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完整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完整版)
中国古代 政治史 一、专制 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的演变和 发展趋势 秦朝—— ——汉朝 ———— 隋唐—— ——宋朝 ———— 元朝—— ——明清 确立 巩 固 完善 强化 加 强 顶峰 集权 专 制 ↓↓ 解决中央 与地方的 矛盾 ← |→解 决君权与 相权的矛 盾 维护国家 统一,有 积极意义 加强专 制,消极 作用多 发展趋 势:不断 加强,从 集权到专 制 二、分裂 与统一 1、分裂 的原因
手工业发 展表现 为:⑴手 工业部门 的多少: 纺织、冶 铁、制瓷 、造纸等 。⑵分工 扩大、花 色品种的 增加。⑶ 产量的提 高,技术 水平的提 高和质量 的提高。 书上讲到 的手工业 的发展包 括:西汉 开始用煤 冶铁;北 宋也用 煤,徐州 是冶铁中 心;明朝 用焦炭炼 铁(佛 山)。 3、商业 商业发展 的表现 为:商品 种类的增 加、商品 质量的提 高、城市 的出现和 扩大、对 外贸易的 发展和货 币的变化 。 4、重大 水利工程
②从朝代 看,重要 的朝代都 是统一的 王朝,影 响巨大、 深远。 ③从分裂 时期看, 分裂孕育 着统一, 出现局部 统一。 ⑵对分裂 与统一要 具体分 析,尤其 是国家分 裂不能一 概而论, 不能对分 裂简单地 加以否定 。 ⑶统一是 历史发展 的主流, 处于主要 地位。要 充分肯定 国家统一 的历史进 步作用。 三、治乱 兴衰 1、产生 治世的原 因 ⑴统治阶 级调整统 治政策
在长期战 乱、分 裂,新王 朝建立之 后,统治 者一般都 能认识到 人民的力 量和吸取 前朝灭亡 的教训而 调整统治 政策,政 治上加强 中央集 权,经济 上采取修 养生息政 策,使社 会经济迅 速发展, 出现治世 。 ⑵统一的 局面下, 政局稳 定,政治 清明,经 济繁荣。 (开元盛 世) ⑶在社会 出现严重 (光武中 兴)
②明初对 外贸易发 达——郑 和下西 洋; ③互市; ④资本主 义萌芽。 ⑤白银成 为普遍流 通的货币 。 四、重要 的经济制 度和经济 政策 1、重要 的经济制 度和经济 政策 ⑴征税依 据的变 化: 人头税→ 土地财产 税→田亩 为主 (汉) (唐) (清) 说明封建 国家对农 民的人身 控制逐渐 放松,封 建制度逐 渐衰落。 ⑵征收物 的变化: 实物+劳 役→货币 地租。用 银两收 税,说明 商品经济 发展。
②在局部 统一地 区,统治 者为了自 身的生存 而加强恢 复和发展 经济,有 利于地方 经济的发 展。 ③要具体 问题具体 分析。 七国之乱 和安史之 乱,虽然 都是叛 乱,但结 果不同。 七国之乱 之后,中 央集权加 强;安史 之乱之 后,中央 集权被削 弱。 四、调整 和改革 1、相同 点 ⑴背景相 同。都发 生在推翻 前朝的大 规模农民 战争之 后,统治 者都吸取 前朝灭亡 的教训, 认识到人 民的力量 。
http://w ww.hao12
中古史: 重点是大 一统时候 的经济 文化 外 交和民族 关系 然后是几 个朝代的 比较,如 秦和隋的 共同点 唐和汉的 共同点
中国近代 史:共产 党和国民 党的发展 过程 政 治变革和 斗争以及 不同的政 治变 革 和斗争的 比较 反 抗侵略的 历程 民 族经济发 展的历程
⑷开明的 民族政策 使各民族 之间和睦 相处,友 好交往。 (贞观之 治) ⑸广大劳 动人民的 辛勤劳动 。 2、出现 乱世的原 因 ⑴统治黑 暗、腐朽 。如皇帝 不理政 事,重用 奸臣、宦 官等人, 造成外戚 或宦官专 权的现象 。(汉、 唐、明) ⑵统治阶 级内部矛 盾激化。 (或中央 与地方的 矛盾激 化) 中央集权 削弱,地 方割据势 力膨胀的 现象。 ex:东汉 、唐末 统治阶级 内部争权 夺利,矛 盾激化。 ex:西晋
