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一)岩石、矿石、废石、脉石、围岩(1)岩石:是指构成地壳岩石圈的物质。
(2)矿石:是指在现代技术水平下,能加以提炼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3)废石:已采下的不含矿的围岩和夹石的通称。
(4)脉石:矿床生成过程中,常与其它没有工业价值的岩石或矿物拌生在一起,此种岩脉的通称。
(5)围岩: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围岩,一般指矿床的上盘和下盘的岩石。
(二)矿体、矿床、工业矿床(1)矿体: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产生在岩石中,并且有一定的形状和产状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
(2)矿床:是指一个矿体或数个生成在一起的相邻矿体的总称。
(3)工业矿床:根据矿山的地理、地质和经济条件,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叫工业矿床。
(三)产状是指矿床在地下空间的产出形态。
黄金矿床的产状根据其形状、厚度、倾角来确定。
其分类如下:(1)按矿床形状可分为:层状、脉状、块状等。
·(2)按矿床厚度可分为:1)极薄的——厚度为0.8m以下2)薄的——厚度为0.8~2m3)中厚的——厚度为2~5m4)厚的——厚度为5~20m5)极厚的——厚度大于20m(3)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可分为:1)水平的——倾角一般小于5°2)缓倾针的——倾角为5°~30°3)倾斜的——倾角为30°~60°4)急倾斜的——倾角为60°~90°(四)地质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
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A、B、C、D四级。
其中A、B、C三级称工业储量,D级称远景储量。
(五)工业指标是指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
它是储量计算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确定可采范围和指导开采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三级矿量(又叫生产矿量)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按巷道掘进的程度及采矿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的可采储量,叫做生产矿量。
生产矿量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备采矿量三个级别(露天矿的采准矿量与备采矿量是一致的),故又称为三级矿量。
(七)开拓为形成完整的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需要开掘竖井、通风井、运输等巷道,使矿床与地表联通,这种开掘工作叫开拓。
(八)矿块、矿房、矿柱(1)为了便于回采,用平巷、天井等把矿床分割成的块段叫矿块(即采场).(2)采场内除掉所留矿柱部分,称为矿房。
(3)为保护人员安全和巷道的完整,留下一定数量的矿体叫矿柱。
矿柱分永久矿柱和临时矿柱两种。
矿柱按其所在位置及用途不同可分为:1)顶柱:是从上部中段的巷道底板以下到采矿场的采掘线为止,这一段所留下的矿柱叫顶柱。
2)底柱:是从运输平巷以上到采矿场的拉底层为止,这一段所留下的矿柱叫底柱。
3)场内矿柱:采矿场内保留的规则和不规则的永久或临时矿柱。
(九)竖井、盲竖井、斜井、盲斜井、平硐、主平硐、石门(1)井筒垂直下推的叫竖井。
未贯通地面的竖井叫盲竖井。
(2)井筒倾斜下掘的叫斜井。
未贯通地表的斜井叫盲斜井。
(3)从地表与矿床联通的水平巷道称为平硐。
主平硐是指主要运输巷道。
(4)凡在岩石内开凿的与竖井、斜井连通的水平巷道,总称为石门。
(十)主井、副井为担负矿山(坑口)主要提升矿石任务的竖、斜井叫主井。
以提升人员、材料、废石为主的叫副井。
(十一)溜矿井、天井、底盘天井⑴溜矿井是将上部中段的矿石利用自重放到下部运输巷道所经过的井筒。
(2)天井是两个中段之间的巷道(倾斜或垂直的巷道)。
它可把矿床分成块段(矿块),同时作为工作人员进入采场(采区)以及作为供风、供水、供电、运输材料、通入新鲜空气等的通道。
(3)掘在矿床下盘的天井叫底盘天井(底盘又称下盘)。
(十二)联络道:联络道是供人员从天井进入回采工作面的巷道,又叫人行道。
(十三)放矿漏斗、喇叭口、漏斗颈从运输平巷到采场的拉底层所开掘的垂直或倾斜的小井,起放矿作用。
把小井的上半部扩大,形如喇叭口,叫喇叭口;漏斗的下半部叫漏斗颈,统称放矿漏斗。
(十四)格筛巷道、电耙巷道(1)为了避免大块堵塞放矿漏斗,便于在放矿过程中对大块进行二次破碎而开掘的按有格筛的巷道叫格筛巷道。
(2)在采场内为使用电耙而开凿的巷道叫电耙巷道。
(十五)采空区处理(空场处理)矿体中因开采而形成采空区,为了防止地表陷落,消除生产隐患,确保坑内作业人员安全,需及时地有计划地处理采空区的各种措施(如充填或放顶封闭等),这些处理工作谓之采空区处理。
(十六)掘进量坑内开采时,在采矿进行以前所开掘的各种井巷和硐室的数量叫掘进量。
它是计算掘进效率、采掘比、掘进单位成本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
掘进量按工程性质不同,分为地质探矿、生产探矿、生产开拓、采矿准备、切割巷道等五部分,这五部分相加之和即等于总的掘进量。
(1)地质探矿:对生产矿山是指为增加新的金矿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并为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而在生产矿区内部及其外围所进行的地质探矿工程。
地质探矿工程包括:勘探竖井和斜井;探矿天井和地井;沿脉和穿脉巷道;坑下地质勘探钻机窝及上述工程的附属工程。
(2)生产开拓:是指生产矿山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形成完整的开拓系统所掘进的提升、通风、排水、充填、供水、供电、供风、机修、运输干线等系统的各种井巷、硐室工程。
