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DCS的数据采集接口及实时数据库研究与应用

基于DCS的数据采集接口及实时数据库研究与应用

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强、可靠性高
,以及面向行业应用的突出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国防、消费电子、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在高端嵌入式应用中,32位微处理器的应用将成为主流,以ARM为内核的微处理器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芯片。
本文概述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和现场总线的产生、类型以及优点,并对其中的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era Network)总线进行分析,论述了CAN总线的应用,结构及协议。依托一种基于CAN协议通信的嵌入式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在ARM芯片可扩展的CAN接口基础上,构建CAN网络嵌入式智能监控节点,实现了节点与上位机的数据通信,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对其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相关的CAN器件。
9.学位论文王静漪广播发射机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1998
针对广播发射台强电磁环境,该文提出了一种运用STD总线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广播发射机实现自动实时控制的系统.该系统由一台PC机(上位机)和4台STD工业控制机(下位机)组成.利用BITBUS通信网实现上、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在上位机中,将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软件运行环境,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图形界面和动态链接库技术开发了上位机控制程序.在强调上位机管理的同时,加强了下位机独立工作能力,使下位机完成了定时开关机、故障报警与倒机、数据采集与存档、键控等功能.从而使整个系统实现了对4台发射机进行分布测控和集中管理.该文对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软硬件结构做了详细的阐述.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多次现场调度.广播发射机对系统的干扰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设计中采取了多种干扰措施,效果良好.一套机器在联机测试中已正常运行.这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DCS的数据采集接口及实时数据库研究与应用
姓名:温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靳其兵
20090530
基于DCS的数据采集接口及实时数据库研究与应用
10.期刊论文李川香.李池水.Li Chanxian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i Chishui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智能控制-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2000,22(4)
分析了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12位并行A/D转换器,组成一个多路并行数据采集作为下位机,通过RS-485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集散控制.
6.学位论文李四明基于DCS的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2004
该课题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的锅炉房改建工程.以锅炉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前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与形式,设计开发网络化分布式集散监控系统.论文根据锅炉房现场的特点,介绍了集散系统的基本结构和锅炉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系统分析了影响集散控制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诸多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了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组成.针对锅炉房现场中各个传感器以及输入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原有技术的继承和改造的特点,确定出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并且根据系统的需要确定了系统的开发软件和硬件的选型;分析了锅炉控制对象的特点和基本的控制过程,根据计算机监控系统应满足的各项功能要求,设计完成计算机监控系统中数据采集,上下位机通讯及上位机管理子系统.论文基于对集散系统设计的总体分析和设计要点,根据实际的锅炉房的参数要求设计出集散控制系统,并把它用于大连海事大学的锅炉改造工程.并且根据现场实际应用的结果,提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行的改进的方法.
本文链接:/Thesis_Y1557783.aspx
授权使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授权号:06bcd7b6-977d-4d27-8ad1-9dfa0140ee13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3日
7.会议论文李柱权一种新型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LONWORKS1996
8.学位论文姚圣卓粮库温度巡检系统的设计1998
目前,工业测控系统是向集散式系统这一趋势发展的,它摆脱了工业测控仅局限于单片机控制的束缚,实现多机互联的网络结构.通常由一台PC微机计算作管理和控制中心,携带多台单片机采集系统,协同工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大范围的多点测控.该文以设计开发粮库温度巡检系统为目的,着重论述了集散控制思想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性技术都给予了比较详尺的分析和说明,力图从根本上阐述各项技术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文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现代工业测控系统的特点,粮温巡检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分析给出了设计框架和使用到的技术手段;第二部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从多机通讯、数据采集以及抗干扰能力方面加以论述、剖析;第三部分给出了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从通讯协议建立、对Windows编程技术以及该软件功能等方面加以介绍,并给出了主要程序的流程框图.另外,该文还就系统的改进措施及应用等方面作了简要的叙述.
实际问题往往千差万别,但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希望能为开发性能良好的真空炉集散控制系统提供一条有效的参考途径。
2.期刊论文李涛.陈宇.刘镇基于集散控制的智能型柴油机稳流气道试验系统设计-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7) 在柴油机气缸设计和检验中都需要使用稳流气道试验系统对气缸的气道进行试验.过去柴油机稳流气道试验主要采用人工方法测量相关参数,无法进行精确和快速的测量.介绍了一种智能型稳流气道试验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散控制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控制过程的自动化,通过串行接口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且有效地抑制了干扰,同时开发了一套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并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
本文采用32位ARM7核的芯片LPC2290为主控制器,完成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系统引入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实现在ADS编译环境下完成μC/OS-Ⅱ的移植,最后通过μC/OS-Ⅱ来完成任务调度:基于集成CAN控制器的ARM7芯片组建现场监控网络,充分发挥了32位控制器的优势,实现了基于ARM的CAN网络通信:最终完成工控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研究。
作者:温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1.学位论文李希涛真空炉集散控制技术研究2006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高水平自动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工具,给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工业控制系统已经从常规仪表和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到了PLC和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基础自动化级和过程控制管理级普遍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进入到计算机集成系统时代。
3.学位论文谢志丹基于CAN总线工控现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研制2008
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计算机控制占主导地位。其阶段己从集中控制,集散控制发展到现场总线控制。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标志着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又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er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一种有效支持集散控制系统和实时控制的多主串行总线。CAN作为一种新兴的总线技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特点,以其为基础构成的分布式网络方便、低成本地实现了工程实际要求。
4.会议论文张俊波集散控制中的数据采集系统1994
5.期刊论文包广清.骆东松.毛开富农业种植大棚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研究-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2)
针对现代农业种植大棚的发展要求,本系统以89C52单片机和32位微机为核心,通过对大型联体温室大棚内各种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自动调节大棚气候因子,为种植作物提供最佳生长发育环境,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农业种植大棚。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对真空炉集散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和使用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软硬件选择和架构、系统优化、安装调试等内容。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位机(PC)和下位机(PLC),另外还包括通信线、电缆、各类仪表等配套设备。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RS-232/422进行通讯,把上位机编制的程序和控制指令下载到PLC中,同时把PLC中的数据传递给上位机显示、存储。上位机与温控仪之间采用RS-232/422进行通讯,可以把温度曲线号、PID控制参数、报警方式等指令发送给温控仪,温控仪可以把当前的温度值反馈到上位机。上位机软件开发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B6.0,利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思想设计,程序包含数据处理、参数显示、控制调整、安全报警等模块。下位机程序编制使用PLC自带软件包,程序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转换、传递任务以及实现各种工艺控制、连锁保护等控制回路功能。最后,总结了控制系统应用的效果并提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