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作者:单婷学号:2008021314学院:人文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吕维洪职称:副教授日期:2012年5月10曲靖师范学院教务处制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摘要越剧《梁祝》是梨园的精品,戏曲艺术中的经典。
学者对梁祝故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化解读、悲剧原因、性格形象分析、对比研究几个方面。
因为越剧长于抒情,最适合演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所以越剧中的梁祝故事表现出了最美好的人性和最沉重的悲剧。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世纪中叶演出的徐进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现出的人性之美和悲剧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性美以及爱情结局的悲剧化使这部剧具有强烈的审美内蕴。
根据细读文本、归纳演绎、分析总结的研究方法,从文学表现人性的最高标准和时空转化的哲学高度来看,越剧《梁祝》人性彰显得越美,其悲剧效果越突出,审美内蕴越浓,越能使人产生崇高感。
也正是越剧《梁祝》中的人性美和和悲剧美的震撼力,才使越剧《梁祝》历久弥新,散发出耀眼的艺术光芒,得以常唱不衰,备受广大民众喜欢。
关键词:越剧梁祝;唯美爱情;人性美;悲剧美Abstract: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is a classic the Liyuan boutique Opera. Scholars study of the Story has remained mostly in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ragedy, character and image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several aspects. Shaoxing opera longer than the lyric, the optimal co-star love story of the genius and beauty full of pathos, so the Story in Shaoxing showed the best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heaviest tragedy. Zhejiang Yue Opera performances by the mid-20th century Xu Jin adaptation of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showing the beauty of humanity and the tragedy of America has a unique artistic charm,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love 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show strong aesthetic connotation. Read text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alysis summar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highest standards from the literary express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vantage point of the philosophy of space-time transformation,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human highlight the mo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gic effect is more prominent,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more concentrated, the more we make people have a lofty sense. Also is the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in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tragedy of America's shocking to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timeless, emitting a bright artistic light, can be often singing is not bad, much the general public likes.Keywords: Yue Opera Butterfly Lovers; beautiful lov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beauty of Tragedy目录引言 (3)文献综述 (3)(一)国外研究 (3)(二)国内研究 (4)(三)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4)研究方法 (5)讨论与分析 (5)一、越剧《梁祝》与川剧、京剧的比较 (5)二、越剧《梁祝》中人性美 (6)(一)梁祝忠贞不渝的爱情美 (6)1.“草桥结拜”志同道合 (6)2.“同窗三载”形影不离 (8)3.“长亭送别”依依不舍 (8)4.“和冢化蝶”永相依 (11)(二)越剧《梁祝》中的亲情美 (11)1.父女之爱 (11)2.母子之爱 (13)3.利他之爱 (13)三、越剧《梁祝》的悲剧美 (16)(一)有理想的悲剧美 (17)(二)反应生活的悲剧美 (18)(三)唯美的悲剧形式 (18)四、结论 (19)参考文献: (20)引言因梁祝故事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研究角度也比较繁多。
就其之前的研究无外乎故事流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文化研究、悲剧原因研究、梁祝故事发生地研究、故事情节变异研究、对比研究、梁祝故事的现代解读这些方面。
