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鸡养殖技术明细

蛋鸡养殖技术明细

蛋鸡养殖技术如何改善蛋壳质量在家禽生产中,蛋的破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与蛋壳的质量有关,因此改善蛋壳质量不但能减少生产损失,而且对提高种蛋孵化率也有很大帮助。

蛋壳质量是指蛋壳的形状、结构、质地、重量、密度、厚度的各项指标符合生产不同用途禽蛋的要求,其主要是通过壳质、壳色、壳厚、蛋壳的密度、蛋的比重、蛋壳强度、蛋壳百分率与单位面积蛋壳重等指标来综合评定的。

蛋壳质量的问题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如日龄、品种、疾病、环境条件、营养、应激、产蛋设备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都影响蛋壳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尤其对种禽场来说,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提高蛋壳质量,具体做法如下:(一)场址选择禽舍地址应选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干燥平坦,排水良好,远离交通要道和繁华的地方,要科学设计,严格建造,避免老鼠等的侵袭。

(二)加强选育作好家禽的育种工作,由于遗传因素所造成的蛋壳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对家禽的定向选育,来提高蛋壳质量。

(三)调整日粮调整产蛋家禽的日粮,使其营养全价,钙磷比例适宜(3.5~5∶1),日粮中的钙是提高蛋壳质量的关键,因此,在配制日粮时,要依据家禽品种、日龄、环境及采食量等因素合理调控钙水平,选择适宜钙源。

除日粮中钙外,还可用贝壳粉或石灰双大颗粒形式来添加,满足钙量。

另外,切忌高磷、低磷日粮,磷的含量过高过低,均会妨碍钙的吸收。

同时,注意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D3及微量元素锰、锌、铁、钠、氯等。

此外,高温夏季,为提高家禽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可添加抗应激制剂。

(四)加强饲养管理对产蛋家禽,除合理饲喂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饲料质量,保持营养平衡,严禁饲料发霉变质。

(2)创造良好的舍内环境。

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

以鸡为例:每天的光照时间要保证14小时以上,光照强度5~10勒克斯,光照不充足,会严重影响蛋壳质量。

适宜温度是12~20℃,如高于30℃,采食量下降,钙的吸收量减少,使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明显下降;湿度过大,密度过大,易引起应激反应,蛋壳表面出现“溅钙”现象,使蛋壳品质下降。

(3)保持舍内环境安静。

突然的声响、灯光晃动、鲜艳的颜色、饲养人员的变动等都会使家禽产生应激,从而产生软壳蛋或无壳蛋,生产中,要减少各种应激,日常管理程序固定。

(4)建立、健全场内的规章制度。

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按章执行,规范职工的饲养行为,教育职工要爱护家禽。

加强日常管理:要勤换垫料,使窝内清洁、干燥;增加捡蛋次数,每日4~5次;减少窝外卵,并及时捡出;使用蛋盘,以减少蛋与蛋间的接触;避免运输过程震动过大;合理设计产蛋窝,对鸡来说,选用浅型笼,减少产蛋点到蛋槽的距离。

(5)减少疾病的发生。

如生殖道感染、卵巢炎、新城疫、传染性气管炎和禽脑脊髓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都会导致产蛋家禽产畸形蛋、软蛋、蛋壳厚度下降等。

(6)正确使用药物。

使用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以及注射疫苗常会使家禽产软壳蛋、薄壳蛋。

金霉素、青霉素、土霉素等可以提高蛋壳厚度,减少破蛋率。

因此,在开产前2个月左右要免疫接种完毕,产蛋家禽在治疗疾病时,要用抗生素代替磺胺类药物。

(五)产蛋日龄产蛋禽群日龄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

产蛋高峰期蛋壳质量好于产蛋后期,在同一天,下午产的蛋蛋壳沉积较好,蛋壳质量好于上午,不易破损。

(六)使用蛋壳强化剂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可使用蛋壳强化剂,其主要成分是:牡蛎壳粉、氨基酸、动物油脂、紫苜蓿、维生素及磷酸镁,能起到提高蛋壳质量的作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省畜牧研究所邮编:161041)蛋鸡场如何提高效益王宏(北京大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选购品种当前蛋鸡的品种较多,如海兰、罗曼、依莎、海赛克斯、黄金褐、迪卡等。