孔子“仁 ”和以德 治民→孟 子“仁政 ”和民贵 君轻→董 仲舒“大 一统”思 想 儒家思想 对中国封 建社会影 响巨大。 它客观上 有利于中 央集权的 加强和国 家的巩 固;有利 于缓和阶 级矛盾及 社会的稳 定;有利 于封建社 会的长治 久安。从 此,儒家 思想逐渐 成为封建 社会占统 治地位的 正统思想 。 4、政治 (统治) 思想发展 的趋势 百家争鸣 →一家专 制(秦) →独尊儒 术 5、统治 者的思想 控制
5、各地 区各民族 经济文化 交流和中 外交流 6、科学 技术的发 展。 7、广大 人民的辛 勤劳动, 促进了生 产的发展 。 二、中国 古代经济 发展的一 般表现 1、农业 农业发展 一般表现 为:生产 工具的改 进、耕作 技术的提 高、水利 工程的兴 修、治河 工程、农 作物的引 种、开垦 土地的亩 数(增加 多少)、 产量数 (增加) 、人口数 (增加) 。 2、手工 业
⑴法家思 想顺应了 由分裂到 统一的历 史发展趋 势,反映 了建立专 制主义中 央集权的 需要。 ⑵法家提 出具有发 展进化因 素的历史 观,体现 出新兴地 主阶级改 革旧制的 进取精神 。 ⑶法家思 想有利于 国家的统 一和封建 制度的建 立,而且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制度被后 世沿袭了 两千多年 。
⑶农民战 争的作用 。地主大 量兼并土 地,造成 农民流 亡,引起 农民起义 。 ⑷自然灾 害。 3、认识 ⑴对治世 肯定其进 步作用, 但也要看 到,各阶 级的地位 没有发生 根本的变 化,农民 阶级与地 主阶级这 一社会基 本矛盾没 有改变, 正是统治 阶级对农 民的剥削 使社会出 现治世。 ⑵乱世影 响社会经 济的发 展,对人 民生活造 成很大危 害。但 是: ①处于乱 世的各族 人民共同 生活、共 同斗争, 有利于民 族融合。
⑶税种的 变化:税 种繁多→ 逐渐减少 。征税手 续简便。 ⑷农民由 必须服一 定时间的 徭役、兵 役到可以 代役。以 庸为标志 。 ⑸随着商 品经济的 发展,对 商品征收 重税。 2、与政 治联系 历代经济 政策,都 是对农村 生产关系 的调整。 当这种调 整适应当 时生产力 水平时, 就推动生 产力发 展,促进 济发展; 推动社会 进步。反 之就会阻 碍经济发 展,阻碍 社会进步 。 五、中国 古代的重 农抑商政 策 评价:
⑵目的相 同。都是 为了恢复 和发展社 会经济, 巩固封建 专制统治 。 2、措施 (相同与 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 产力。 前期-解 放劳动者 本身和释 放奴婢; 后期-放 松人身依 附关系、 ②减轻人 民负担— —从十五 税一到三 十税一。 ③把人民 和土地紧 密结合起 来——安 置流民, 更名田等 。 ⑵政治: ①约束统 治者,生 活节俭, 澄清吏治 (隋文帝 、唐太宗 、明太 祖) ②减轻刑 罚,缓和 阶级矛盾
中国现代 史:经济 的发展 党的各个 会议 文 革你可以 忽略掉的 和其他国 家的外交 关系
世界史: 资本主义 的发展 文艺复兴 三次工业 革命 资产阶级 反封建斗 争 重点 是法国和 英国的 苏联社会 主义的发 展 苏联 领导人所 采取的措 施和纲领 是很重点 的 最好能系 统的做好 比较和寻 找其中的 联系 二战比一 战重要 以及两次 战争的比 较和异同 点 战后 的国际新 形势和 因此而产 生的两个 国际机构 是很重点 的东西 现在的国 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 经济的发 展 美国 东亚和中 国
