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①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②,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①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

林肯,1809-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

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

1860年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

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林肯于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②解放黑奴宣言:林肯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

直到1865年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才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

从此,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自由,但实际上依然受到歧视。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演讲从一百年前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起笔,一开始就为黑人民权运动、为这次集会申明最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向世人证明黑人民权运动的正义性。

演讲连用四个比喻,热烈讴歌了《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语言典雅华丽而又极具形象感,褒扬之情溢于言表。

宣言犹如光芒的灯塔,它的到来犹如黎明,是明喻,生动地描写了宣言给黑人带来的希望,带来的欢乐。

“不义之火”,是一个暗喻。

其本体是“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结构的暗喻。

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摧残了黑奴的生命,摧残了黑奴的尊严,使黑奴在火炉中备受煎熬,作者借用这个比喻形象地揭露了黑奴制度的残酷,揭露了种族歧视的不正义性,从而也就有力地说明了民权运动的正义和神圣。

长夜是借喻,形象地描写了从十六七世纪以来黑人所经历的漫长的苦难。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这一段概述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备受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骇人听闻的事实,说明这次集会的目的,证明争取黑人解放的民权运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时间状语四次反复,从各个侧面强调了种族歧视的历史痼疾依然未得根除的现状,借以激起世人的关注。

作者将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比喻为镣铐和枷锁,形象地说明黑人过着的牢狱般的悲惨生活。

将富得流油的美国比喻为物质充裕的海洋,将被种族隔离的贫苦的黑人世界比喻为穷困的孤岛,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生动地揭露了种族歧视带来的经济上的极不平等。

“孤岛”写出了黑人的孤立无助,“萎缩”让人不仅让人想象黑人受冻挨饿、哆嗦在阴冷角落里的悲惨情景,而且形象地描写了黑人没有堂堂正正做人的权利。

“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是个主谓式结构的暗喻,非常恰当地形容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处境:他们虽然生活在自己的祖国,但是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就像一个瓢泊异国他乡的流浪者。

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叙述,从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揭露了黑人真实而悲惨的现实,控诉了美国社会给予黑人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借以激发世人的同情。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紧承上段进一步说明集会的目的和集会的正当理由。

为什以要举行今天的集会?为什么要将黑人的悲惨遭遇公之于众?目的就是要求共和国兑现诺言。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的上述精神,后来写入美国宪法。

作者引述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词句,突出美国政府给美国公民曾经许下的诺言;“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了黑人,作者将其一再反复,有力地说明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合理合法。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这一段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共和国对黑人之所以没有兑现诺言,是不愿意兑现诺言,不是没有能力兑现诺言。

“就有色公民而论”,这个限制性的短语说明,在美国,只对白人兑现了诺言,对有色人种包括黑人则没有兑现诺言,揭露了美国民主的不平等性、不彻底性。

“空头支票”是一个借喻,“支票”比喻美国政府曾经草拟的《解放黑奴的宣言》。

“空头支票”泛指虚假的承诺、不能兑现的空话;这里指政府违背诺言,拒绝给予有色人种平等自由的权力。

作者用“空头支票”这个习见常用的词语为喻,幽默而辛辣地指斥了美国政府的言而无信,戮穿了美国民主的虚伪。

“‘资金不足’的戳子”是什么意思呢?这“戳子”是承“空头支票”而来。

盖在空头支票上的“戳子”,是表示不能兑现的理由;当时公开说出来的理由是“资金不足”。

美国政府以此为托辞,拒绝兑现诺言。

下面作者用“但是”一转,批驳所谓“资金不足”的借口。

“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是一个暗喻,把正义比作银行,意思是银行可能因资金不足而破产,但是正义是不可能破产的,美国不可能不要正义,也不可能没有正义。

“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厍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也是一个暗喻,把国家比作巨大仓库,意思是说,在美利坚这个储备着无穷机会的伟大国度里,不可能没有黑人获得自由平等的机会。

这两个比喻是驳斥美国政府“资金不足”的说法,强调解放黑奴需要的不是资金,而是正义,而是给予黑人平等自由的权利和机会的公平。

黑人争取解放的运动也不是向政府乞求经济上的施舍,而是要求平等自由的权利和机会的公平,因此,美国政府有能力兑现诺言。

] 以上是课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此次集会的起因和目的。

作者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黑人生活的现状。

连用排比和大量形象的比喻,把黑人不公正的现实处境揭示在世人面前,现状与当初共和国的缔造者的诺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作者明确地指出,黑人有充足的理由要求政府兑现诺言,最后,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强调美利坚政府有能力兑现诺言!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①的镇静剂的时候。

(①渐进主义:美国民权运动中的保守主张,号召人们按部就班行事,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第5段作者连用六个反复排比句“现在......的时候”,阐明了民权运动的基本主张,强调了兑现民主诺言的紧迫性,抒发了对民主自由的渴盼。

第一个“现在”强调时间紧迫,第二个“现在”驳斥民权运动中的错误观点,第三个“现在”强调政府兑现民主诺言,第四个“现在”具体说明民主内容,第五个“现在”说明如何兑现民主,第六个“现在”说明民主的意义和目标。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还采用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将“种族隔离”比喻为“荒凉阴暗的深谷”,将“种族平等”比喻为“光明大道”,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比喻为没有凝聚力的一冲即垮的“流沙”,将有着种族平等、民族和谐的美国喻为坚不可摧的“磐石”,前后两两对比,既给听众以色彩鲜明的视觉画面,形象地说明了迅速结束种族歧视的必要性,同时又展望了摆脱种族歧视与隔离,重建平等和谐的种族关系的美好前景,激起人们对现状的反思、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①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①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膺,yīnɡ,胸。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①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第6段说明如果不立即实现对黑人的民主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从反面阐述兑现民主诺言的必要性,表达了将争取民权坚持到底的决心,向迟迟不接受黑人民权要求的美国政府发出严正警告。

作者把“自由和平等”比作“爽朗的秋天”,而把“黑人义愤填膺”比作“酷暑”,含意非常深刻。

马丁?路德?金是非暴力主义者,他的理想是实现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平等,在那个理想社会里,人人享受自由和平等,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生存,社会也能迅速发展,那种社会形态,不正像“爽朗的秋天”令人舒心惬意?而美国政府如果无视黑人自由平等的权利,低估了黑人的决心,激怒了广大黑人群众,使所有黑人都忍无可忍,“义愤填膺”,那么这样的社会空气是非常紧张的,“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这对美国是“致命”的伤害,这种紧张的充满火药味的社会局面,是马丁?路德?金所不愿看到的,因此,马丁?路德?金把它比作让人难以熬煎的“酷暑”。

“秋天”与“酷暑”在感觉上形成鲜明的反差,生动地表达了对自由平等早日降临的期盼,同时也间接地向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

]课文第5、6两段阐明民权运动的基本观点,说明不立即实现黑人民主的严重后果,对美国政府迟迟不付诸行动的做法提出严正警告,表达了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