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 了解计算机1
1.2 认识微型计算机4
1.3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7
1.4 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9
1.5 数制与编码11
1.1 了解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图片、文字资料,描述计算机在生产、
生活、工作、科研、国防等场合的应用,并能说出各种应用领域的特
点。
能够表述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图片、文字记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过程,认识计算机的分类
与各类的特点。
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3)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具体事例,结合计算机发展及在生活、工作、
社会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进步,认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
2.操作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能够说出计算机发展
的四个阶段。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及特点。
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主要
特点,列举计算机分类产品及使用场合。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2)收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案例,描述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3.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搜集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探讨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2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3.基本知识
(4)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5)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6)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7)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8)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4.操作技能目标
(3)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4)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5)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3)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4)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5)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6)认识主板的接口。
(7)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
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普通用户最常用的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经常与PC、电脑、台式机、微机等名词混用,这里的微型计算机主要指台式机。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1.3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教学目标:
5.基本知识
(9)认识典型的微型计算机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数码相机(摄像机)。
(10)通过图1-8所示“计算机输入设备”示意,知道计算机输入设备中的触摸屏、
条码阅读仪等输入设备。
(11)认识典型的微型计算机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音箱等输出
设备。
(12)通过图1-8所示“计算机输出设备”示意,知道绘图仪输出设备。
6.操作技能目标
(6)熟练掌握鼠标5种操作方法,知道产生的操作效果。
(7)熟记键盘键符的位置以及键符的分类:字符键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键区、
数字键区。
(8)初步掌握键符操作的规则,及其正确的击键姿势。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8)常用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9)鼠标5种操作方法;键盘键符功能的使用;击键指法。
2.教学难点
(3)键盘指法循序渐进练习中的心理情感的调整;键盘键符能够坚持不懈的训练。
3.教学策略
本课任务1围绕鼠标和键盘输入设备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教学;任务2围绕显示器输出设备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教学。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
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输入/输出设备通常是附加到计算机系统中用来加强计算机功能的设备。
计算机主板上的接口就是用来识别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端口。
1.4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
教学目标:
7.基本知识
(13)知道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类型,能够区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4)能够简单描述高级编程语言是如何被计算机识别的。
(15)能够阐述软件使用中的知识产权规定。
8.操作技能目标
(9)能够区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0)能够区别软件使用中的版权规则。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0)识别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11)初步了解计算机如何执行程序。
(12)知道软件版权规则。
2.教学难点
(4)计算机对程序的执行过程。
3.教学策略
本课通过查阅资料将常用的软件类型、版本及其功能罗列在教材表1-7中。
让学生
从熟知的软件中区别什么是系统软件,什么是应用软件。
通过认识软件,让学生了
解所有的软件都是用语言编写的。
通过填写表1-8,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是
合法的或非法的行为,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分辨不同软件,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并了解有关知识产
权与版权保护的知识,合法使用软件。
1.5数制与编码
教学目标:
9.基本知识
(16)通过认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法理解二进制的概念。
(17)通过实例了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方法。
(18)通过阅读ASCII码表了解计算机内字符的编码规则。
(19)知道汉字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
10.操作技能目标
(11)能够进行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12)能够使用ASCII码表编写字符的二进制数。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3)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14)掌握字符与编码规则。
2.教学难点
(5)数制及不同数制间数据的转换: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6)ASCII码表的理解。
(7)字与字长的区别。
3.教学策略
本课通过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计算示例,认识二进制数与十制数之间的关系。
并
通过认识ASCII码表,认识字符如何在计算机内表示为二进制数的。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二进数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了解ASCII码和汉字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