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3.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是指已被致敏的机体 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
特点:●仅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反应性质:与药理效应和剂量无关 ●反应症状:单一或复杂 ●致敏物质:药物、代谢产物、制剂杂质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4.后遗效应 又称后遗作用,是指停药后血药 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称为后遗效应。
职业技能培训
药品知识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药物:是指作用于机体用以预防、 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 化学物质。
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
药师
研制、生产药物 指导合理用药
病人 药学监护
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监护
护 士 用药护理
医生
诊断疾病 治疗疾病 (药物治疗)
实施治疗方案 (用药)
观察病人反应 (疗效、毒性) 实施用药护理
四、病理因素
如阿司匹林可使发热患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 常体温无影响。
五、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
药理学 效应
非特异性 药物作用 安慰剂

非特异性 绝对效应 医疗效应

自然恢复 无治疗


效 应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六、遗传因素
一些药物的异常反应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 是个体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如异烟肼等在体内的乙酰化代谢的多态性: 慢乙酰化代谢型 快乙酰化代谢型 中间乙酰化代谢型
●肾是主要排泄器官 ●胆道.肠道、肺,乳腺、唾液腺、 汗腺及泪腺等也可排泄某些药物。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一)肾排泄 1.方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泌 2.肾小管重吸收的多少与药物的脂溶性、解离 度、尿液的pH值有关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增多,重吸 收减少;在酸性尿液中解离减少,重吸收增多 。弱碱性药物与之相反。
如:服用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时,次晨出现 的乏力、头晕、困倦等现象。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5.继发反应 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又称治疗矛盾。
如:二重感染(菌群交替) 葡萄球菌 伪膜性肠炎 白色念珠菌 肠炎、鹅口疮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6.停药反应:是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使原 有疾病加剧或复发的现象。
代谢 粪
代谢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二、药物的分布
药物从血液循环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 药物的分布。
药物在体内经过某些酶的作用,使其化学结 构发生改变被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三、药物的排泄
概念:药物自体内以原形药或代谢产物经排泄器 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排泄( excretion)。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一、年龄 小儿 药物代谢清除率较高 对药物较敏感 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
老年 器官功能降低 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二、性别
除性激素外,性别对药物反应通常无明显
差别
月经期 避免使用强泻药、抗凝药
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早期
避免使用可能致畸、致流产的药

哺乳期 注意偏碱性药物可进入乳汁,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第二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 二、药物的剂型 三、给药途径 四、给药时间和次数 五、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六、遗传因素
7.特异质反应: 是指少数由于遗传因素所致 的生化缺陷的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定反应。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药物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又称为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 易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物被称为“精神药 品”,如催眠药等。
身体依赖性又称为生理依赖性或成瘾性。 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物有吗啡、哌替啶 等,被称为“麻醉药品”。
对新生儿的影响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三、个体差异
在年龄、性别、体重相同的情况下,少数人对 药物的反应存在质和量的差异。 量的差异:
高敏性: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应用 较小剂量即可产生较强的作用。
耐受性:有的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必须 应用较大剂量方可呈现应有的治疗作用。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药物在肾小管内随尿液的浓缩其浓度逐渐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二)胆汁排泄 肠肝循环:是指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 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三)其他排泄途径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 二、性别 三、个体差异 四、病理因素 五、心理因素 六、遗传因素
副作用、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停药反应 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
知识链结
反应停事件
沙立度胺1957年首次被用作处方药,可控制妇女妊娠期精神 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又被称为“反应停”。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广泛应用该药治疗妇 女妊娠反应。但随即之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畸形 ,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 实是孕妇服用“反应停”所导致的。于是,该药被禁用,然而,受 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历史上称这一严重的药害事件为反 应停事件。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增强 机体功能的改变
减弱
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 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疾 病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 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药物的 体内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一、药物的吸收
概念: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称为吸收。
第一部分 用药基础知识
吸收部位及特点
1.口服给药:这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吸收部位 主要在小肠。
首过消除:由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 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被转化灭活,使进 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 消除。
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iton)
上腔静脉
药物经肝静脉 入全身循环
肠壁 门静脉
作用部位 检测部位
药物经肝门静 脉入肝脏
小肠吸收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