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三)通俗化
1、应以现代汉语为行文标准,多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尽 量避免使用文言文、行语、俚语,个别地方非用不可 时最好加以必要的解释。
2、新闻语言应以普通话为行文标准,使用规范语言。在 特定的情景描绘中,如需使用方言土语以增强现场感 和感染力,也必须以让广大的读者理解、明白为限, 并尽可能少用方言土语。
• 这里所说的评论不包括电视上播发的其他传媒的署名评论, 如新华社、《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社论等。政府首脑、 权威人士、有代表性的人物或普通观众上电视发表讲话、演 讲、讨论、座谈,对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看法,表明观点, 也不是我们所讲的评论
• 严格意义上的电视评论是代表电视机构、由电视台自己制作 的。电视台的评论员(阮次山、曹景行),虽然以个人面目 出现,但是他们是代表电视机构发言。主要体裁有:编后语 (在新闻事实后面播发,就新闻事件说明,什么是值得提倡 的,什么是引以为戒的。)、短评(针对重大事件、问题发 表有分量的言论,如国际评论)、述评(夹叙夹议,边叙述 事实边进行评论)、现场评论(同步评论,如体育比赛;事 后评论,多用于新闻那事件)。
• 2、句法口语化 • 广播新闻稿的句子要简短。 • 广播新闻稿的句式要简单。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二)广播写作的结构特征
• 1、与报刊文体的结构不同,广播文本强调的是最简单和 最实用的结构,有时甚至是一种无结构的文本
• 在平面媒体中,针对重大新闻事件,标题、导语、正文、 背景和结尾五割不分齐全的新闻是常见的,而具有多线索 时空交错甚至是意识流式结构的长新闻也不少见。
以火灾为例,当以文字字符为介质传递新闻时,主要考虑 的是遣词造句所形成的字句在读者头脑中所形成的景象; 当以声音为介质表述新闻事实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大火 燃烧的“啪啪声”、现场救援的人声、消防水管喷水灭火 的“嘶嘶”声等真实地传递给听众;当以连续画面和连续 声音为介质传播新闻时,主要考虑的是迅采集有代表性的 画面、声音以真实地传送救援现场的气氛……
(二)专题类电视新闻 •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特别报道(不受时间限
制、写法灵活。如张国荣逝世的报道)、专题新闻 (在发布消息后播出,我国党和政府召开重要会议 ,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调查报道(披露事件内幕 、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实况直播、实况转播、新 闻纪录片。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
二是传递有关逻辑推理特征的信息。从图像角 度讲,电视是不可能有深度的,而且电视图像的形象 也极大抑制了受众的想像和理解。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 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 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获取自客体的外在特 征,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 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
非新闻照片――自然景物、明星照等,配合文字或 作题饰。
图示:统计图标;示意图;新闻事件发生地图。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漫画:以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反映某些现象, 引发读者的兴趣、思考。时效性强的刊于新闻版面 。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现象的漫画,或是连环漫画, 常出现在副刊上。
装饰:美术图案,点缀标题或版面其他地方,用 来美化版面。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闻作品中要有信息存在,言之有物。比较: “他们从科学的实际出发,认真地贯彻全国科学 大会精神,使全市科技战线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 局面……”
“……记者在这些地方采访发现,不少县长 的办公室的墙上贴着科学技术讲座的日程表,办 公桌上放着科学技术情报资料。”
但不是说每一处都要仔细、精确,否则会显 得过于烦琐。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2、广播的文本尤其是广播长新闻的文本常常是一种 嵌入式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文字间可能会穿插音 响甚至音乐,音响、音乐与文本之间构成一种互 相镶嵌的态势。
• 音响的含义通常比语言更加模糊,因此常常提供 了更多的想像空间。欢声笑语中加入爆竹的声音 ,就会使听众们想到新春佳节。优雅的宫廷音乐 中加入急速的脚步声,会想起灰姑娘出逃。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二)准确表达情感和观念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表述侧重点在于新闻本身蕴含的情感、 情绪,或者所蕴含的观念、理性色彩。揭示新闻事件中包含的 理念成分或情感因素,常常成为通讯类新闻作品中的重点。
以语言文字表述这类信息时,应当注意: 词语的情感色彩:“伏法”、“一命呜呼”、“上西天”、 “赴黄泉路”、“归天”、“辞世”、“与世长辞”、“牺 牲”、“献身”等。
,叫罗伯特卡帕,他太成功了,世界各处跑,没时间 呆在巴黎,没有时间和编辑见面,所以由她代理。十 年之内果然成为了编造的人物。 • 在西班牙内战中拍下《倒下的士兵》(如此近的距离 ,仰视的视角,一个士兵中弹倒下的瞬间,天空与大 堤,映衬了士兵的死,也映衬了生命的尊严) • 二战中诺曼底登陆第一批抢滩艇唯一的摄影师。“战 地摄影师最大的愿望是失业”。
• (二)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 的文本是对起承转合的一般叙事结构的消 解。电视新闻的文本常常是一种跳跃式的 结构,不但要求导语、结尾、主体等新闻 组成不分的完整性,而且其间存在着许多 空白,而这些空白通常是由画面语言去填 补的。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 • 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字幕新闻和影像新闻。 • 强调快速、简短、鲜活。
