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有企业与经济全球化毕业论文

中国国有企业与经济全球化毕业论文

中国国有企业与经济全球化毕业论文目录序言 (1)一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发展特征(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2)(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征 (2)二, 国有企业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国有企业的定义 (3)(2)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3)三,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双重影响 (4)四,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国有企业所采取的措施(1)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出发,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6)(2)围绕制度创新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原有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造 (8)(3)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10)(4)重视人才和技术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序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国应深入研究其发展特征和应对措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实现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使国有企业融入国际竞争行列。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是扫除障碍的结果。

为了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了经济全球化行列。

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对国有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经济全球化下人才和技术竞争更加激烈。

在世界围,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也不例外。

人才和科学技术成为竞争的焦点,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把劳动生产率推向新的高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经济的全球化。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其目前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垄断地位,网罗人才和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垄断。

这些都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这一点毫无疑问。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发展态势,国有企业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沉着应对经济全球化,势在必行!我国国有企业面对这把“双刃剑”一定要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正确定位国有企业,进一步理清二者的关系,全面挖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影响,既要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成功,也要正视所存在的不足,做出正确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实现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使国有企业融入国际竞争行列。

-1-中国国有企业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国应深入研究其发展特征和应对措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实现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使国有企业融入国际竞争行列。

一 ,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发展特征(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对经济全球化的涵义,无论国还是国外,现在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界定。

不同的国家、组织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的界定。

但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

经济全球化最一般的含义,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扩和全球化联系,是资本、资源、信息、贸易的全球共享与优化组合。

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全球化就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围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经济态势。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方面,在世界围,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围建立了规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围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最终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它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及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发展空间最大化。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甚 -2-至灾难,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代价。

同时,也导致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对各国经济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二 , 国有企业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国有企业的定义一般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指的是国有独资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国有企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两重属性.由于国有企业存在法律的特别性、产权关系的特别性等,可以判断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是特别企业.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从性质上看,国有企业是一种兼具有公法人与私法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特点的特殊法人;从经营制度看,国有企业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显著特点。

中央企业是我国国企的主力军。

在我国,按国有资产的用途,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在经营性资产中,按政府的管理权限,可以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

(2)国有企业的重要性1.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国有企业对GDP的贡献率约占30%左右。

中国国有企业在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各类企业总人数中国有企业在业人数占了近四分之一,在国家各项税收中国有企业占了二分之一还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了约63.6%。

我国国有企业一方面是由国家代表人民作为所有权主体,另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就注定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具有超经济强制性的产权特征,国有企业必定是党、政、企三位一体,既担负着政治职能、行政职能,又担负着经济职能;既要追求经济目标,又要实现政治目标、社会目标。

2.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旧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现代工业的产值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组建了最初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与此同时,为了迅速改变长期贫困落后的状况, -3-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封锁,党又提出了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为此,国家集中财力、物力,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企业。

仅“一五”时期,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

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

在二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国有企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有经济获得了稳步发展,展现出新的风采。

国有企业始终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线有所收缩,但仍在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国有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一直占据绝对优势。

金融、铁路、电信、航空、石油、冶金、电力等关键领域,基本都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部门,冶金、化工等原材料行业,汽车、机械、电子、石化等支柱产业,国有企业都占有支配地位;我国钢、煤、化肥等重要工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发电量和原油、化纤产量等位居世界前列,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生产的。

国有企业为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的主要贡献者。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税率和上缴所得税占实现利润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目前,国家财政收入有55%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利税。

同时,国有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吸纳者。

目前城镇就业人员的70%是由国有企业和其他国有单位安置的。

国有企业还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历史上国有企业较多地承担了指令性计划任务和不合理价格的负担,保证了各项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其他经济成分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农业。

可以说,没有国有企业的承担和支持,就不可能取得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和 -4-发展的成就。

国有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是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度值增长了15倍多。

其中,国有企业占有主要份额。

截至19 98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2万多个,实际利用外商投资 2700亿美元。

其中,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截至1998年底,我国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8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84亿美元,基本是由国有企业对外签订及完成的。

在1998年美国《工程新闻杂志》评选出来的世界最大 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我国企业占30家,全部是国有企业,其业务围遍及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有企业为形成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基本经济依据。

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国有企业可以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政府也难以用其他间接手段来实现的社会政策目标,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有经济的壮大和成长,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双重影响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建设先进的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会促进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所有创新的基础,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促使员工解放思想观念、主动参与改革,以合理调整企业外的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在动力、促进企业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经济全球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跨国公司和国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的先进企业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