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级财务会计 第六章 - 复件
中级财务会计 第六章 - 复件
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的重分类
企业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对其进行分类后,不得随意变更。
(一)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后,不得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
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得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后,不得随意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 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也不得随意重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期初摊余成本的调整 额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与重分类
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 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 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期初调整后摊余成本=当期收回债券本金的现值 +当期利息的现值 +以后期间利息的现值 +剩余债券本金的现值
1月1 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4年
(二)分期付息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
◆初始确认金额大于面值
借: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初始确认金额小于面值
借: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1)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2)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将上述“应收利息”替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金
量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
融
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
资
认为应收项目
产 的
后续计 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 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
会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
计
投资收益
处
处置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
理
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6.3 持有至到期投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
用于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 值变动而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 失。该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 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方登记资产负 债表日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公允 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期末,应将本账 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 账户无余额。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者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 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2.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使持有至到期投资未来收回的利息和本 金的现值恰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折 现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重分类条件
(1)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的改变,使某项投资
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
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提示】意图或能力。
(2)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
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
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
表明应在期初摊余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该利息调整摊销额作为期末摊余成本。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既不存在已偿还的本金也没 有发生减值损失的情况下,其摊余成本可用公 式表示如下: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
或
=面值±利息调整摊余金额
(一)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计算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1.摊余成本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
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
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6.2.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
的现金股利)
取的利息)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
贷:银行存款等
注: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到期日金额) ×票面利率 (名义利率)
利息调整摊销额=利息收入-应收利息
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大于面值,上式计算结果为负数,表明应从期初摊余成本中减去该利息
调整摊销额作为期末摊余成本;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小于面值,上式计算结果为正数,
贷:投资收益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 ( B/S )公允价值变动 )
B/S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上升 ) 按其 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按其差额(公允价值下降 )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注: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2.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核算,
如下: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在实际利率法下,利息
收入、应收利息、利息调整摊销额、摊余成本之间的关系式如下:
3. 在重分类日会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按其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三)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
◆初始确认金额大于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
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
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如出售或重分类金融资产的金额较大而受到 的“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能将金融资产划
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限制已解除(即,已过
了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企业可以再将符合
规定条件的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6.1.4金融资产的初始及后续计量原则
① 金融资产通常按照取得时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 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其他类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 入初始确认金额。
初始确认分类后,企业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摊余成本调整额=期初调整前摊余成本 -期初调整后摊余成本
4.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 整、应计利息【按其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例见教材【例6-8】
【例题·单选题】(2012年)20×1年
或:
借:投资收益
例见教材【例6-1至7】
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为了保证“投资收益”的数字正确,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要将交易性金融 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2)出售时投资收益=出售净价-取得时成本
总结:
交
按公允价值计量
易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
性 初始计 益)
注意问题: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 初始确认金额;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 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 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
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
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初始确认金额小于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面值×
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
额]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
率]
(四)可提前赎回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
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附有可提前赎回条 款的债券,企业在预计发行债券公司将部分赎 回债券时,应调整期初摊余成本,并将摊余成 本的调整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6章 金融资产
本章重点关注
◆ 金融资产的含义及分类 ◆ 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 金融资产的转移、减值和处置
6.1 金融资产概述
6.1.1金融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①概念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
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 金融工具的总称。
②特征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资产负债表日预 计利息时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账户,贷方登记出售或到期收回持有至到
期投资的账面余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反 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6.3.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