• 多用双音词少用单音词。因为单音词读起来声 音短促,不够响亮,容易造成听众对这些词汇 的忽略,收听的效果不好。“能”——“能够” 或者“可以”,“如”——“比如”、“例如” ,“应”——“应该”、“应当”,“已”——“ 已经”,“曾”——“曾经”,“虽”——“虽然 ”、“并”——章因“并媒体且而异”的新,闻写“作副及本 ”——“以及”。
• “应比书面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听说习惯又比日 常口语简洁、准确、严密”。
• 英国相关教材指出,“不要用隐喻、明喻或书面 中常见的其他比喻形式;如果短词语能够表达不 要用长词语;能删掉的词就删掉;能用主动式的 地方不用被动式;如果能想出一个对应的日常用 语,就不用外来语、科技术语或行话;决不要使 用任何粗俗不堪的语言。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二)从信息传输的途径看
纸质媒体、平面媒体,以将文字语言和图片印在纸张上 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广播、电视、互联网都属于电子媒体, 其中广播以电波发射方式、电视以电波发射加导线传输的方式、 互联网以导线传输或无线接入接出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二、两类符号表意功能的异同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 他本来在日本办展览,正值越法之战爆发,临时 受命前往。
• 随队采访中途停车时,其实他可以在车上等,可 是他下车走到远一点的地方去拍,他想寻找更好 的角度,他踩了一枚地雷。
• 那一年,他40岁,生命的盛时,那是5月的一天 ,东南亚的田野草木葱茏。
第八章 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第一节 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
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一)从信息编码的过程看
报刊以文字字符和图片运载信息,广播以声音传递信息, 电视则以连续画面和连续声音等多通道传播信息,互联网 除了可以以文字字符、图片等传统介质传达信息之外,还 可以以声音、连续画面为介质传播信息。
• 根据结构性组合分类:口播报道――单纯由播音 员播报的广播新闻报道,典型的非镶嵌式的结构 。录音报道――通过编排事件的实况录音和人物 的讲话录音而形成的广播新闻报道。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第三节 电视新闻写作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媒介特征 • 电视新闻的写作是三种符号系统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了画面系统、声音 系统和文字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必须考 虑到三个系统的配合问题。其基本原则 是:文本要为画面服务,充分考虑画面 的叙事功能。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1、词汇口语化
• 慎用书面化词汇,避免文言词汇。口语化的词 汇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发音响亮,较为
• 符合人们的收听习惯。在广播业界,有些口语 化词汇的使用是约定俗称的。比如“几月几日 ”――“几月几号”,“日益”变成“越来越” ,“连日来”变成“这几天”,“此时”变成 “这个时候”。
– 视听符号的直接性:一种方式直接以客体的外在特征 来传递信息。火车轰鸣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另外 一种方式,直接传递主体在分析、判断客体后形成的 感觉特征来传递信息。“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镀金的 纪念碑”(5种表达方式)。
(看报纸与读报纸的不同也在于此)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第二节 报纸新闻写作 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
• 广播的叙述方式常常是顺序的和单线结构,经常为了写作 的需要省略某些部分而形成 一种不完整结构。为了避免 声音的易逝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广播的文体不但结构简 单,而且有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重复。
• 广播文本段落的句与句之间不宜出现倒叙或者插叙的关系 ,否定或者疑问的内容最好不要后置,以免人们听了前面 的忘了后面的。
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副本
(一)语言要客观、具体、简洁
A.不正确用语:他因跳窗自杀而死。 正确用语:他因自窗口跳下致死。 B.不正确用语:见证人作了伪证。
正确用语:检察官说见证人作了伪证。 C.不正确用语:他十分称职。
正确用语: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有十年工作经验。
减少主观评判,尽力展示事实本身,让新闻报道经得起事实本 身的检验。在写作中,应当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 词。因为就一般的语言表述情况来看,动词、名词是纪实的, 具有客观性,而形容词、副词则带有主观色彩。“大力开 展……”、“积极引导……”、“进一步搞好……”等等。
获首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的作品《难忘的时刻》,报道记录邓小平最后一次以国 家领导人的身份会见外宾。“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 刻,北京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接见现场的一切 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给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