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春期成人教育(专科)药用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2016 年6 月修订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质量控制所用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专科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张兰桐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02 年11 月第 1 版。
4.命题依据该课程的命题依据是药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融会贯通。
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法、杂质检查、典型药物(八大类药物)和药物制剂分析以及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 、选择题(40%) 、简答(鉴别)题(20%)、计算题(20%) 。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绪论一、重点掌握:1.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的类别。
2.中国药典的组成、内容及其应用,常用国外药典;中国药典凡例的主要内容。
二、一般掌握:1.理解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及其代表意义,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2.常用国外药典的现行版本与英文缩写。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重点掌握:1.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的表示方式及计算。
2.掌握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测定结果的表示与可疑数据的舍弃方法。
二、一般掌握:1.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一、重点掌握: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有关计算,滴定液的配制方法和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2.不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掌握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理解共轭酸碱对的含义和关系。
3.非水滴定法的特点,溶剂酸碱性对溶质酸碱强度的影响,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溶剂的选择,常用指示剂及应用特点,4.沉淀滴定法的概念;掌握银量法原理、测定条件与指示剂的变色原理;5. EDTA及EDTA配合物的特点,酸效应、酸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掌握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判据和最高允许酸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掌握金属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
6.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分析结果的计算,指示剂的种类与变色原理;掌握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
二、一般掌握:1.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的含义。
2.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理解高氯酸与甲醇钠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了解银量法的应用。
5 .理解滴定曲线与滴定条件的选择,EDTA-2Na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四章电化学分析法一、重点掌握:1. pH值测量原理与方法;电位滴定、永停滴定确定终点的方法。
2.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其离子浓度的计算,掌握用二阶微商内插法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二、一般掌握:1 .理解玻璃电极的作用原理和特性、选择性电极的类型。
第五章光学分析法一、重点掌握:1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及影响因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电子跃迁类型及紫外光谱中的常用术语;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
3.红外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典型基团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般掌握:1.荧光分析法的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2.紫外、荧光和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与主要部件。
第六章色谱法一、重点掌握:1.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相对保留值的含义,色谱峰区域宽度的表示、分配系数;掌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 •物质分离的条件;掌握分离度R与塔板数n柱长L的关系及有关计算。
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一般掌握:1.了解气相、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第七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重点掌握:1.杂质的来源、类别及其限量检查方法与计算。
2.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一般掌握:1.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第八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重点掌握:1.丙二酰脲类药物的鉴别;典型药物如巴比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及硫代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
2.巴比妥类药物含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银量法与溴量法。
二、一般掌握:1.理解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2.苯巴比妥的特殊杂质及其检查。
第九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一、重点掌握:1.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典型药物的鉴别试验。
2.典型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检查;酸碱滴定法与亚硝酸钠滴定法。
3.酸碱滴定法、双相滴定法和亚硝酸钠滴定法。
二、一般掌握:1.理解双相滴定法与两步酸碱滴定法;对氨基水杨酸钠中间氨基酚的检查。
第十章胺类药物的分析一、重点掌握:1.本类药物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典型药物的鉴别试验与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的检查、苯乙胺类典型药物中酮体的检查;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酰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溴量法测定苯乙胺类药物。
二、一般掌握:1.理解非水滴定测定芳胺类盐酸盐药物与苯乙胺类盐酸盐药物、重酒石酸盐药物的原理和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与计算。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第十一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一、重点掌握:1.吡啶类药物、苯并噻嗪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2 .吡啶类药物的鉴别反应和异烟肼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3 .苯并噻嗪类药物的鉴别反应与含量测定方法:钯离子比色法、铈量法。
4.掌握苯并二氮杂兰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二、一般掌握:1 .苯并二氮杂覃类药物的鉴别反应。
第十二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一、重点掌握:1.生物碱类药物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及注意事项:非水滴定法、提取中和法、酸性染料比色法。
二、一般掌握:1 •理解生物碱的一般鉴别试验方法。
第十三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一、重点掌握:1•维生素A的三氯化锑反应;维生素A三点校正法测定的原理、方法与计算。
2 .维生素E的氧化(硝酸、三氯化铁)鉴别反应;维生素E中游离生育酚的检查。
3 •维生素B!的硫色素鉴别反应;掌握维生素B的非水滴定法、硅钨酸重量法。
4•维生素C的2, 6-二氯靛酚反应、裴林反应。
维生素C的碘量法测定原理与方法。
二、一般掌握:1 •理解维生素A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方法、结果计算)。
2 .维生素E的气相色谱法与铈量法。
第十四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一、重点掌握:1•掌握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四氮唑比色法、异烟肼比色法。
二、一般掌握:1•理解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红外光谱法鉴别和特殊官能团的专属性鉴别:酮基的反应、酚羟基的反应、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十五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一、重点掌握:1 •掌握以上三类抗生素的典型药物的鉴别试验,含量测定原理与方法。
、一般掌握:2 •理解各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第十七章 中药制剂分析概论本章内容一般了解。
第十八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一、重点掌握: 1 •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意义和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 一般掌握:1 •理解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
三、 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我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 _________________ 四部分组成。
_____________ 部分为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 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剂量以及储藏。
3、 药品质量全面控制,必须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环节严格分析检验,以确保用药的4、 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方面。
5、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 ______________ ,我国执行的三级标准6、 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7、 测定的准确度用 ___________ 来衡量,精密度用 ______________ 来衡量。
8、 某一方法测得的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称为 ________________ ,常用 ____________ 来衡量。
9、 由滴定管放出 24.06mlNaOH 标准溶液,其读数的绝对误差是 ________________ 。
10、 已知某物体的真实重量是 2.3281g ,现称量的结果是 2.3280g ,则它的相对误差为 ______________ 。
11、 当测量次数趋近于无限多次时,偶然误差的分布趋向 _____________ 。
其规律为正负误差出现的概 率 __________ ,小误差出现的 ____________ ;大误差出现的小。
12、 下列各数的有效数字是几位?24 0.0060 ________ ; 5.02810 ___________ ; 10.000 ___________ ; 1.0 10「5 ; pH=8.00; lgK=12.3 。
13、 相同浓度的 HCOOHNHCI 、NaHPQ 的酸性强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十八早一、重点掌握:1 •制剂分析的一般原则及结果计算(片剂、注射剂) 加剂的干扰及排除。
二、一般掌握:2 •理解复方制剂分析典型示例与测定方法的选择。
药物制剂分析 ,片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注射液中附(已知HCQQI的Ka=1. 8X 10-4;NH 的Kb=1. 8X 10-5;H3PQ的Ka仁6. 9 x 10-3;Ka2 = 6 . 3x 10-8;Ka3= 4 . 8x 10-13;)14、用滴定度表示溶液浓度时,若T KOH/ HAc= 0. 001254 g/ml,则表示滴定时每消耗。
15、有机碱的氢卤酸盐,用非水高氯酸滴定前需加入 ______________ ,其作用为_________ 氢卤酸带不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