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六年级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目。

语文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自主进行阅读是阅读指导课的关键,这次集体备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蒋楠楠:阅读指导课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阅读习惯进行指导与渗透,激发阅读兴趣比读一本书重要。

刘智慧:阅读指导课也要设计多种形式,让课堂教学行为紧紧围绕《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吴秀丽:课前安排学生利用课间,午休时间读这本书。

课堂上让学生展开汇报可提高课堂效率。

吴秀洁:从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突破,让学生感受这本书的魅力与精彩。

张继芳:从课件上吸引学生目光和注意力,把课件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力争直观,形象,事半功倍。

沙山子小学杨晓玲
一、阅读目的:
1.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宾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二、课前准备:
到图书馆借阅笛福的最有影响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读并摘抄。

三、教学过程:
(一)1.生简介搜集的“读书”名言。

2.介绍拿到一本新书先关注哪些方面。

封面---前言--目录—正文
(二)1 .小组抢答题:鲁滨逊漂流记的简单情节。

2.说说《鲁滨逊漂流记》故事的主要内容。

3.结合图片,说故事情节。

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找书中相关句段读一读,说一说。

4.请学生简要地介绍本书的次要人物。

课件出示句段:生读一读,猜猜是描写谁的。

5.敢于冒险的鲁滨逊变成硬汉,英雄的代名词,从鲁滨逊生上你受的哪些启发写在书的扉页上勉励自己。

6.各国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

课件出示。

7.读书方法交流介绍。

(三).小结本节内容,送给大家一首诗共勉。

《阅读,终身的承诺》课件
(四).总结本节收获,指导同学在成长岁月中与书为伴。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沙山子小学杨晓玲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会阅读的孩子会更成功。

本着‚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理念,结合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经典阅读‛活动,开发属于我校名著导读的教学模式,我们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世界名著的阅读指导课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由我对六年级学生在4月12日教研活动日进行授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品。

小说主要围绕鲁滨逊历险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挑战,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课后能更有效地阅读,在课上我在处理教材时对‚读懂‛做了一些趣味抢答,巧妙地将小说阅读方法、学做摘记等方法渗透于教学,潜意识地教给了学生多维阅读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在动手中操作、在自主中尝试。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
1、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如何展现鲁滨逊的性格与精神的。

2、品读原著精彩片段,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鲁滨逊面对困难沉着、镇定的态度,以增强自己与困难做斗争信心与勇气。

3、重点:快速阅读小说缩写和原著精彩片段,了解小说大意,体会鲁滨逊这一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4难点:在故事情节的把握中,联系生活体悟会生存的价值。

(二)教法
小学阶段整的阅读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上,引领他们从课内一篇文章的阅读向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拓展。

为此,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激活阅读兴趣,驱动自主阅读‛的阅读思想设计教学,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采用了共读妙语、交流感受、示范引领、自主体验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分享阅读的积极性!特别是趣味抢答,我‚以猜小说基本情节、最感兴趣的内容‛的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激发阅读兴趣,课外自主阅读种子很自然地撒在学生的心间。

(三)学法
要实现学生会读书,我认为阅读指导课的‚读会‛和‚品读‛应该在知道大概内容,做到对感触最深的内容进行‚品悟‛即可,而非语文课内阅读的‚精读‛‚品读‛。

在教学中,学生带着阅读金钥匙‚和着音乐读一读、交流认知说一说、阅读期待说一说‛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尝试体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感受阅读与交流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课前,我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阅读时做边读边圈点勾画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观看精彩情节视频……但老师会提醒大家:直观的视频声像阅读只是更快了解作品的一种方式,但它不能代替文字阅读。

这样设计既尊重了学生心理需求,也为学生乐意阅读、享受阅读提出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有课前阅读的铺垫后,在这节阅读指导课上就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激发阅读兴
趣,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介绍拿到一本新书先关注哪些方面。

封面---前言--目录—正文。

让学生从众多书籍中挑选自己喜欢,适合的书。

由生简介搜集的‚读书‛名言,旨在从名言中感受读书的益处,激发自主阅读积极性。

二1
各组将《鲁滨逊漂流记》的简单情节设计的抢答题在不同组间竞答,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2接着在小组间简介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检测课外阅读的效果。

3教师出示名著图片,让生猜故事情节,结合名著中得相关句段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

4由主要人物过渡到名著的次要人物,出示课件,生猜猜描写的是谁。

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读小说不仅要关注主要人物,还要留意次要人物。

5时至今日敢于冒险的鲁滨逊变成硬汉,英雄的代名词,从鲁滨逊身上你受的哪些启发?写在书的扉页上勉励自己勇于战胜困难。

5课件出示课外阅读方法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更高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三小结本节内容,送给大家一首诗共勉。

课件出示《阅读,终身的承诺》教师有感情诵读。

起到课已尽而读书不尽的效果。

四总结本节收获,引导同学在成长岁月中与书为友,与书为伴,让语文因课外阅读而精彩无限。

总之,在语文的课外阅读中,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推荐者的角色,只有在学生心中播下书香的种子,才能不断向他们传递书香、传递热情,才能有效地驱动学生自主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刘智慧: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

对于这么长的课文,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呢?杨老师首先就是引导学生把它读短。

概括能力是思维加工的能力之一。

经过思维加工,才能整体把握,长文读短、“厚书读薄”,没有这种加工能力,阅读只能停留在感性阶段,不可能获得深入、全面的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概括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本堂课中,杨老师就非常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比如,读“梗概”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情、主要经历把它读成几句话…
蒋楠楠: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

在读精彩片断时,杨老师引导学生划出描写鲁滨孙内心的孤独感和绝望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批注。

现在的学生,不能潜心读书是最大的缺点。

指导学生写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学生潜心读书的方法。

所以,这一做法,很值得借鉴。

吴秀洁:从教学内容看,杨老师教的不仅仅是这篇课文,还拓展到阅读名著上,力求达到了“感受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的目的。

今日引导学生读这篇课文,是为了激励学生明天去读更多的名著。

课堂气氛可以在活跃些,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吴秀丽:老师都很注重孩子的读,引导孩子不断地在读中去体会,在读中来感悟。

杨老师执教的《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在品读的过程中自然眼前浮现了文中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读书有了收获。

张继芳:这节课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用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如果对精彩情节能播放视频效果更好。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沙山子小学杨晓玲
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我校开展了语文校本课程“经典阅读”活动,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生活中学语文。

结合教材的特点与《课标》的要求,2014年四月十二日我将本课教学设计成“阅读指导课”:教师在小组间收集读书名言,激发读书兴趣。

课前布置名著阅读,做摘抄,结合精彩故事情节进行抢答。

这种设计旨在于激发全班同学读书的热情,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虽然上课前期准备做好了,课堂上的展示变得有条不紊,名言展示,故事情节抢答,人物形象分析,得到启示,教师总结……但上完后发现,课堂上虽然有小组合作学习,但参与的广度不够,课堂上前松后紧,安排不够紧凑。

没有调动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勇于展示的只局限于两个组。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发挥与调动。

今后这些不足要竭力改正,让语文课堂成为智慧的摇篮。

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中品味书香,滋润多彩童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