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危险品船舶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在运输过程中它容易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环境污染。
危险品船舶的安全运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笔者分析了危险品船舶运输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危险品船舶;事故原因;对策
1引言
危险品船舶运输具有载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海洋覆盖达地球表面的71%,船舶运输无疑是社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主要运输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中应用危险物质的品质和数量大大增加,需要船运的危险品数量也随之大幅度增长,由于船舶载运危险品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各国政府普遍开始重视海上运输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以消除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或使危险品的运输成为可能。
危险品由于自身的危险性,在运输途中若发生交通事故或泄漏事故,不仅容易造成船舶损毁、人员伤亡,而且会引发燃烧、爆炸、腐蚀、毒害等严重的灾害事故,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环境污染。
我国历来重视对危险品的管理,200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的《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条例》,还有《港口法》、《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交通部2003年9号令)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交通部2003年10号令)在2004年1月1日同时生效,都是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主要的法律、法规依据。
为了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笔者旨在对危险品船舶运输中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以引起有关单位、人员的重视,做好危险品船舶的安全运输工作。
2危险品船舶运输中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
2.1人的因素
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指由于人的严重不安全行为,通常说是人的失误而引起事故的发生,据统计水上交通事故80%是人为因素,从事危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如船员、装卸管理人员、申报人员,其中有不少人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低。
从业人员对危险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违章运输,甚至非法运输;对所装运的危险品的危险性也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点常识都没有。
一旦货物发生泄漏或引起火灾等事故他们就不知如何处置,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扩大。
还有些驾驶员责任心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对有关危险品的安全运输的规定缺乏了解;疲劳驾驶,盲目驾驶、冒险航行、超载,船员配备不足,不使用安全航速,不遵守航行规则和有关规定,还有的酒后驾船舶。
这些都极容易引起碰撞、搁浅、火灾、爆炸等水上交通事故。
还有的装卸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野蛮装卸,不按规定装卸,都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灾难。
2.2船舶的因素
船舶设计、建造、营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既要设计符合稳性、抗沉性要求,又要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如果船舶不具备以上基本性能就适应不了特殊的航行环境。
没有适航的船舶,再好的驾驶技术,不论怎样遵守规章,事故都是难免的。
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状况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船舶技术状况的好坏,是危险品船舶安全运输的基础,如果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船舶安全,导致事故发生。
2.3外在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往往构成事故的偶然事件。
外界因素实际上是环境条件,船舶会遇到风、雾、雨,或遇到航道变迁,或枯洪水等环境。
走船离不开水。
由于水文气象影响,风流、涌浪、雾、雨、雪等自然因素,将直接作用船舶,如果不能采取想适应的操作方法及避让措施,船舶安全就要受到威胁。
航道宽度、弯曲度,水深情况及流量、流态、流速发生变化,航道障碍分布、航标的设置、通航密度等因素,对船舶的对遇、横越、追越的安全有直接的影响。
在沿海,离岸十海里左右的水域内最易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等事故。
2.4装运条件因素
运输危险品的装运条件如包装、配装货物等因素对事故发生也有影响。
危险品包装是保护产品质量不发生变化、数量完整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安全运输的基本条件之一。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包装容器强度不够,或者包装衬垫材料选用不当,可能导致容器破损,化学物料泄漏,引发事故。
在配装货物时,有的将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品不按规定进行正确隔离和积载,或者将灭火方法、抢救措施不同的物品混装在一起,万一发生泄漏就有可能因为混装而引发更大的灾难。
2.5安全管理因素
事故的直接原因虽然是由于人、船舶、环境等因素引起来
□中山海事局陈振昌
浅谈危险品船舶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47
珠江水运2007/7
的,但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却是管理不善和管理上的缺陷。
3.对策
从上述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船舶事故预测预防中,主要是研究船员的不安全行为和船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而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消除和控制船员的不安全行为上。
预防危险品船舶事故的措施很多,下面侧重在人员和危险品包装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3.1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危险品运输存在较大危险性,为维护公共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国家对危险品运输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如果船员对有关危险品管理法规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理解的不透,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一些违章。
因此公司要加强对船员的培训教育,采取自学、集中宣讲的形式,一是让船员学习和掌握有关危险品管理法规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船舶载运危险品管理要求的变化和增加部分要重点掌握;二是提高船员掌握相关国际公约的水平,有关危险品管理法规中多处提到了《国际海运危险品规则》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等公约的要求,明确船舶装载危险品要符合公约要求,因此要组织船员学习与船舶载运危险品相关的国际公约,如《国际海运危险品规则》、《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等公约,并及时跟踪了解公约新的修订内容等。
这样船员在运输危险品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遵守法律意识,避免出现载运危险品船舶被滞留、延误和处罚,各项措施到位,确保运输安全。
危险品运输容易发生事故,而事故发生与人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还应注意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危险品种类多,而且各有各的危险性,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方法也不一样,所以有关企业针对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组织船员、装卸人员、申报人员等进行学习。
使其熟练掌握本系统经常接触到的危险品的危险性等知识及安全运输的具体要求,万一发生事故应知道如何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
还应组织他们学习必要的劳动保护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2选择合格的包装容器,正确装运货物
不同的危险品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在装运货物对,要针对其特性,选择合格的包装容器,根据有关危险品管理规定,用于危险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主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的才能使用。
危险品要有适合于水上运输的包装。
根据需要采用外层包装、内部包装和衬垫材料,防止由于储运过程中因气候、温度、湿度、动态影响和堆压等因素而造成包装损坏的货物外逸。
包装材料应不致对所盛货物造成不良的化学影响。
包装及其容积应与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相一致,并按试验规范分别经过相应的坠落、堆积、渗漏等试验。
装运危险品时还要按要求进行危险品积载、隔离,不能混装混运,还要按照船舶危险品适装证书规定的货物装载运输。
配装货物时,特别是使用可移动罐柜、集装箱、货物托盘、等“运输组件”装运危险品,应注意货物与运输组件的结构构造和装置相适宜,堆码要牢固。
要能经受住水上运输的正常风险。
应注意包装和衬垫材料,包装要牢固、紧密,特别是装运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的外包装一定要符合要求,如溴素应选用强度高,耐酸陶瓷坛盛装。
溴素包装衬垫材料要选用既能缓解冲撞、摩擦又具有吸附作用的无机难燃轻质材料,如可选用矿渣棉、岩棉、硅酸铝棉等。
3.3事先了解危险品的性质,做好运输准备工作,安全驾驶
运输危险品由于货物自身的危害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所以运输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配置明显的符合标准的“危险品”标志。
运输前承运人、船员须了解运输的危险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存在的危害特性,以及船舶运输、装卸作业的注意事项、安全措施,人员防护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害。
危险品船舶必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所以船舶开航前要仔细检查船舶状况。
特别要检查船舶的航行设备、操纵系统、航行信号灯、动力系统、消防设备等,看船舶是否灵敏可靠,船舶是否适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4建立应急预案,开展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船舶所有人或者其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建立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污染管理体系并实施,对危险品船舶编制关于水上交通事故、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应急预案以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并保证落实和有效实施;
3.5加强安全管理
一方面企业、船舶要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的,加强有关人员的管理,加强对船舶的自查,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品船舶运输管理,加强船载危险品申报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船载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强化现场监督检查,查处违章行为,消除潜在事故隐患。
危险品船舶运输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对社会公共安全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水平有限,笔者就只是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对这些事故的研究,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讨论,特别是对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如何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事故的危害,减少危险品对环境、资源的破坏,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
48
2007/7珠江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