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名单

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名单

沈超、王峰、宋言东、袁兴国、刘洋、徐锋、石月荣
序号
项目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主要完成人
37 创新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常州工学院
李江蛟、邬华芝、潘雪涛、周祥才、张美凤、陈志伟 、何一鸣、庄燕滨、张建生、干为民
38 生物类人才培养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扬州大学
梁建生、魏万红、张彪、王幼平、金银根、潘志明、 王汉林、陆建飞、杜坤、王爱勤
48 航海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杨泽宇、施祝斌、汤国杰、孙自力、刘芳武、朱永祥 、季本山、王琪、薛仕中、乔红宇
49 紧贴行业,校企共育,路桥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蒋玲、盛海洋、周传林、樊琳娟、张文斌、李建才、 夏卫国、罗云军、刘求龙、李永成
50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南京大学

4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引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实践与探索
苏州大学
5 以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促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苏州大学
6 大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东南大学
7 将前沿科技融入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东南大学
8 面向现代交通建设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4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洁源排 吴春笃、石光辉、杨阿喜、孙成、刘学方、李德才、
水有限公司
王奎萍
47 “四育四联”: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华桂宏、沈苏林、马云峰、徐汉文、朱光明、李晶、 桂海进、周丙洋、王友明、朱璋龙
徐倩、孙海泉、韩锐、蔡海飞、彭湘宁
53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陈炳和、李耀中、吉飞、侯文顺、丁敬敏、高玉萍、 陈向平、肖玉、徐秀维、金彦平
54
从“订单班”到“地铁学院”——城市轨道交通高职教育校企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地下铁道有限 钱吉奎、朱斌、周世青、周平、何万一、刘长安、朱
59 工科类高职院校“四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60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悦达纺织集团 有限公司
黄志纯、张林龙、李建国、朱正湖、刘华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市中小企业局 、淮阴卷烟厂
程淮中、沈艾林、张卫平、赵燕、孔德军
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名单(共118项)
南京大学
陈健、陈启美、袁杰、王自强、徐骏
4 地方高校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苏州大学
5
建设高水平物理教学团队,提升物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 与探索
苏州大学
6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创新
苏州大学
7
构建“学做融合”常态化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机械类人才创新 能力培养
东南大学
8 深化精品课程建设,创建“三元”结构的新型大学物理课程 东南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28 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南京中医药大学
29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药学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药科大学
30 外语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
31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学位论文为重点的计算数学研究生质量体 系构建
南京师范大学
32 以学科建设为支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建设
东南大学
9
坚持实效原则 彰显五种意识 革与建设
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 深化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 “大工程观”下的现代工程训练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
南京理工大学
12 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江苏科技大学
13
构“多元型”校企合作平台,强“一体化”工程实践能力,育 造船业创新应用人才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孙丽华、葛斌、何国清、喻琛、马华、潘朝晖、何敏 、黄伟峰、周东华、李国俊
44 校政企互动,学产研融合,培养地方实用人才
扬州市职业大学
周胜、林道立、褚结、游文明、王思源、刘小中、孙 华峰、徐继红、刘正良
45 “两重一再”工程的系统推进与实施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李畅、刘登辉、刘凤云、王国庆、王春华、戈雪梅、 蔡丽芬、李卫华、苏世文、李春彪
