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来词的吸收及影响剖析

外来词的吸收及影响剖析

外来词的吸收及影响标签:流行语外来词大学生汉语外来语Borrowing/Translation of English Words/PhrasesTendency of Borrowing English Words/PhrasesCase Study: 分析近年来我国流行语中英语词汇进入汉语语境的现象和趋势No.12006年流行语小结(略)No.22003年流行语小结博客嚷嚷已久的博客,终于靠一个叫木子美的女子普及了。

“博客”英文:weblog或blog,即网络个人日记。

博客日记解放了写作,纵容了人性,是对传统写作方式的一次颠覆,其自由、自我、自爱,无所顾忌的开放姿态和近乎"残酷"的真实诉求,令网络虚拟社区和现实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悄然崩塌。

博客还让能写字的女青年有了威胁男青年的新手段。

她们翻翻眼说:再闹,再闹就把你写进我的专栏里!此言一出,对方立即偃旗息鼓,并作无比惊恐状。

小私小资已经土了,现在流行小私。

所谓小私,实则是大王主义:我要最贴心的,我要最适合的,我要只属于我的!拥有自己的私人发型师、私人营养师、私人健身教练、私人购衣指导等等,只要价格能接受,什么都可以私。

无间“无间”出自《法华经》等佛经,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之一,也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

是非不分、罪孽深重的人就会被打落无间地狱,无间断地受苦。

这个生僻的佛经词语,因为电影《无间道》三部曲而在2003年大热起来,导致现在什么东西都开始“无间”了,“无间体验”、“无间网”,“精装无间追女仔”……不知所云,确实时髦。

现在不趁热说,等明年流行“不二法门”后,“无间”可就落伍了。

第四种关系一生中有几种关系是你不能选择的﹖你不能选择是谁生的,也不能选择生谁,同学关系也具有某种不可选择性——你无法选择“同桌的你”——樱桃小丸子想跟每年去夏威夷度假的花轮同学同桌,老师偏偏给她安排在挖鼻孔成瘾的家伙旁边。

在亲人、同事和朋友关系之后,同学这一社会关系的效用,在感情上、在理智上得以延展和开拓。

所谓"同学少年",远不止一张发黄的毕业合影,同学是一张难得的人际网络,乃至于有可能成为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同学关系的价格定律是:MBA同学层次越高,关系网的价值就越高,学费也就越高。

KidultKidult现象或许就是哈里•波特系列大卖热卖的社会原因吧。

人过中年,却依旧饱含热情地积极参与分享青少年的文化产品,人们拒绝长大,做成年人难、叫人烦。

P-book现在的书分“P”和“E”:“p-book”等于“paper book”,用纸做的书,“e-book” 或“ebook”就是“electronic book”,即电子书。

据专家说,再过两年,如果说到书,你只说一个“book”,别人可能根本搞不懂你说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必须具体说是“p-book”还是“e-book”。

Oh! My God!好复杂啊!Thumb Culture“Thumb culture”拇指文化,以前一直认为中指是人十个指头中最有用的一个手指,但现在,它的地位似乎被拇指取代了。

拇指文化--打电脑,发短信,玩PDA,拇指才是当代最有用的“finger”。

THINKER“THINKER”是一种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方式,“THINKERS”也不想生小孩,也要求有优厚的收入,但不同的是,他们还追求和梦想着要提早退休,也就是“Two H ealthy Incomes No Kids Early Retirement”。

IF一族中产们还没完全在中国站稳脚,另一个生活概念——“IF”一族国际自由人,“international freeman”又诞生了。

这个概念是由"表演英语"创始人刘克亚先生提出的。

“IF”一族是那些在世界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个性自由地选择工作、居住和旅游度假地的一群人,最大的特点是有能力、有闲钱也有兴趣自由出入于各国大门,至少通晓一到两门国际语言,有特殊的时尚脸谱,他们常常拥有不同的装扮格调,融有东西方时尚元素,让外人看了很眼馋。

白骨精“如果我姓白,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就给他(她)取名叫白骨精。

”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卧薪尝胆地当着“影帝”或“影后”(掌管影印机)就是为了早日成为白骨精。

白骨精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妖精,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白领、骨干、精英。

白骨精们具备高学历、高素质,白领是他们的最低形态--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用各种最新款数码产品武装自己。

No.3“WTO”等外来语将正式加入现代汉语词汇 2001年12月09日10:48 新华网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实习生史海涛) “WTO”、“世界贸易组织”等一批近年来出现并逐渐被普通中国人所熟悉的新词和外来语,将被收入修订中的《现代汉语词典》。

这部词典的编撰机构——北京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修订中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增加一个“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新意”附录,增收近2000条新词,其中将包括大量的外来语。

据介绍,这部词典(目前是1997年修订本)是当代中国最流行、最权威的词典之一,主要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

如此大规模地吸收外来语,在这本词典还是第一次。

同时被收入的还有按揭、克隆、暗物质等词汇。

《现代汉语词典》编撰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专家晁继周说,这些外来语大部分来自科技、物质领域。

他说,吸收一个外来语一般有两个标准,首先是这个词已经全民通用,其次是要已经使用较长的时间。

比如中国加入WTO谈了14年,中国人对这个词已经非常熟悉,它进入词典,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

