市的文明进步而提出的。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座储存能力10000Nm3天然气储气供气站,城区天然气民用管网,低压户内工程,及与此设施相配套的给排水、电气、仪表、结构、设备、中低压管道调压设施、消防等设施。

本项目建设投资共3186.47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96.79元。

1.5.2 存在问题及建议1.5.2.1 问题新建的天然气储气供气站供城区5000户居民生活用气,设备利用率低。

1.5.2.2 建议加大城市居民用气普及度,尽快建设二期工程(15000户),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企业效益。

2.建设规模、方案及总工艺流程2.1 建设规模天然气储气供气站建设规模:一期储存能力12012Nm3,二期16000Nm3。

天然气管网工程:一期工程实现5000户供气日供 3708 m3二期工程实现15000户供气日供 11124 m3低压户内工程:一期工程 5000户二期工程 15000户2.2方案选择2.2.1国内燃气气源介绍城市燃气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 , 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城市燃气事业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便人民生活 , 促进工业生产的有效措施,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城市气化率 61.7%, 与早已实现全国气化的美国、英国、俄罗斯及日本等国相比,差距很大。

世界各国燃气工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煤制气为主的阶段 , 以油制气或煤、油制气混合应用的阶段,以天然气为主的阶段,目前正处在以天然气为主的阶段。

我国燃气事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速度比较慢。

当前,我国城市燃气事业的特点是多种气源 ( 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 并存。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多年来的技术装配、能源政策和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

到 2012 年全国城市人工煤气供应总量为 152 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为 82 亿立方米 ; 液化气供应总量为 1054 万吨。

全国城市燃气管道总长度达到 89458 公里 , 其中天然气管道总长度 33655 公里,人工煤气管道总长度 48384 公里,液化石油气管道总长 7419 公里。

全国城市用气人口约 1.76 亿,人工煤气占23% 、液化石油气占 63% 、天然气占 13% 左右。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 73.5%, 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18.6% 和 2.2%, 与世界平均煤炭占 27% 、石油占 39.5% 、天然气占 23.5% 的消费结构有较大的距离。

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和协调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变能源结构,将大力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作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能源结构的调整上投入了很大力量,由依靠煤炭的单一型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 , 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

预计 2018 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至 63%,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比例要达到 17.88% 。

规划到 2010 年,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 7%,2020 年达到约 10% 。

2.2.2 气源选择2.2.2.1 煤制气人工煤气根据制气原料不同分为煤制气和油制气。

煤制气的主要工艺有焦炉、连续直立炉、鲁奇高压气化炉、水煤气、两段炉等制气。

油制气的主要工艺是重泊催化裂解制气和轻泊催化裂解制气。

人工煤气的特点是制气工艺复杂,工艺流程长,环节多,工程建设投资大,占地面积大、劳动定员多,煤气成本高,污染严重。

人工煤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三废”---废水、废气、烟尘及废渣多,对工厂及周围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经济在近二十年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首先是空气污染严重。

据粗略估计 S02的排量达到 2730万吨 / 年 , 在全国 30~40% 的面积上落下过酸雨 , 烟尘排放量约为 2100 万吨 / 年 ,C02加上 Nox( 氧化氮 ) 达1500 万吨 / 年。

全世界 10 个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 5 个 , 最近增长到 8 个。

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煤,此外以煤为能源,投资大、热效率低。

因此,煤制气不做为本工程推荐气源。

2.2.2.2. 液化气在城市燃气事业中,液化气供应系统具有投资省、建设速度快、供应灵活性大、污染小的特点。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大量从国外进口液化石油气,液化气供应事业得到了广泛迅速的发展,液化气已成为城市燃气供气的重要气源。

近几年来 , 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接轨,根据能源需求,国内一些沿海省、市地区如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地先后从国际市场购进液化石油气,缓解了国内液化气市场的供需矛盾。

液化石油气作为城市燃气气源,虽不及天然气,但与煤制气和泊制气比较,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占地少、无污染;而且气源来源渠道多,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

但由于储运能耗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价格波动大,另外因其受环境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使供气压力低,供气范围小,同时受气源来源与运输条件制约的因素较多,在有天然气的条件下不宜作为长期运行的主气源。

2.2.2.3 天然气天然气是城市燃气最理想的气源。

天然气气质无毒、干净、杂质少。

一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热值高的特点。

1994 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量为 166.7 亿米3,其中做为城市燃气的约占 45% 。

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正在规划研究东南沿海引进应用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行性,这将大力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天然气管道建设将是未来中国管道建设中最热的热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建设大批的天然气管道。

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中国还将启动“俄气南送“工程,该管线计划 2017 到 2007 年建成投产,该项目对我国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此外,为了改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迅速 , 缺少能源的状况,经国家批准,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将首先引进国外液化天然气 (LNG) 资源,作为 LNG 项目的试点,该管线由一条主干线及两条支线组成,全长 327 公里,主干线由深圳至广东,现已完工。

另外,为了使近海天然气登陆,我国还将建设山东胶东半岛天然气管网、东海春晓气田向浙江供气的东海天然气管道、南海气田向海南和广西的管线等。

目前中国天然气资源量为 38 万亿立方米,截止到 2012 年我国己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 2.56 万亿立方米,预计 2018年中国天然气年产量可达到500 亿立方米。

中国规划加速建设“西、东、南、北、中“五大天然气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