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天狗》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
高中语文《天狗》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 全村的寺院都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 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食了,击钟鸣鼓便是 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 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 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 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司寇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 矢。《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 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 要爆了!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 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叛逆精神和狂放的 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 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 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 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 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关于《天狗》,说实话我不曾有读它的欲望,如果不是老师的一再敦促,或许 这辈子我就和它绝缘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
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 认识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过程与方法 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搜集背景材料、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
本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 • 1.感受“天狗”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 2.了解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
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 行排列。
据《山海经•西山经》载:“又 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 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 如榴榴,可以御凶。”
天狗是古代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 哮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 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 一名黑蹄,一名马纳瓜母,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 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郭沫若《月蚀》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 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 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 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 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 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 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 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 作家的作品。
拿着《天狗》这首小诗,我反复诵读了好几遍,除了那种洪水爆发似的从心底 发出的热情之外,我找不出其它可以或者说能够与其美名相符的地方。究其原因, 愚见有三:
其一,该诗从第一句开始,就自始至终地发出那个时代一些青年知识分子被压 抑了许久的声音:简单而粗犷。说得不好听就是一种原始的人类释放感情的一类情 况了。或许有形式上的不同,但本质应该相去不远。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这正是 本诗的一种粗犷原始美。或许从那个时代来说,这种美能够得到一些人群的青睐。 但从中国诗歌的悠悠长河中来看,感情与诗歌的结合应该有一种或多或少的阴柔美。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关雎》,还是唐代诗歌的代表者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就 算到了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境地,其诗歌的感情和诗歌的语言都没有达到如此的 境界,只不过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已。到了宋朝,陆游就算到了“铁马 冰河入梦来”的境地,也不过只是“家祭无忘告乃翁”。再近一点,就拿近代来说,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阴柔美的典范。所以说《天狗》的语言形式及所表达的 感情,仅仅是中国诗歌历史发展时期中的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的一个产物,而不能长 期地在这个领域中发挥其特殊的光芒。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 《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 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 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 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 ‘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 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 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 式”至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 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 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 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 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 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 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 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导入新课
• 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 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 奇怪家伙。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 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中国 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 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 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 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 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 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 光 线的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 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 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在我脑筋上 飞跑。
写作背景介绍: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 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 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 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 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 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 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 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 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 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 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 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 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 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 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 造十年》)。《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 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 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 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 篇优秀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