⑵从思想 上看,中 华民族很 早就产生 了统一的 思想要 求,经儒 家发展为 “大一统 ”思想, 成为中华 民族的强 大凝聚力 的思想根 源。 ⑶民族融 合使民族 之间的凝 聚力加强 。 ⑷中原汉 族先进经 济、文化 的强大吸 引力,使 少数民族 向往中原 。(被征 服) 3、评 价: ⑴分裂是 历史发展 的支流, 处于短暂 的、次要 的地位。 ①从时间 看,封建 社会分裂 时间不超 过几百年 。
⑴秦朝灵 渠。⑵汉 武帝治河 。⑶隋朝 大运河。 ⑷唐朝大 面积治河 。 ⑸五代钱 塘江海塘 。⑹元朝 漕运修建 运河。 三、中国 古代经济 发展阶段 特征 1、奴隶 社会—— 匹马束丝 。 2、封建 社会 ⑴战国、 秦汉时期 的阶段特 点 ①商品种 类繁多; ②中原市 场形成; ③封建城 市兴起。 ⑵隋、唐 时期的阶 段特征 ①城市繁 荣,唐中 期后商业 日益发 达; ②政府对 商业市场 在时间、 地点上有 严格限 制;
⑴封建自 然经济的 分散性。 (占主导 地位) ⑵专制主 义中央集 权统治的 削弱和地 方割据势 力的膨胀 。(政治 腐败) ⑶封建统 治集团内 部争权夺 利的斗争 。(激化 矛盾) ⑷各族统 治阶级之 间的矛盾 和斗争。 2、统一 的原因 统一是历 史发展的 必然趋 势,其原 因: ⑴秦汉以 来,中央 集权制度 的建立和 发展,有 效巩固了 多民族国 家的统一 。
⑴秦朝焚 书坑儒、 西汉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明朝八股 取仕;清 朝文字狱 。 ⑵利用宗 教(西汉 以后,统 治者利用 宗教加强 思想控 制)
中国古代 经济史 一、经济 发展的原 因 1、国家 统一、社 会安定、 政治清明 、政局稳 定 2、统治 阶级注意 调整统治 政策,鼓 励发展生 产。 3、大规 模农民战 争的推动 。 4、中原 人民的迁 移,使先 进的生产 技术和工 具传播, 使所到之 处经济发 展。
③对外贸 易发达, 政府设置 市舶使。 ⑶五代— —元朝时 期的阶段 特征 ①北,南 宋商品经 济发展及 特点; ②城市经 济繁荣, 打破时、 空限制; ③出现新 型货币— —纸币; ④设置边 贸易市场 ——榷 场; ⑤粮食、 农副产品 (茶等) 和手工业 原料(丝 等)大量 进入市 场; ⑥海外贸 易发达。 ⑦元大都 、漕运、 海运和海 外贸易 (泉州港 等)。 ⑷明清时 期的阶段 特征 ①出现专 业性的城 市
①重农抑 商政策在 封建社会 初期,对 农业、对 社会经济 的发展、 对新兴地 主阶级政 权的巩固 都起到了 积极作用 。 ②到了封 建社会末 期,在生 产力发 展,商品 经济活跃 、资本主 义萌芽产 生后,坚 持重农抑 商政策, 把商、农 发展对立 起来就违 反了经济 发展的规 律,对经 济发展起 到了阻碍 作用。 六、江南 经济的发 展和中国 古代经济 重心的南 移 1、我国 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 有三个明 显的特 征:
③加强中 央集权, 解决内部 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 改革后, 从经济上 看,推动 生产的恢 复和发 展,国力 富强(不 同朝代富 强的程度 不同,东 汉较 差),多 出现治世 。 ⑵从政治 上看,调 整或改革 后稳定统 治秩序, 保证社会 安定,完 善封建统 治制度, 推动封建 社会的发 展。 ⑶从文化 上,政治 稳定,经 济繁荣, 促进文化 繁荣发展 。 4、历代 改革 ⑴管仲改 革——奴 隶社会富 国强兵的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