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发电设备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中游主要是发电设备组装制造;下游行业主要是电力行业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火电等。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图1发电设备行业产业链第一节上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一、钢铁行业(一)行业生产我国北方地区正值采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钢铁企业全面执行限产措施,受其影响,钢铁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持续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我国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 1.7%。
粗钢产量创新高。
随着“地条钢”产能退出,统计内合规产能开始快速释放,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8.32亿吨,同比增长 5.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考虑到大量“地条钢”产量未纳入统计范围之内,2017年实际粗钢产量不会高于2016年水平。
2017年1-12月,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71075.9万吨、83172.8万吨和10481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8%、5.7%和0.8%,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生铁、粗钢分别加快 1.1个和4.5个百分点,钢材回落 1.5个百分点。
表12012-2017年全国钢铁行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生铁产量生铁产量同比粗钢产量粗钢产量同比钢材产量钢材产量同比2012年65790.89 3.69 71654.17 3.13 95186.11 7.66 2013年70897 6.2 77904.1 7.5 106762.2 11.4 2014年71159.9 0.47 82269.78 0.89 112557.2 4.46 2015年69141 -3.5 80383 -2.3 112350 0.6 2016年70073.6 0.7 80837 1.2 113801 2.3 2017年71075.9 1.8 83172.8 5.7 104818.3 0.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012-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及累计同比增速(二)行业价格受供暖季环保限产措施的影响,钢铁产量持续减少,虽然市场预期有所上升,但国内市场仍处于钢材消费淡季,钢材价格呈冲高回落走势。
后期供需形势基本平衡,钢材价格将呈小幅波动走势。
从全年情况看,2017年国内钢材价格平均指数为107.74点,同比上升32.37点,升幅为42.95%。
12月末,长材指数为128.98点,环比上升4.09点,升幅为3.27%;板材指数为117.37点,环比上升2.83点,升幅为2.47%,比长材升幅低0.80个百分点;与2016年同期相比,长材指数上升31.38点,升幅为32.15%;板材指数上升12.77点,升幅为12.21%。
从全年情况看,2017年长材平均指数为112.73点,同比上升38.12点,升幅为51.09%;板材平均指数为105.24点,同比上升27.12点,升幅为34.72%。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协会图32016-2017年国内钢材价格走势2017年钢铁协会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中,高线、钢筋、角钢和无缝钢管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升1364元/吨、1350元/吨、1289元/吨和1598元/吨;中厚板、热轧卷板、冷轧薄板和镀锌板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分别同比上升1087元/吨、1055元/吨、1009元/吨和1089元/吨。
表22017年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及指数变化情况表单位:元/吨项目2017年平均2016年平均同比增长同比增长% 高线 6.5mm 4003 2639 1364 51.69螺纹钢(钢筋)16mm 3905 2555 1350 52.84 角钢5# 3970 2681 1289 48.08 中厚板20mm 3803 2716 1087 40.02 热轧卷板 3.0mm 3963 2908 1055 36.28 冷轧薄板 1.0mm 4508 3499 1009 28.84 镀锌板0.5mm 5052 3963 1089 27.48热轧无缝管219*10mm 4833 3235 1598 49.4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协会二、有色金属行业(一)行业生产2017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378万吨,同比增长3.0%,产量趋于稳定。
其中,铜、铝、铅、锌产量分别为889万吨、3227万吨、472万吨、622万吨,同比增长7.7%、1.6%、9.7%、-0.7%。
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0.7%。
表32012-2017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速2012年3691.11 9.27 2013年4028.8 9.9 2014年4416.99 7.24 2015年5090 5.8 2016年5283 2.5 2017年5377.83.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2012-2017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及累计同比增速(二)产品价格2017年,国内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大幅回升。
2017年,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49256元/吨、14521元/吨、18366元/吨、24089元/吨,同比分别增长29.2%、15.9%、26.0%、42.8%。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85.0090.00 95.00 100.00 105.00 110.00 115.00 2016/012016/022016/032016/042016/052016/062016/072016/082016/092016/102016/112016/122017/012017/022017/032017/042017/052017/062017/072017/082017/092017/102017/112017/12有色金属价格指数:环比图52016年-2017年我国有色金属价格指数变化(%)三、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均属于我国产能过剩行业,行业竞争激烈,产业利润率下滑,产业发展面临较大问题。
2016年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
行业固定投资下滑,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804.2亿元,同比下滑7.1%。
钢铁行业去产能顺利,钢材供需基本平稳,价格保持上涨。
有色金属产业总体呈现出生产平稳运行,部分子行业需求超出预期,效益持续提升的态势。
整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钢铁及有色金属价格将保持上涨,增加了发电设备行业成本压力。
第二节下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一、电力行业(一)发电装机结构继续优化,弃风弃光问题明显缓解一是发电装机结构清洁化趋势明显。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同比增长7.6%;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6.9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8.7%,同比提高 2.1个百分点。
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3372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8988万千瓦,均创历年新高。
全年新增水电装机1287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00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952万千瓦,其中,东、中部地区占58.9%,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5338万千瓦,同比增加2167万千瓦,82.4%的新增装机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
新增煤电装机3855万千瓦、同比减少142万千瓦。
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煤电发电量比重降低。
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4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5%;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0.0%,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0.4%,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口径并网太阳能发电、并网风电、核电发电量分别增长75.4%、26.3%和16.5%;全口径水电发电量增长1.7%,增速同比回落 3.9个百分点。
全口径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5.2%,增速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4.8%,增速同比提高 3.6个百分点,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64.5%,同比降低 1.0个百分点。
三是水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弃风弃光问题明显改善。
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86小时,与上年大体持平。
其中,受上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579小时、同比降低40小时。
受电力消费较快增长、水电发电量低速增长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209小时、同比提高23小时,其中煤电设备利用小时4278小时,同比略有提高。
核电设备利用小时7108小时、同比提高48小时。
在政府和电力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弃风弃光问题明显改善,全国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为1948、1204小时,同比分别提高203、74小时,其中,西北区域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提高380小时和146小时。
四是电煤供需形势偏紧,冬季发电用天然气供应紧张。
2017年,煤炭消耗需求增长超预期,煤炭行业去产能超进度,叠加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煤炭产量增加不足,煤炭市场供应量小于消费量,导致电煤供应持续偏紧。
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增加电煤供给,供需形势有所缓和,但迎峰度冬期间电煤消费需求较快增长,贵州、安徽、湖南、甘肃等地电煤供需形势较为紧张。
受“煤改气”新增需求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需求超预期增长,供暖期发电用天然气供应紧张,部分地区燃机发电受到供气限制。
(二)电网建设持续增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一是电网投资继续向配网及农网倾斜,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315亿元,其中,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比重占电网总投资比重达到53.2%;新一轮农网改造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完成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6〕9号)文件中“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的任务。
二是多条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投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
全年共建成“两交六直”特高压输电工程,其中,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全面建成。
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4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跨省送出电量1.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
三是电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一方面,电网企业收入增长将放缓。
2017年,国家已完成32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平均输配电价比现行购销价差平均每千瓦时减少将近1分钱,进而核减32个省级电网准许收入约480亿元。
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履行电力普遍服务,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援疆援藏、区域协调等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农网建设投资,重点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省级电网企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