晁继周说,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人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国正处于外来语大量涌入的又一个高潮时期,使用外来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杨润陆说,汉语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外来语进入汉语后马上就会被改造,如三明治等词。

即使是那些外语字母词,如WTO、CT、B超等,其发音都已经是现代汉语的发音,而且进入之后,还会不断地被改造,CT在一些场合就被写成“析体”,做B超检查在中国农村则常被“翻译”为通俗的“超一超”。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的工作人员称,外来语是中外交流的产物。

现在新事物大量进入中国,往往来不及起汉语名,有些甚至连音译也来不及,所以经常采用外语字母缩写的形式。

至于这些词今后是否仍以这种形式存在于汉语当中,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No.4中国百姓蓝皮书:10大流行语反映社会嬗变一项由全国2000多位青年网民参与、名为“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的网上评选活动揭晓。

参评者在众多候选词语中选出十大流行语排行结果是:(1)9•11;(2)本•拉登;(3)申奥成功;(4)入世;(5)WTO;(6)翠花上酸菜;(7)出线;(8)QQ;(9)反恐;(10)Flash。

尽管入选的词语只有10个,但却从一种独特角度表现了2001年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第一,全球化背景下强烈的世界关怀与问题意识;第二,“中国年”里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感与发展期待;第三,网络时代的新奇迷恋与流行文化追逐。

作为一种流变着的符号表征,流行语总是最为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心理的变迁。

1993年《大学生》杂志曾举办了“大学生评选大众十大流行语”活动(样本数1104),其评选结果为:(1)下海;(2)申办奥运;(3)发;(4)大哥大;(5)第二职业;(6)电脑;(7)没商量;(8)说法;(9)发烧友;(10)学雷锋。

如果将这一结果与2001年的评选结果加以对照,社会及其心理变迁的程度与轨迹可以清晰地窥见一斑。

有一位学者将改革开放以来20年(1979-1999)最流行的新词汇总结为:中国特色、平反、一号文件、万元户、顶替、托福、乡镇企业、小康、国债、股票、倒爷、奖金、打工、艾滋病、炒鱿鱼、一国两制、赞助、甲A甲B、希望工程、下海、第三产业、迪斯科、回扣、跳槽、生猛海鲜、电脑、白领、兼职、大款、卡拉OK、快餐、休闲、减肥、打假、商品房、市场经济、转换机制、两个转变、东西联动、费改税、资本运作、资产重组、软着陆、降息、年薪、回归、知识经济、下岗、分流、按揭、克隆、上网。

而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流行语评选活动和有关研究的结果,人们轻易地就能挑出一些凸显这10多年社会与心理变化的流行语:下岗;抗洪;再就业;房改;世界杯;彩票;金融危机;泰坦尼克;上网;减员分流;知识经济;性骚扰;隐私;货币分房;数字化;酷;千年虫;盗版;拍写真;打假;贺岁片;新新人类;小资;闪客;唐装;名人畅销书;手机短信;韩流;酷毙了;哇噻;帅呆了;听证会;美女作家;黑哨;下课;美眉;足彩;零距离……。

开放社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行现象、时尚现象的不断出现,并且时常形成种种社会焦点。

流行语便是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流行现象,其议题和焦点的丰富性、新颖性、流变性都充分表明,当今的社会心理在总体上正朝着一种日益开放、多样、理性的方向迈进。

(《北京青年报》 2002年8月05日)No. 52001年高校10大流行词大学校园是一个各种思潮文化交汇的地方,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状态,他们是先进的,因为他们拥有知识;他们是封闭的,因为他们更多时间要学习。

新潮和保守在象牙塔里交织成新的现象,你可以从他们的流行语中了解许多。

本网做了一次2001年大学校园流行语言的调查,截止到2001年12月5日13点42分,共有1131人参与投票,最后的排名如下:得票254张得票率22.46%这已经变成一种生活了。

本来腾讯公司的OICQ软件是网上聊天用的,但它迅速地普及,使得几乎每个网民都拥有一个或几个的OICQ号码,大学生也不例外,同时还亲切地称OICQ为“QQ”,也许是企鹅的图标憨态可掬,所以“QQ”贴纸、“QQ”玩具以及相关产品的专卖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街小巷。

大学生们互相问询移动电话已经不算流行,互问OICQ号码而且嘴里说“回头把你的‘Q’打开”却是今年普遍的趋势。

由于使用OICQ的人数众多,所以现在已经不太好申请新的号码,“QQ”号码也一时间出现类似“洛阳纸贵”的状况了。

排名第二:考研得票141张得票率12.47%知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前所未有地值钱。

考研在2001年得到空前的重视。

前几年的问候语是“你上网了吗”,而今年则是“你考研了吗”。

在校生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努力奋斗,四年前通过了高考关,四年后又要过“考研”这一关。

排名第三:情深深雨蒙蒙得票120张得票率10.61%琼瑶阿姨2001年咸鱼翻身的力作。

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自然不会放过这部电视剧的。

虽然都是大人,但看过《情深深雨蒙蒙》后丝帕抹泪的场景在大学中也不少见。

自然也成为2001年大学生口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了。

排名第四:911得票113张得票率9.99%恐怖主义为全世界爱好正义的人们所不齿,而关心时事的大学生们在2001年能吸引他们瞪大眼睛的事情,也莫过于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