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五复习要求:1、重点复习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咬文嚼字》《说“木叶”》《中国建筑的特征》《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2、默写篇目:《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
【现代文和诗歌部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给加点字注音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 gà)絮烦(xùfán)仓廒(áo)赍发(jī)不省得掇(duō)搠倒(shuò)剜(wān)恶了高太尉恁地(nèn)毡笠子呐出解腕尖刀迤逦二、解释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1、少刻便知。
古义:一会儿。
今义:此词已消亡。
2、只顾将来。
古义:拿。
今义:将要。
3、不见消耗。
古义:消息。
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4、好歹结果他性命。
古义:结束,了结。
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
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
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
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
古义:胜过。
今义:好像。
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古义:冒犯;制造。
今义:讨厌;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古义:只要。
今义:转折连词。
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古义:时时;给。
今义:此词已消亡;和。
三、解释词语(加点的字需另外解释)密布将.出彤云..乱琼碎玉端的央浼可怜见四、文学常识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
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
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给加点字注音规矩(jŭ)祈祷(qí 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 yǒng)讥诮(jīqiào)周济(jì)陶冶(táo yě)辖制(xiá)难堪(nán kān)漆黑(qī)通宵做噩梦吃荤憎恶涨红了脸二、文学常识《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契诃夫,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凡卡》等,作品大多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沙皇的专制制度。
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
边城一、给加点字注音蘸水(zhàn)悖时(bèi)氽水(tǔn)泅水(qiú)踹水(chuài)喧阗(tián)蚱蜢(zhàměng)泱泱(yāng)角隅(yú)睥睨(pìnì)歇憩(qì)眺望(tiào)傩神(nuó)棕榈(zōng lǘ)汆(cuān汆汤)二、文学常识《边城》:作者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
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他的作品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关爱,他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景画于一炉,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小说主人公——翠翠。
咬文嚼字一、给加点字注音锱铢(zīzhū)没镞(zú)岑(cén)寂尺牍(dú)付梓(zǐ)剥啄(zhuó)垂涎(xián)二、解释词语锱铢必较岑寂援例学富五车下乘杀青三、文学常识《咬文嚼字》: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安徽桐城人。
说“木叶”一、给加点字注音砧(zhēn)筌(quán)皋(gāo)褒(bāo)袅(niǎo)恽(yùn)浦(pǔ)锭(dìng)灼(zhuó)王褒橘徕服兮柳恽袅袅兮冉冉歧路二、文学常识林庚,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林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此后陆续出版《春野与窗》《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
谈中国诗一、给加点字注音咻咻(xiū)轻鸢(yuān)譬如(pì)颦蹙(pín cù)叫嚣(xiāo)睿智(ruì)梵文(fàn)一蹴而就(cù)槛外长江纯粹诗叫嚣呐喊吞言咽理凑泊精髓二、文学常识作者钱钟书(1910—1998),文学史家、作家。
著有文论《谈艺录》、《管锥编》、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给加点字注音厢房(xiāng)墁地(màn)檩条(lǐn)榫子(sǔn)缅甸穹隆(qióng)轩(xuān)柁墩(tuó)抱厦砖石墁额枋正脊戗兽水榭点缀提炼遵循轮廓朝鲜发掘轴线作为生物的社会一、给加点字注音衔起(xián)蚁冢(zhǒng)鳟鱼(zūn)鲱鱼(fēi)毗邻(pí)梭子(suō)迄今(qì)筹划拱券蜂窠编辑梗节鲱鱼胚细胞黏菌衔起木屑蚁冢宇宙的未来一、给加点字注音坍缩(tān)诅咒(zǔ)逾越(yú)倚重(yǐ)崩溃(kuì)迄今(qì)耶稣(sū)恍惚(huǎng)关隘(ài)溢出(yì)沮丧(jǔ)逾越辐射暴涨沮丧诘问混沌倚重螺旋星系溢出模棱两可臭名昭著捍卫不可逾越咒语【文言文部分】归去来兮辞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
辞的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兮”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曷不委心任去留2、乃瞻衡宇(衡,通“横”)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1、悦亲戚之情话..以寻壑古义:,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2、既窈窕..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6、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8、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8、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词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倒装句2、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5、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6、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7、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省略句8、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9、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10、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被动句1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12、以心为形役(为,被)六、指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几点规律: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
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
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
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
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
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
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七、阅读理解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