这些品种在相应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都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但由于我国气候、环境和饲养条件各地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在各地区表现各异。

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选择当地饲养量大、生产表现良好的鸡种,不可求新求异。

其次应当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疾病净化比较好的种鸡场的鸡苗,不可贪求便宜,购买条件差的种鸡场鸡苗。

2、饲养管理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育雏期一定要按相应的饲养手册控制温度和光照。

一般来讲,育雏温度从33℃开始,每周减少2℃,直至21℃;光照从每日24h 开始,每周减少2h,至12h。

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8-10日龄进行断喙,注意通风换气,以纵向通风、湿帘通风为好。

育成期的关键是抓体重控制,提高均匀度。

实践证明,16-18周龄体重均匀度与产蛋的持久性及成活率呈正相关。

所以,育成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并且将均匀度提高到85%以上。

具体做法是:每周随机抽取总数5%的鸡(不少于30只),空腹进行称重,将其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若体重超标,下周则不予增加饲料,维持本周饲料量。

若体重低于标准,下周应适当增料,但不能太多,拟定一个加料计划,使体重在3周时间内达到标准。

同时根据均匀度的高低,将群体分为大中小3群。

产蛋期间,同样定期称重(一般每4周一次),判断体重增加是否正常,并且结合生产性能确定饲喂量。

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如更换饲料、严寒与炎热、通风不良、光照突变、疫苗接种、人员来往、车辆噪音等,保证蛋鸡在稳定、安静的环境条件下,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

光照对于提高成活率、促进产蛋有直接作用。

雏鸡1-2日龄给予24h光照,以利于摄食,以后逐渐转为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

育成期以自然光照为主,有条件可实行密闭遮光的恒定光照8-12h。

18周龄至少应给予13h的光照刺激,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30min,直至每日16-17h。

光照增加过快(每周增加超过1h)会引起啄肛、脱肛等不良现象。

光照强度以10-20lx为宜,即3-4W/m2,切忌紊乱或减少光照时间。

3、降低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蛋鸡场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0%-75%,有的甚至高达80%-90%。

如果饲料成本降低O.1元/kg,1只蛋鸡500日龄共消耗饲料按50kg计算,饲养1万只蛋鸡,可节约饲料费5万元。

采取多种措施,将饲料成本降低5%-10%是完全有可能的。

途径有:1)开辟饲料资源。

应用价廉。

营养丰富、自产或进货渠道方便的原料,根据不同阶段鸡的生理特点,做到合理配制日粮。

2)自配全价饲料。

从质量和信誉可靠的厂家购买预混料,自己按参考配方配制全价饲料,这样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和中间环节,而且质量可靠,成本大致能降低10%-20%。

3)合理加工。

粉碎粒度过粗,鸡容易挑食,造成浪费;粉碎过细,适口性差,而且加工费较高,每只鸡一年将增加加工费0.6-1.0元。

4)添加砂砾和青绿饲料。

砂砾可促进鸡的消化,增加采食,添加量一般为2%;日粮中添加10%青绿饲料,既可补充维生素不足,又能降低成本。

养鸡场饲料浪费相当普遍,约占饲喂量的10%左右,为了减少饲料浪费,应采取措施:1)加料量适当。

坚持定时定量饲喂,少喂勤添,每日饲喂3-4次,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饲料吃完再添加,每次添加量不超过食槽的1/3为宜。

同时根据鸡日龄大小选用并调整料槽,放置高度以超出鸡背2cm左右为宜,并及时检修,收集抛撒料。

2)限制饲喂。

根据鸡的发育情况和产蛋率酌情限制饲喂。

对8-12周龄超出标准体重的鸡,其饲料应适当减少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或控制采食量。

