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楷书》教学设计学校:屯昌思源实验学校授课教师:朝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1-2课时教材版本: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写字》校本教材课标要求:概述汉字、书法的起源,演变过程。
理解汉字、书法的审美与实用的关系。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书法基本技法和造型能力,体会书法的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容是体会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即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
认识古代四大楷书大家(欧、颜、柳、)以及风格特点、笔画特点、结构特点。
重点学习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及体会颜体楷书作品创作方法与步骤,同时强调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方法等。
学情分析: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我县边远落后地区,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毛笔字学习,学生写字水平有所提高,对中国书法有所认识,并产生兴趣。
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一定的提高。
但是,小部分同学对中国书法的了解和认识不够,需要加强引导,书写水平和书写习惯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中国书法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体会中国书法无穷的艺术魅力,体会艺术之美和文化的涵。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大家(欧、颜、柳、)书风差异和颜体楷书的风格特点、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以及颜体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2、能力目标:正确掌握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并能独立地书写简单的颜体字。
始终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书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善于向教师、同学和前人学习,能独立进行简单颜体楷书作品创作。
养成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的书法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在了解了颜体楷书有关知识后,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优美和书法的独特魅力。
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懂得做人要踏实的道理。
知道各学科学习都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中国书法艺术魅力、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难点: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包括起笔(逆锋和顺锋)、行笔(中锋和侧锋)、收笔(回锋和提锋)三个运笔过程。
颜体楷书单个字的书写方法,对颜体楷书对联创作方法步骤的了解,如:笔法、墨法、章法。
教学用具:课件、文房四宝等书写工具、颜体楷书作品对联一幅学生用具:《中学生字帖》颜体字帖、文房四宝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布置学生带全毛笔学习用具,各个学习小组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资源查阅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大家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
布置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查阅书法创作的相关知识。
二、导入设计:(8分钟)过渡:欣赏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作品《砥柱铭》,接着播放黄庭坚《砥柱铭》拍卖新闻视频。
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谈谈感受。
学生回答:(略)教师概述:中国书法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体现了艺术之美和文化的涵,也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需要我们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光大。
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大发展文化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和当今我国青少年书写水平下降的现状下,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书法。
那么,想把书法学好,应该从易到难,从楷书入手,从古代四大楷书(欧、颜、柳、)入门。
认识欧体楷书(出示欧楷《九成宫醴泉铭》局部)风格特点:端正严谨认识颜体楷书(出示《颜勤礼碑》局部)风格特点:雄伟沉厚认识柳体楷书(出示《玄秘塔碑》局部)风格特点:瘦硬坚挺认识体楷书(出示《三门记》局部)风格特点:华贵典雅教师概述:古代四大楷书大家他们的书法风格特点不同,即是笔画不同和结体不同。
1、欧阳询其楷书笔力险峻,结构险峻,称为“欧体”,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3、柳公权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写的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4、孟頫他善篆、隶、真、行、草书。
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颜体楷书。
出示课题:颜体楷书——《颜勤礼碑》三、新授课设计:(共36分钟)1、认识颜真卿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今省)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2、通过欣赏颜体楷书书法作品,体会颜体楷书的风格、用笔、笔画、结构谈谈有什么感受?(2分钟)学生回答:(略)教师概述:首先是颜体楷书风格大气、丰厚、磅礴、雄健、宽博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
用笔特点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笔画特点化瘦硬为丰腴雄浑。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结构特点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松外紧。
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所谓“作字如做人”“字如其人”,意味人与字,字与人,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又如清人熙载说:“书,如也” 。
“如”指的是什么呢?“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
设计意图:欣赏《颜勤礼碑》书法作品,提高对颜体楷书的再认识和对颜真卿人格魅力熏,体会书法作品丰富的文化涵,冶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
3、颜体楷书《颜勤礼碑》基本笔画(书写示)教师概述: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无论多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
(1)、点画古人人云:“点如高山坠石。
”所以点应该有力。
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2)横画颜体的横画变化丰富,仪态万千。
或长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点画而不拘谨,或细如毫发而不轻浮,这都是由于颜真卿以篆入楷、善于用笔的结果。
(3)竖画颜体的竖画粗壮有力,通常写五分之四处就提收。
中竖竖直,左竖常向左拱,右竖常向右拱。
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
而且要力到笔尖,防止出锋时出现“鼠尾”。
(5)捺画颜体的捺画粗重有力,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衔接自然。
初学者要认真仔细揣摩其用笔方法,不可写成“翘脚”状。
(6)折画颜体的折笔通常没有明显的折角,有时甚至作提笔圆转。
有折角时变写成圆中有方、外圆方的转角。
(7)钩画颜体的钩画多在回锋顿笔蓄势后,用力钩出。
钩虽短促,但无丝毫松懈,有时钩画也似钩未钩,含蓄深沉。
挑笔通常逆锋入笔,顿笔蓄势后向上挑出,行笔不可过慢,还要力到笔尖,否则亦会出现“鼠尾”。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的类别、特点及写法。
领悟汉字笔画书写的一般规律及结字法则。
体会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书法的兴趣。
4、学生练习书写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方法和运笔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实践中体会颜体基本笔画的运笔即(起笔、行笔、收笔)。
5、颜体楷书的学习方法及创作示(播放古筝音乐《高山流水》)教师概述:临摹碑帖是初学者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但倘若要和碑帖达到形神一致,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初学者不断地对临、默临、背临、创作。
对联创作示: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设计意图:掌握学习书法的一般方法,体会颜体楷书对联创作的基本方法,如笔法、墨法、章法以及书写姿势和书写动作。
理解创作时情感的自然抒发和节奏韵味的把握。
6、学生练习书写“永”字(播放古筝音乐《汉宫秋月》)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的书写习惯、强调颜体楷书的笔画、结构特点等等设计意图:体会颜楷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的关系,体会颜体楷书的大气、雄厚等风格特点,同时在美妙的音乐中体会书法美。
7、教师讲评学生课堂作业“永”字,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发奖品(对联与横批)。
设计意图:通过讲评和发奖品的活动,提高并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书法的兴趣和愿望,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
四、课后作业(1分钟)颜真卿诗《劝学》后两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五、教学后记:为了备好这一节课,我专门购买了文房四宝及其它配件。
在“书法网”、“中国书法网”、“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艺术网”等相关上查阅资料,极丰富了自己的书法知识。
通过备这一节课,我自己学到许多新知识。
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度,这种法度是千百年经过历代人总结出来的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法度,所以,书法不能简单理解为写字。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把它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下,才能理解其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