它包括:竖井、斜井和主平硐;从竖、斜井通往矿体的石门;开拓矿体或平行矿脉的沿脉和穿脉的通风、排水、干线运输等巷道;主要溜矿井、井底车场及绕道;各种硐室等。
(3)生产探矿:是指矿山在移交生产后,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进一步探明或确定矿体形状和质量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的各种巷道工程。
它包括:沿脉和穿脉探矿巷道;探矿天井、地井及天井副穿和沿脉巷道;生产探矿钻窝及上述工程之附属工程。
(4)采矿准备:是指在完成开拓工程的基础上,为了获得采准矿量,按照规定的采矿方法,为采矿做准备工作而开掘的各种井巷工程。
它包括:采矿场两翼或一翼天井;采场底部开掘的沿脉和穿脉运输巷道;采场人行、通风、充填天井及其通往采场的主要运输平巷、安全出口等联络道;电耙巷道、格筛巷道、电耙硐室及放矿溜井;开拓缓倾斜矿体时的底盘天井、放矿溜井、分支溜井、耙矿井和人行道等;采用小中段空场法时的分段沿脉巷道。
(5)切割巷道:是指在完成采准工程基础上,为获得备采矿量所完成的切割工程中的巷道掘进工程。
它包括:采矿场放矿漏斗及漏斗颈、采场拉底巷道及切割天井;采用深孔凿岩的硐室及装药硐室;采用小中段空场法的分段穿脉巷道。
(十七)采矿量是指从采场工作爆破(或冲采、挖掘)下来的包括不能分采而连带崩落的围岩(或表土)在内的矿石量。
它是计算采矿效率、贫化率、回采率、采掘(剥)比、采矿单位成本等指标的基础。
坑内开采采矿量由矿房采矿量、矿柱采矿量、切割采矿量、残矿采矿量四部分组成,四部分之和等于坑内采矿量。
(十八)采掘(剥)总量是指矿山采掘(剥)作业的工作总量。
它是核算矿山作业量的综合指标,同对也是计算其它各项指标的基础。
坑内开采:采掘总量=采矿量+掘进量+其它采掘量(十九)出矿量是指从井下(坑内)或露天采场运至选厂或指定地点的实际矿石数量。
(二十)采矿强度它是采矿场单位面积产量,指坑内开采平均每平方米采场面积在一个月或一年内年采下的矿房采矿量。
它是反映采矿技术管理水平和采场面积利用的指标。
(二十一)采掘比采掘比(万吨采掘比)是指坑内开采的矿山,每采一万吨矿石所做的掘进工程量。
它是反映矿山采矿与掘进作业比例关系的指标。
合理的采掘比是保证矿山正常持续生产的重要条件。
(二十二)采矿损失、损失率,矿石贫化、贫化率(1)矿石开采损失: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部分工业矿石的丢失,即某些矿量未能采下或已采下未能被利用的这部分矿石,叫做损失。
(2)损失率是指工业矿石(或金属含量)丢失的程度,即损失矿石量或金属量占该采场或采场区段内矿石储量或金属量的百分比。
(3)矿石贫化是指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上下盘围岩或夹石的混入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采出矿石品位降低,叫做贫化。
(4)矿石贫化率是指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程度,以百分数表示,叫做贫化率。
(5)损失又可分为:1)开采损失:在开采过程中与采矿方法、落矿和放矿作业质量有关的矿石损失。
其中又分为:未采下损失——回采范围内未能采下和不能回收的残矿和各种矿柱的矿石损失。
采下损失——已落矿但未能放出或运出采场的矿石损失。
2)非开采损失:与开采方法及开采条件无关的矿石损失,主要包括因地质、水文、开采技术、安全条件等不能开采的矿石损失或因保护地表和地下工程的永久保安矿柱损失。
(6)贫化又可分为:1)不可避免贫化:是指采矿设计允许采下的围岩或夹石而造成的贫化,或称设计贫化。
2)可避免贫化:是指采矿设计不允许采下或混入的围岩夹石及人为的废石混入造成的贫化。
(7)贫化按生产阶段,也可分为:1)采下贫化:即回采时造成的矿石贫化或称一次贫化。
2)放矿贫化;因放矿时造成的矿石贫化或称二次贫化。
选矿名词解释重力选矿法(简称重选法):是在运动介质(水)中,按粒度比重和粒度的差异进行分选的分法。
浮选法:是选金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法。
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混汞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简易的选金方法。
在矿浆中,金粒被汞(水银)选择性地润湿并形成金汞齐,使它和别的矿物及脉石互相分离,这种方法称为混汞法。
品位:就是矿石或选矿产物中该金属或选矿产物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产率:选矿产物的重量与原矿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选矿比:原矿重量与精矿重量的比值,它表示获得1吨精矿需要处理的原矿的吨位。
富矿比:精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之比值。
它表示精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高出的倍数。
回收率:选矿的目的就是要把原矿中所含的金属,最大限度地选入到品位更高的精矿中。
这个选分过程的完全程度,可以用金属回收率来评定。
所谓金属回收率,就是精矿中所含的金属重量与原矿中该金属重量的比值,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指标计算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一)出矿品位(g/t)计算公式:出矿品位=出矿量中含金属量(g)/出矿量(t)计算说明(1)出矿品位一般以坑口取样化验为准,如无手选作业时也可以选矿厂入选品位为准。
如果选厂同时处理外单位的矿石或者有外购矿石时,应以处理自产矿石的品位为准。
(2)出矿量应与矿山作业量中的出矿量数字一致。
(3)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时,应按选厂回收率的口径分别计算。
(二)采矿损失率(%)损失率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计算方法。
1、直接法:凡采矿以后地测人员能够进入采场进行工作的矿山(如采用浅孔留矿法、全面法、充填法的矿山及露天矿山),应采用直接法计算采矿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