对性成熟期产蛋率已达5%的鸡,采用断料不断水饲养一周。

3)适时断喙。

断喙可以防止啄癖,有助于采食,减少饲料浪费,一般可节省饲料5%-8%。

断喙应在10日龄进行,12周龄再修补一次。

4)及时淘汰。

从育成舍转入产蛋舍,产蛋过程中以及产蛋后期,均应进行一次淘汰。

定期观察鸡群,发现病、残、弱、抱窝鸡和不下蛋的鸡,应及时淘汰,以免加大费用。

产蛋高峰过后,达到盈亏临界产蛋率就应及时淘汰。

5)合理使用添加剂。

根据添加剂的使用说明准确称量,不可随意加大用量,否则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鸡的正常代谢和生产。

同时,根据生产水平及时调整全价料配方。

6)其他:a.降低医药费。

防治疫病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乱用药或频繁更换治疗方案;b.节约用水用电。

饮水槽应保持平稳不漏水,或改用乳头饮水器,光照使用25W灯泡,3w/m2,光照时间以不超过16h为宜,不可光照太强或延长光照时间;3)加强饲料贮存管理。

做到防霉、防潮、防雨、防虫害鼠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加强蛋鸡场的疫病防治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适用的免疫程序。

蛋鸡场一般进行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和产蛋下降综合症的免疫。

执行免疫程序时,要注意疫苗的选择。

保存和接种方式。

控制人流是减少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粪便和病死鸡是传播疫病的不良因子,死鸡应做到深埋或无害化处理,靠近鸡舍的地方决不要堆放鸡粪。

做好日常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尤其是出鸡清粪后一定要彻底清洗,认真消毒。

带鸡消毒是生产中常用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总之,使整个生产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把握各个环节,合理利用并改善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减少鸡只死亡,提高成活率,避免损失,减少非生产性支出。

同时预测市场变化,加快产品周转,这些都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蛋鸡第二期的产蛋率和产蛋数量均较前期稍低一些。

但可节省大量购买雏鸡、育雏的费用开支和减少麻烦,且第二期蛋鸡抗病力多较强,死亡率较低,喂养好了料、蛋比差不多少。

综合统算,经济效益还是较可观的。

现将蛋鸡第二产蛋期的利用技术介绍如下:1.强制换羽早产蛋。

强制换羽比自然换羽可提前3—4周产蛋。

方法有两种:一是饥饿法:鸡的产蛋率下降到30%左右时,停止人工补充光照,停料7天左右,但不停水;以后9-10天内每只鸡每天给料30-40克;然后自由采食蛋鸡饲料。

此法换羽掌握鸡体失重20%-30%为宜。

二是化学法:鸡群中有20%-30%的鸡脱毛时,在鸡饲料内加入2%-3%的氧化锌(每只鸡3-4.5克),连续喂10天,不停料,不停水,光照正常。

以上两法换羽效果都较好。

2.增加蛋重多卖钱。

第二产蛋期鸡的体重越大,产的蛋个也就越大。

因此,从换羽后期起,就要认真加强饲养管理,喂给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配合饲料,适当限制活动,促进增重复壮,要在恢复产蛋前接近或超过换羽前的体重,为此期多产大个蛋打下基础。

第二产蛋期的母鸡,对饲料宫乔水平要求略高于第一产蛋期。

产蛋上升时,代谢能不宜低于12.12-12.5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8%-19%。

可参考试用下列饲料配方:玉米62%,豆粕18%,麦麸5%,进口鱼粉7%,骨粉1%,贝壳粉7%,食盐0.4%,微量元素0.1%,多维素万分之二。

产蛋下降期拖后2-3天换料至淘汰。

3.饲管方法要改变。

第二产蛋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多给母鸡创造产蛋条件,促进母鸡多产蛋,产大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