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背景下发展国有经济的理论依据
中国背景下发展国有经济的理论依据
• 最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很多方面, 都有赖于国有经济去实现。如社会主义制 度在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方面的优越性, 需要通过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才能实现。除此之外,我国作为后发大国, 面临着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挑战,同时还 需要最终实现由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 变,而国有经济正是社会主义中国在应对 这些挑战时的法宝,
国有经济之所以在公有制经济中乃至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具有主导性地位,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 正是通过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才能 发挥其在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方面的优越性,才 能有效引导整个社会经济沿着为社会中最大多数 人利益服务的方向发展。 • 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社会的上层 建筑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而一个社会的经 济基础就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 总和。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原理对于社会主义 制度而言同样也是适用的。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 之上层建筑部分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与思想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之经济基础之 上的,这一经济基础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 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第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其建国以 来的经济发展是在生产力水平很低、与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经济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展开的,只有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避免国内长期两极分化, 让全社会多数人能尽早地享受发展成果。 • 第四,中国既是一个是发展中大国,同时还是一 个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多民族的大国,只有社会 主义制度才能确保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稳定。 • 最后,特别地,随着中国经济将来顺利发展到世 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仍然需要国家计划调 节,而且这一要求将更具挑战性,它体现在宏观 经济的协调、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社会保障 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诸多 方面,而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显然 更具有优主义经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六条 中给予了清晰说明: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 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 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 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专门对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说明: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 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3 国有经济与国家经济安全
•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保持其经济稳定运行 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或能力。有两方面影响因素 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力始终最为重大: • 一是从国内看,一国能否独立自主地控制本国经 济命脉性产业,如粮食、金融、军工、能源、交 通、通讯与信息等产业, • 二是从国际看,一国对于其经济稳定运行和持续 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国外资源和市场,能否确保其 稳定与可及性。
• 其次,就目前我国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而言,其中最为关键 的就是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如果国有经 济得不到健康发展甚至不能保持其在国民 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则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将由于逐步丧失其核心经济基础而渐渐成 为空中楼阁,而且也会因社会经济基础的 改变而逐渐背离社会主义的宗旨,最终整 个社会主义制度将趋于瓦解。
§2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国有经济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公共经济职能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 (二)经济行为的外部性 (三)信息不完全 (四)市场不完整 (五)市场竞争中的垄断 (六)个人偏好的不合理或非理性 (七)收入分配 (八)宏观经济波动
二、政府公共经济职能与国有资产的范围 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资产的范围就是政府履 行其经济职能所需要的国有资产。具体而 言包括: (一)与公共产品提供相关的国有资产,如 政府为提供国防、司法等公共服务所需占 有的国有资产,在提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及其它公共工程与设施时所形成的国有资 产。 (二)与纠正经济外部性和提供优效品相关 的国有资产,如政府在具有正外部性的基 础研究与开发、具有优效品特性的基础教 育等方面的投入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反映了我 国近现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另一方面,在我国特定国情背景下,社会主 义制度一旦建立,又必然会发挥出在促进我国社 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优越性。 • 首先,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新民主 主义革命在反帝反封建上的成果,即真正确保中 华民族独立解放与人民民主之基础不可动摇。 • 其次,新中国建国之初,作为后发国家,与先发 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与技术差距,面临着 尽快实现工业化、缩小与先发国家差距的任务。 因此与先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以自发市场 机制为主导的自然历史过程不同,后发国家的经 济发展需要国家强有力的第一推动。而事实证明,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能卓有成效地保证这一点。
(三)政府为弥补市场不完整而在一些私人不愿或 私人没有能力进行投资的行业进行投资,如对于 一些回收周期长、资金量大的基础设施或基础工 业的投资,对一些高风险的高科技行业如航天工 程、生物工程等行业中商业化前景不明朗的领域 进行的投资,通过这些投资创立一些国有企业, 并形成相应的企业国有资产。 (四)在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如城市供水、供电、 供气等,政府也可选择由自己来投资经营以避免 私人垄断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由此也形成 国有企业及相应的企业国有资产。 (五)政府为履行弥补前述各类市场缺陷的经济职 能以及政府其它职能所需占用的资产,即行政事 业单位履行其职能所需占用的资产。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背景下的国有经济
一、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与优 越性
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立国之本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第一条就明确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 坏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