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训练一、选择题图1 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 50 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 ( 图甲 ) 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 ( 图乙 ) 。
读图 , 完成 1~2 题。
图11. 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A. 降水B. 蒸发C.地下径流D. 地表径流2.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A.使流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 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 地质灾害减少[ 解析 ] 1.D 2.A第1题,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 导致下渗量减少, 蒸发量减少 , 降水量减少 , 地下径流量减少, 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 2 题 ,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流域降水量减少 , 太阳辐射增强, 气候趋于干热 ;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 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 水土流失问题较轻; 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 , 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 由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
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 图 2 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
据此回答3~4 题。
图23. 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A. 积雪融水B. 大气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4. 对该湖泊12 月—次年 2 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 , 合理的解释是()A. 下渗强烈B. 湖面结冰C.云量增大D. 风速减小[ 解析 ] 3.C 4.B 第 3 题 , 根据材料可知 , 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 故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C 项正确。
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的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补给湖泊的水量不稳定,A 、B、D 项错误。
第 4 题 , 潜热通量值反应湖泊与大气水热交换的多少, 湖面结冰 , 会阻断湖泊与大气的水热交换, 导致潜热通量值很小。
图 3 示意某湖泊测量数据, 其中图甲为该湖泊面积与湖面高程变化示意图, 图乙为该湖泊流域气温及降水量相对于多年平均值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5~6 题。
图K11-35. 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A. 冰川消退B. 降水减少C.泥沙淤积D. 围湖造田6. 据材料推断该湖泊的湖底地形大致是( )A B C D图 4[ 解析 ] 5.A 6.B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湖泊面积越来越小, 水面高程越来越低, 说明湖泊储水量越来越少。
结合该湖泊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可知, 气温升高很快, 降水量变化不大, 所以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升高, 冰川消退 ,A 项正确。
第 6 题 , 湖泊面积匀速地减少 , 湖面高程首先变化不大, 后来迅速减小。
说明前期湖泊面积比较大, 湖底坡度比较小 , 湖泊面积变化大, 湖面高程变化小; 后期湖底坡度比较大, 湖泊面积变小 , 湖面高程变化大。
故 B 项正确。
图5 为世界某区域图 , 图中 a 洋流是一支深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洋流。
科学家发现该洋流的流速已经比 50 年前下降了 31%。
据此回答 7~8 题。
图57.a 洋流流速最快的季节可能是()A. 春季B. 夏季C.秋季D. 冬季( )8. 若 a 洋流流速减缓 , 则下列推断可能正确的是A. 英国年雨量增多B. 北海渔场渔业减产C.挪威迎来暖冬D. 北海油污面积缩小[ 解析 ] 7.D 8.B 第 7 题, 图中 a 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 其形成受盛行西风驱动, 西风势力强则 a 洋流流速快。
北半球冬季 ,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此时北半球南北温差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 西风风力强。
第 8 题 ,a 洋流流速减缓意味着洋流势力减弱, 其对沿岸地区的增温增湿作用亦会减弱 ; 即使 a 洋流势力减弱 , 但其仍可使海面石油污染范围扩大;a 洋流势力减弱 , 可能会使寒暖流交汇区的位置发生变化, 故北海渔场渔业可能减产。
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 冰进 ( 海冰较常年增多 ) 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 海峡西侧水位升高 , 北上水流增加。
冰退则相反。
海峡内一年中 , 风力都在 8 级以上。
即便是万吨巨轮, 在波涛汹涌的海面, 也会被摇晃得像一片水上的树叶。
读图 6, 完成 9~11 题。
图 69. 德雷克海峡的冰进现象会出现在( )A.3 月B.6 月C.9 月D.12 月10.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 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A. 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B. 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11. 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该海峡波涛汹涌的原因的是( )A.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B.南极辐合带在南纬 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 , 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C.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 水域面积窄 , “狭管效应”明显D.水面对风的阻挡作用小, 风浪大[ 解析 ] 9.C 10.A 11.D 第 9 题 , 德雷克海峡的冰主要来自南极洲,9 月份南极气温升高 , 冰雪融化 , 部分冰川断裂形成冰山, 随着洋流漂移到德雷克海峡, 成为冰进现象 ;3 月份南极气温降低 , 冰山变少 , 成为冰退现象。
第10 题 , 冰进现象会导致海峡西侧水位升高, 北上水流增加 , 导致图中区域赤道东侧海水温度降低, 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赤道向南极输送热量主要靠暖流和大气环流, 输送的热量不会减少; 冰进发生时 , 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差增大 , 澳大利亚东岸大气对流可能更旺盛, 降水可能增多 ; 秘鲁寒流水温更低, 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减少。
第11 题 , 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暖湿的气流南北交换形成锋面, 风力变大 , 导致海峡波涛汹涌; 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 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 , 搅动海水 , 导致海峡波涛汹涌; 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 水域面积窄 , “狭管效应”明显 , 导致海峡波涛汹涌; 水面对风的阻挡作用小 , 不属于导致该海峡波涛汹涌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与沿江湖泊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 研究江、湖相互作用对湖泊流域的水循环、湖泊旱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控制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和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图 7 示意 1957— 2008 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次分布。
图7(1)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
(2)简述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的影响。
(3) 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在时间上的差异, 并简述其成因。
; [ 答案 ] (1) 长江与鄱阳湖为相互补给关系。
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 长江补给鄱阳湖当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 鄱阳湖补给长江。
(2)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 : 长江水位高时 , 长江水流入鄱阳湖 , 使长江水位降低。
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 : 长江水位低时, 鄱阳湖水流入长江, 使长江水位升高。
二者这种相互补给关系对长江径流起削峰补枯的作用。
(3) 差异 :4 — 6 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 — 9 月长江补给鄱阳湖。
成因 :4 — 6 月, 锋面雨带主要在长江以南, 鄱阳湖流域流量迅速增加, 此期间鄱阳湖向长江的补给作用增大 ;7 — 9 月 , 长江干流处于汛期, 径流量大 , 长江补给鄱阳湖。
[ 解析 ]第(1)题,长江与鄱阳湖为相互补给的关系。
第(2) 题 , 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起到削峰补枯作用。
第(3) 题 , 从时间来看 , 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7— 9 月 , 而鄱阳湖作用主要发生在4— 6 月 , 这与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有直接关系。
13.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雾大多是由暖湿空气流经较冷海面被冷却饱和而形成的,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 容易形成海雾。
材料二图 8 中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 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岛屿东部沿海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 毫米 , 而岛屿西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图8(1)判断图中①②哪一海域更容易出现海雾, 并说明理由。
(2)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指出其名称 , 并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3)试分析图示群岛国家河流的水文特征。
[ 答案 ] (1) ②海域。
理由 : ②海域位于寒、暖洋流交汇处, 容易形成海雾。
(2)北海道渔场。
有利条件 : 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 , 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 , 营养物质丰富,鱼群集中 , 形成大渔场。
(3) 图示群岛国家河流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 北部地区河流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河流的流量大 ,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 汛期较长 ; 植被覆盖率较高 , 河流的含沙量较小 ; 北部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 由于地势起伏较大 , 河流流程较短 , 流速快 , 水能资源丰富。
[ 解析 ] 第(1) 题 , 结合图示和海雾形成条件可知 , ②海域位于寒、暖洋流交汇处 , 容易形成海雾。
第(2) 题 , 结合图示可知 , 图中海域分布有北海道渔场。
从渔场位置、寒暖流交汇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 (3) 题 , 根据该群岛国家的地理位置 , 结合气候、地形、植被等 , 从河流补给类型、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和水能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