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选讲概要
【5】贰:有二心,不专一。这里是使动。 【6】言古者:当为“言谈者”。
常见的介词“以”有两种用法:
(1)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左传· 僖公四年》)
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用。
(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卫灵公》)
以:介词。引进原因。因为。
【2】禁:名词。禁令。
弱不禁风
情不自禁
【4】侠:游侠。
【3】文:指古代文献经典。 【5】离:通“罹”。触犯。
殆:危险。
【6】分:情分,情谊。与后文“仇雠”相对。
仇雠:仇人,冤家对头。
Qiú 配偶 报答;校刊;匹敌
【7】非……则:固定句式。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
“從者,……皆非所 以持国也。”是什 么句式?
不是……就是 【8】衡:通“横”。
【9】事:事奉,侍奉。
【10】所以持国:用来保持住国家的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韩非子的思想
(一)韩非“集大成”的法家思想。
郑国子产作刑书,魏国李俚作《法经》,申 不害提出重术,慎到提出重势,商鞅提出更法。
韩非在前代法家学派诸家学说的基 础上,集其大成,提出以法治为中心的, 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 定法》) “人主欲将禁奸,则审合刑名。”(《韩非子· 二柄》)
报:报复。
报:泛指书信。
(5)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 在吾侧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20】夫之直臣,父之暴子也:判断句。
(1)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2)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诗经·邶风·终风》)
暴风骤雨
(3)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史记·淮阴侯列传》)
(4)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 暴人禾。 (《史记·淮阴侯列传》) (5)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
【11】未:衍文。
实:实际行动。
【12】举:与后文的“献”相对应。 图:地图。 委:托付,交付。 《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 吏。”杜预注:“委,属也。” 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 之事,愿举国委大王。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13】效:献。 请:请求,这里有请求发落的意思。
兵:衍文。 未:衍文。
【16】之:这种,这样的。
【17】以:动词。依靠。与下文的
“恃”同义。
【18】距:通“拒”。
贵:以……为贵。
【19】属:侪辈。指同一类人。 今死事之孤饥饿于道路,而优笑酒徒 之属乘车布丝。(《韩非子·诡使》) 【20】介士:即甲士。 【21】所利:获得利益的人。 【22】所用:国家要用的人。
【23】服事者:动词。从事各种工作的人。 【24】简:简慢,怠慢。荒废。 【25】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26】是:这。 这就是社会混乱的原因。
判断句。
【25】“奸”和“姦”的区别 【26】上闻:闻,使动用法。 上,宾语前置。
【27】若是其异:即“其异若是”。 【28】举:通“誉”。称赞。 【29】致:使……至。求。 【30】幾:通“冀”。期望,希望。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 君,如望岁焉,日月以幾。”
倒装句。
杜预注:“冀君来。”陆德明释文: “幾,音冀,本或作冀。”
《礼记· 月令》:“(仲冬之月)省妇事, 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 《后汉书· 皇甫规传》:“(孝顺皇帝)后遭奸 伪,威分近习,畜货聚马,戏谑是闻。” 李贤注: “近习,诸佞幸亲近小人也。 【6】请:请托。 用:施行。 致尊:获得尊重。
【7】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楚辞· 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 圣之遗教。”王逸注:“执节守度,不枉倾也。” 【8】高價:当为“商賈”之误。
第三段
【1】家:名词作状语。每家,家家。
【2】兵:前一个指“战事”,后一个指“军队”。 【3】被:通“披”。 表原因的判断句。 【4】言:指空洞无用的言论。 【5】无用:指对提高国力无价值的人或物。 【6】从:跟随。
【7】耕之用力,战之为事:之,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得以:即得到。 【9】耕之劳,富之实,战之危,贵之尊 【10】是以:因此。
故:连词。则。
【10】乎:介词。 当:适当、恰当。 否:与“当”相对,指不当。 【11】诛罚不必其后:诛罚没有 一定在事败之后施行。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史记· 商君列传》)
【12】外事:指外交事务。
【13】王:名词作动词。 【14】强、治:一对相对概念。前者指国家强大, 后者仅仅指国内安定,还达不到强大的地步。 【15】责:求。
(4)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 亡燕,燕故亡齐。 (《战国纵横家书》)
故:副词。必定,一定。
(5)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山海经· 北山经》)