侯文华、沈文霞、姚天扬、张爱民、淳远、王喜章、 孙德坤、傅献彩
王守仁、朱刚、杨金才、江宁康、何宁
路建美、倪沛红、姚建林、朱秀林、郎建平、程振平 、戴礼兴、吴莹、顾嫒娟、严锋 黄瑞、谢可鸣、陈永珍、王国卿、蒋星红、张焕相、 邱玉华、夏超明、吴士良、潘建新 朱道元、刘继军、孙志忠、陈恩水、王峰、贾新刚、 王丽艳、贺丹、杜睿 沈连丰、孟桥、宋铁成、夏玮玮、张在琛、仲文、胡 静、刘云、张圣清 黄晓明、程建川、陈怡、陈峻、高英、陆建、刘敏、 陈学武、黄侨 陈夏初、王岩、平旭、王晖、赵玲、朱进东、陶勇、 张迎春、侍旭、徐华伟 王成华、王勤、王友仁、臧春华、姜斌、邢丽冬、周 建江、赵国安、葛玉蓝、郁斌 徐建成、李涛、鞠晨鸣、申小平、居里锴、宗士增、 黄晓华、姜斌、郭健、王克鸿 吴君民、葛世伦、沈志蓉、王秀萍、施金龙、魏晓卓 、苏翔、狄为、李文昌、汪炜 王自力、蒋志勇、尹群、王志东、杨松林、马晓平、 杨永祥、管义锋、嵇春艳、朱安庆 胡永红、周华、曹飞、姜岷、谢宁昌、贾红华、李霜 、缪昌美、于荣华、袁丽红 蒋必彪、龚方红、徐薇薇、孟启、徐萍、曾德伟、王 峰、张菊芳、刘春林、陈玉荣 郭前岗、高翔、江兵、曹科才、冯晓虹、周西峰、梁 志伟 周建方、江冰、廖华丽、王萍、吴洁、刘丹平、赵占 西、朱金秀、宋利民、张友琴
23 依托局校共建,构建现代气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4 电子信息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南通大学
25
“三结合”培养动物科学类“双创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研 究与实践
南京农业大学
26 农业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四有四会”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 南京农业大学
2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名单(共60项)
注:排名不分先后。本科高校项目在前,高职高专院校项目在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代码排序。
序号
项目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 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本土化培养模式
南京大学
2 全面提升物理化学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南京大学
3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
江苏科技大学
14 以“三真三实”为核心内涵的生物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南京工业大学
15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常州大学
16
学做合一、研创结合,自动化创新人才“闭环”培养模式研究 与实践
南京邮电大学
17 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河海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赵曙明、彭纪生、张正堂、程德俊、蒋春燕
注:排名不分先后。本科高校项目在前,高职高专院校项目在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代码排序。
序号
项目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主要完成人
1 分子生物学及实验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
南京大学
郑伟娟、沈燕、臧宇辉、江雪源、张敏跃
2 建筑学人才培养分类贯通创新模式
南京大学
丁沃沃、赵辰、周凌、冯金龙、吉国华
3 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意识培养模式的实践
朱巧明、杨季文、龚声蓉、朱艳琴、卢维亮
晏世雷、方建兴、李成金、江美福、叶超、陈钢、沈明 荣、辛煜、钱铮、罗晓琴 高永晨、卫岭、黄婷、孙倚娜、赵新刚、张凤娟、郝吉 环、张莉、李翠英
贾民平、钱瑞明、许映秋、张远明、郁建平
叶善专、周雨青、朱明、杨永宏、马文蔚、张勇、张玉 萍、董科、彭毅 宋爱国、祝学云、况迎辉、崔建伟、吴涓、陈熙源、王 爱民、严如强、宋光明、秦文虎 李启明、沈杰、杜静、郭正兴、陆惠民、成虎、周佑勇 、刘家彬、黄有亮、张星
南京师范大学
33
转型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与实 践
淮阴师范学院
34 创新型美术人才培养
南京艺术学院
35
依托行业优势实施校地合作地方高校城建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研究实践
苏州科技学院
36 新建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徐州工程学院
成果主要完成人 王惠民、邵国建、杜成斌、赵振兴、武清玺、杨海霞 、许庆春、陈玉泉、雷冬、王向东 高卫东、谢春萍、王鸿博、徐伯俊、葛明桥、蒋高明 、张海泉、刘基宏、魏取福、钱坤 曹顺仙、郭兆红、刘海龙、荆世杰、薛桂波、梅宗奇 、王全权、乔永平 范明、李洪波、李晓波、高鸣、曹辉、李文清、戈国 元、王祥、王宝玺、王佳佳 田立新、李医民、丁丹平、王学弟、孙梅、卢殿臣、 姚洪兴、丁占文、杨宏林、蒋书敏 银燕、闵锦忠、申双和、苗春生、陈敏东、杨军、黄 兴友、杨沈斌、刁一伟、周宏仓 包志华、章国安、徐晨、陆伟家、张振娟、张士兵、 景为平、杨永杰、施敏、王桂星 王恬、雷治海、杜文兴、刘红林、范红结、於朝梅、 周振雷、刘秀红、贾晓庆、李静 陈东平、周应恒、应瑞瑶、何军、孙雪峰、颜进、刘 志斌 沈洪兵、陈峰、张正东、李磊、刘起展、倪春辉、张 绮、周建伟、季晓辉、王心如
序号
项目名称
18
建“质量工程”力学项目群,创立体化教学体系,促行业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
河海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9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江南大学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探究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京林业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