本论文则根据越剧《梁祝》展现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来阐释它的艺术生命力,因为越剧《梁祝》具有现代性,反封建性并不突出。
本论题从人性美和悲剧美来说,与其他作品相比具有普遍性,但从越剧《梁祝》的结局来说又具有中国悲剧的独特性。
尤其与中国其他剧种相比,越剧《梁祝》达到的悲剧美是登峰造极的。
对于人性、悲剧的探讨关乎哲学,对审美意义的发现涉及美学,看似有些形而上,但本论文紧紧围绕徐进编著的越剧《梁祝》文本来进行分析,使理论与文本结合。
最重要的一点是本论文全新的角度研究越剧《梁祝》,具有新颖性。
在越剧《梁祝》中,人性的刻画具有普遍性,传递的也是人类寻常情感,即对爱情的美好期许和对亲情的难违。
越剧的唯美舞台表演形式,上演一出哀婉凄美爱情悲剧,给人无穷的审美意蕴。
人性美首当其冲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言语唱词上,比如《十八相送》里梁祝的为和唱词。
此外,剧中每个人物所做的事情都是人性美的体现:祝英台的求学欲望以及她和梁山伯的爱情理想都表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寻,祝父“劝婚”也是为了女儿的幸福,两个书童一心要促成梁祝两人的美好姻缘,师母也对梁祝成为眷属怀有玉成之心。
悲剧美则体现在传奇式爱情的唯美悲剧结局,梁祝故事可谓是才子佳人化蝶双飞的爱情悲歌,一个奇女子的爱情悲剧。
悲剧美通过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结局相比得出,通过化蝶双飞表现追求永恒爱情的唯美悲剧结局。
梁祝化蝶与奥维德《变形记》中讲述的男女主人公希望化成两颗树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无论东西方对爱情的态度是如此的契合,也就是梁祝对爱情的执着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追求。
本论文将从文本出发,对越剧《梁祝》进行剖析,通过对比论证、文本细读,找出越剧《梁祝》何以超越时空而永久存在。
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从国外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对越剧《梁祝》的研究的资料传进我国的并不是太多,但因其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使其流传遍及全球,如朝鲜、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在王蓉《简析梁祝故事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学理论 2010年10期)一文中,她对梁祝故事传播的国家做了清新全面的分析研究。
梁祝故事的传播最早在唐朝,著名诗人罗著名唐代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传到高丽古国,高丽古籍中至今保留《蛱蝶》诗和梁祝传说。
最近关于梁祝故事的研究是日本学者渡边明次。
渡边明次在其论文《梁祝故事真实性初探》中考证出:“梁山伯是公元4世纪的一位清官, 20 岁当上县令, 一年以后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积劳而亡”。
他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 梁山伯和祝英台三年同窗,二人志向相投,胸怀大志,梁山伯当时曾表示将来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后来他却死在了任上, 为理想献出生命。
祝英台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伤心, 并且为梁山伯报效国家的精神所感动, 她觉得应该坚守当初关于理想和爱情的誓言,于是在出嫁时毅然自杀了,这才应该是真实的故事”。
此外,日本梁祝文化研究所所长渡边明次还翻译出版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的传说》,这对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日本读者对现代中国的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梁祝故事以戏曲、戏剧、电影、动漫等艺术形式广泛传播。
同时,数千万的学者也对它的不同艺术形式做了各方面的大量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本文论题越剧《梁祝》的研究很少,但越剧《梁祝》的传播涉及很多国家并受到国外一些著名人士的好评。
越剧《梁祝》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经典,传播到德国、苏联、瑞士等国得到政治家伏罗希洛夫和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好评。
(二)国内研究古籍专著:唐代张读《宣室志》、北宋李茂诚《义忠王庙记》、南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明朝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绍金彪《祝英台小传》和清代吴骞《桃溪客语》。
这些著作都介绍了梁祝故事的大体结构,并随着时间朝代的推移而在结构和情节上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梁祝故在这些著作里情节是逐渐丰富,结构不断完善的。
今人著作比较庞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文化层面的著作。
这方面的研究以周静书和施孝峰两人合著的《梁祝文化论》(人民出版社2012.12.1)代表。
深入细致地梳理了梁祝传说渊源、流变、传播、文献、文艺、文化、研究、保护、传承等全面的系统的情况。
可以说,这是一部对已经收集、整理到的梁祝文献、资料、民俗、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全面评述的著作。
这是迄今为止,综合研究过梁祝文化,最有意义、有价值的梁祝研究成果。
第二,梁祝故事编著类。
代表有路工《梁祝故事说唱集》(上海出版公司 1955)、周静书《梁祝文化大观》(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9年)、钱南扬《梁祝戏剧辑存》(民俗周刊 1930.2)、陶玮《名家谈<梁山伯与祝英台>》(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徐进编越剧《梁祝》等等。
梁祝故事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学者的广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