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概论》第一次作业一、单选1、教材编排上倡导百科全书式读本的是:()A 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查斯特2、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A《教育漫话》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大教学论》3、90年代初,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席卷世界时候,一个新的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A:知识生产 B:知识分配 C:知识经济 D:高科技4、()的课程设计注重儿童自身的兴趣需要。
A 社会改造主义 B人本主义 C 进步主义 D 结构主义5、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用()取代了教学大纲。
A:教学计划B:教材纲要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6、真正在课程设计中重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把它作为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始于()的《课程》和《如何编制课程》两部著作的问世。
A 、波比特 B、泰勒 C、怀特海D、麦柯尼尔7、传统的学校教育是()课程统一天下。
A、综合B、分科C、活动D、选修8、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课程内容即活动9、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是-------A 中央集权式B 地方分权式C 混合式D 未形固定模式10、以下不属于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的是()A 、教师 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目的11、赫尔巴特全部教育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教育问题 B哲学问题 C教学问题 D学校管理问题12、英国学者劳顿(Lawton)认为课程是:()A目标B经验C活动D社会文化选择13、江泽民同志指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
”A:创新B:知识C:科技D:信息14、()在《课程概念的冲突》一书中清楚说明了课程取向的作用。
A、艾斯纳B、瓦轮斯C、泰勒D、 A 和B15、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是课程的()。
A:开发者 B:执行者 C:传递者 D:服从者16、一下哪个不是艾斯纳阐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A、行为目标B、生成目标C、问题解决目标D、表现性目标17、16世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方法。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18、()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9个原则A、泰勒B、巴恩斯C、窦尔D、塔巴19、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列出并规定:“普通高中的讲和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是哪一年?A 1986年B 1992年C 1996年 D 1999年20、新教育坚持()中心说。
A 、教师B、学生C、教材21、倡导高难度进行教学的是:()A布鲁纳 B根舍因 C赞科夫 D查斯特22、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的是:A泰勒 B劳顿 C蔡斯 D斯宾塞 E麦唐纳23、走向知识经济的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因此,()便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点。
A:义务教育B:科技进步C:全球化教育D:终身教育体系24、()课程设计取向认为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最有价值的学科的教学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
A、认知过程取向B、人本主义取向C、学科理性主义取向D、技术学取向25、教学是有一定的社会性的,课程标准体现()需求,属于()课程文件。
A:国家B:地方C:学校D:管理26、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A、泰勒B、布卢姆C、布鲁纳D、派纳27、()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28、“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组织课程内容。
A、序列B、横向29、地方课程的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这种设计体现了地方课程的--------特征?A针对性 B时代性 C 地域性 D 探究性3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要以()经验为主。
A 间接、B、直接二、多选1、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突出的特征:()A 知识经济更加强调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B 更加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 高科技和智力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D 知识经济成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2、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A 认知B 情感态度C 动作技能D 意识3、当前的课程管理体现出()--------等趋势。
A 民主化B 规范化C 弹性化D 整合化4、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中至少包含下面几个方面的含义。
()A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B倡导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更充分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C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D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5、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弊端:()A 过于强调单一、被动、灌输知识B 学生形成被动、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C 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丧失D 难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难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6、有关教学模式正确的说法是()A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抽象化。
B 教学模式最早是由乔伊斯和韦而等人提出的。
C 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复杂性、整体性的特点。
D 个别教学经验经过概括、整理、系统化为教学模式可能被进一步提高到教学理论层次。
7、下列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组织的包括()A 特朗普制B 道尔顿制C 分组教学制D 文纳特卡制8、下列属于教学辅助形式的是()A 班级授课B 个别辅导C 复式教学D 现场教学9、纵观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的基本课程改革理念是:()A: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
B: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
C: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
D: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10、新课程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加强()。
A:开放性B: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性11、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应该具有如下的性质:()A:可评估性 B:可理解性 C:可完成性 D:可伸缩性12、世界各国的课程管理大致有几种模式。
()A 中央集权型B 地方分权型C 混合型D 校本开发型13、以下符合课程管理概念的是--------()A 分级管理B 多个主体C 手段多样D 管理全面14、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A在接受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B 在发现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C 接受学习方式和发现学习方式是绝对对立的,不能互补D从教学实际上看,接受学习方式和发现学习方式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15、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A 创新能力B 实践能力C 批判能力D 怀疑精神16、下列属于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式是()A 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B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C 八字教学模式D 六课型单元教学17、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 讲授法B 讨论法C 读书指导法D 练习法18、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A教育性教学思想B教学心理化思想C活动原理D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理论E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思想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都是围绕人的培养来设计和确定的,这一培养目标也是()和()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基础教育担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
A:邓小平的“三个面向”B:江泽民的“三个代表”C:党的“四项基本原则”D:党的“改革开放策略”2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的目标有:()A: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B:开设学科课程的同时强调课程的整合,设置综合课程。
C: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D:注重学习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E: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F: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1、课程标准的作用:()A:指导教材编写。
B: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指导教师组织教学。
C: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课程本身。
D: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22、确立课程目标要综合考虑()。
A:学生 B:社会 C:学科 D:教师23、地方课程----------()A 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B 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C 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D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24、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通常包括:()A 明确理念B 需求分析C 资源评估D 优势评价25、自主性学习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含义()A 主动性B 独立性C 开放性D 元认知监护的学习26、凯洛夫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A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B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C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D共产主义教学目的论E兴趣与自发原理27、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A学科B经验C目标D计划E活动28、课程论在当代主要有以下几个课程论流派:A要素主义的课程论B结构主义的课程论C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论D斯腾豪斯的课程论E人本主义的课程论三、简答1、简述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2、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定义。
3、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有哪些?4、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5、如何理解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6、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7、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8、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9、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包括哪些基本特征?10、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是什么?11、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有哪些?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3、简述卡斯威尔和坎伯尔对学校课程的基本主张。
14、简述赞科夫的教学原则。
15、课程设计应遵循那些原则?四、辨析1.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陷入了“教师中心论”、“学科中心论”,因而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没有任何意义。
2.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对学生放松管理,让学生自己学习。
3.由于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设计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所以往往只有理论工作者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4.现阶段,我们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
5.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6.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关特点判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
五、论述1. 结合我国8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的历程,分析历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取向上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