故:连词。于是,就。
(6)燕人无惑,故浴狗矢。
(《韩非子· 内储说下》)
故:连词。反而。
(7)当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 臣之不事君也,故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 祥者。 (《墨子· 天志中》)
五蠹
蠹:蛀虫。
本篇节选自韩非《韩非子·五蠹》。 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 1.学者 (指战国末期的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 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 附贵族私门的人),5.工商之民。韩非 曰: “此五者,邦之蠹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尽数》)
第一段
【1】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用……。
【14】实:实际行动。 【15】敌大:与大国为敌。 【16】存:指自己的国家得以生存。 【17】交:当是“敌”字之误。
【18】为强国制:被动句。 【19】拔:含有被动的意味。
第五段
【1】外权:国外的权势。 【2】市:买。 市官:指猎取官位。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3】内重:国内的权势。 【4】事成则以权长重:指事强成功后, 就可以凭借外权在国内获得重用。
第四段
【1】不然:不是这样。 【2】士民:指儒士、游侠。 【3】为势:造势。 【4】纵恣:肆意放纵。(依《汉语大词典》)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 观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称:即“行”。
称兵,即举兵。
《左传·宣公十六年》杜预注:“称, 举也。”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韩非子简介
韩非,即韩非子(约 前280 ——前233),战 国末期韩国人,思想家 荀况的学生,先秦法家 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 想家、散文家。
韩非子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见韩国日益削弱, 屡次向韩王进谏,主张变法图强,但终不被 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说道”,便发 愤著书,作《孤愤》《五蠹》《内、外储》 《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其书传到秦 国,甚得秦王赏识,后韩非至秦,被同学李 斯等人陷害,死于狱中。他的著作收集在 《韩非子》中,共22卷55篇。
【12】坚:坚固。使动用法。
【13】拔: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孙子兵法·谋攻》) 《汉书·高帝纪上》:“攻砀,三日拔之。” 颜师古注:“拔者,破城邑而取之, 言若拔树木,并得其根本也。”
【14】美:以……为美。
【15】荐:通“搢”。插。 绅:衣带。 搢绅:插笏板于衣带间。后转为名 词,也写作“缙绅”。
第七段
【1】称:称道。 【2】籍:通“藉”。即凭借仁义说教来称道 先王之道。 【3】盛:华美。这里是使动用法。
盛装出席
今女衣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 孰肯谏女矣! (《荀子· 子道》)
【4】疑:迷惑,惑乱。 《战国策·秦策二》:“夫以曾参之贤, 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 也。”
姚宏注:“疑,犹惑也。”
【11】事:从事。
【12】智:智力或脑力劳动。指文学 或言谈之类的事情。
【13】世之所以乱:社会混乱的原因。 【14】以法为教:把法令作为教化的内容。 【15】以吏为师:把官吏作为老师。 【16】捍:通“扞”,干犯,触犯。 《荀子·强国》:“白刃扞乎胸, 则目不见流矢。”王先谦集解引王念 孙曰:“扞之言干也。干,犯也,谓 白刃犯胸,则不暇顾流矢也。”
(《韩诗外传》卷二)
【14】之:“人”字之误。(据日本松皋圆《韩非子纂闻》)
【15】直躬:直身而行的人,即品行正直的人。 一曰:人名。 【16】谒:禀告,报告。 “谒之吏”属于什么句式?
【17】以为:认为。
【18】直于君:对君直。 曲:不直。指不孝。 【19】报:判决。
曲于父:对父曲。
罪:治罪。
希望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
【9】故:连词。犹“则”。
(1)兔丝故无情,随风任倾倒 。(李白《白头吟》)
故:副词。本来。
(2)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 而龟故生。 (晋葛洪《抱朴子· 对俗》)
故:副词。仍然,还。
故:副词。特意,特地。
(3)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 也。
(《吕氏春秋· 制乐》)
(《晏子春秋》)
(6)暴虎冯河。
(《论语·述而》)
暴:徒手搏击。
【21】从:跟随。
北:二人相背。引申为军队败走。
《玉篇·北部》:“军败走曰北。”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 北勿从。(《孙子兵法·军争》)
甲
【22】莫之养:宾语前置句。没有人养活他。
【23】上:使……居上位。 【24】背臣:即叛臣。
篆
(1)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
经·大雅·抑》)
报:报答,报酬。
报:告知。
(2)庙成,还报孟尝君。(《战国策·齐策》)
(3)韩昭侯使骑于县。使者报,昭侯问曰: “何见也?”对曰:“无所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