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材料成型基础

上材料成型基础

13:22:43
三.优缺点 1.优点: 1)制造复杂的型腔,箱、壳体、机座等内 腔零件中存在许多内部复杂结构; 2)适应性广: (1)选材广泛,铸铁、钢、有色金属、合金钢 等; (2)大小皆宜,重量、尺寸大小范围广,如垫 片、机座等; (3)不分批量,单件、小批、中批、大批生产。 3)原材料来源广,成本低,投资少,也可用 废旧机件,废钢和切屑等作原材料; 4)加工余量小,节约材料,减小加工工作量。
13:22:43
(4)零件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影响 壁厚设计不合理,小于最小壁厚,壁厚 不均匀,急剧变化,导致流动阻力大,流 动性差。 铸件的折算厚度(体积/表面积)越大, 铸件结构形状越简单,其充型能力越好。 (5)产生的缺陷: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渣 等。 (6)措施 1°改善型砂水的含量,对沙进行烘干; 2°设计合理的浇注系统,加高直浇口,扩大 内浇口,增加出气口; 3°合理的选材及合理的零件结构设计; 4°铸型加热保温150~400℃。
13:22:43
2.缺点: 1)机械性能差,有缩孔、缩松、气孔、 晶粒粗大、组织不致密等; 2)质量稳定性差,铸造过程复杂,影响因 素多; 3)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 四.应用 1.可形成原材、铸钢锭、锻造件的坯料; 2.直接形成零件,精度无严格要求(球磨 机的钢球,熔蜡铸造件) 3. 型腔复杂的毛坯件。 13:22:43
§2-1 概述 一.学习的目的 1.解决产品设计中结构的工艺和工艺人 员对产品的工艺性审查; 2.解决实际生产中产品质量缺陷的改进 和质量分析; 3.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满足产品性能 与成本的平衡。
第二讲 铸造(casting)
13:22:43
二.定义: 液态成型(铸造):将熔炼一 定化学成分的合金浇注到具有与零 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 冷却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 机械性能的成型方法。 举例:在矿山机械重机中占整机 70~90﹪(基础件、床身等),在 汽车、运输机械中占50~70﹪左右 (箱体等)。
13:22:43
2)铸型特点影响(散热条件、液态存在时间长短) (1)型砂对流动性的影响 含水量大、透气性差,易造成型腔内气隔,阻碍金 属流动。水在高温的金属中易产生汽化,故造成金属 充腔阻力增大。气体越多,压力越大,排气不畅,则 充型能力下降。 缺陷是易产生气孔。 ( 2)导热性的影响 导热性好的铸模,金属液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时 间短,导致熔化的金属过早凝固,出现初晶的可能性 和数量大,阻碍其流动。蓄热系数越大,蓄热能力强, 导热性愈好,对液态合金的激冷能力愈强, 则合金的流 动性愈差。 缺陷是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等缺陷。 ( 3)浇注系统的影响 型腔过窄,直浇口过低,压差小,金属的流动动力 不足。浇口截面尺寸太小,布置不当,截面形状的不 合理性,阻碍金属的流动。 13:22:43 缺陷是易产生浇不足。
§2-2 铸造的工艺基础 一.概述 1.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铸造工艺过程中获得 外形正确、内腔健全铸件性能,反映了铸造 成型的难易程度,是一个综合性能,不是单 一的物理性能。它包含流动性、收缩性、吸 气性和偏析等。 2.学习目的 1)掌握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改善铸件质量的 工艺; 2)选择合理铸造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温度、 造型方 法、浇注系统等); 13:22:43 3 )改进设计和合理选材。
二.流动性
1.定义:金属在液态下的流动能力或液态金属充满型腔的 能力。 2.测量方法:在相同工艺参数的条件下,浇注试件的截面 形状尺寸相同,浇注合金液的螺旋形试样,以形成试 样的长度来衡量。见P2表1-1。 3.液态金属的凝固方式 1)层状凝固:恒温下在凝固过程中,固液两相界面清楚, 随温度下降固体不断加厚,直至液体中心。 2)糊状凝固:由于铸件截面的温度场比较平坦,结晶的 温度范围很宽,在某一段时间内,凝固区贯穿整个截 面,内表面粗糙,液体流动阻力大,在凝固区域内, 既有结晶的晶体也有液体。 313:22:43 )中间凝固:如果结晶温度较窄,但铸件截面的温度变 化较大,凝固区介于两者之间。
13:22:43
(2)结晶温度范围越窄,流动性越好 非共晶的合金,结晶的产生是在 一定温度范围内。如果合金的成分与共 晶的成分相差越大,则结晶温度的间隔 越大,形成初晶的温度越高,产生初晶 的数量越多,树枝状的晶体愈发达,在 金属由外向内的凝固过程中,内部产生 许多树枝状的晶体,从而阻碍了金属原 有的流动性。 缺陷是易产生缩松、缩孔。 注:一般来讲,越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 其流动性越好,铸造性能越好。 13:22:43
(3)固溶性能好坏的影响 以固溶形态存在的合金,增大固溶度可提高 合金的流动性。 杂质与含气量:其越多,则流动性越差。 合金的质量热容、密度、热导率:质量热容、 密度越大、热导率越小,流动性越好。 Si、P由于具有热(冷)脆性, S总以化合 物的形态分布在晶体的晶界上,熔点低具有热 脆性,且S的负电性较大,极易以FeS的形式 存在构成结晶的晶核,产生枝晶,阻碍金属的 流动。 ( 4)产生的缺陷:缩松、冷隔、缩孔、浇不到 等。 ( 5)措施:尽量选择合适的合金(接近共晶成 分),降低部分元素的含量,如硫。
1
2
3
4
13:22:43
a)
b)
C)
*4.影响因素
热交换条件、流动时间、流体的动力学条件,流动 速度,具体来讲就是合金成分、浇注温度、铸型的填 充条件。 1)合金的种类及成分 种类不同,成分不同,结晶的特性不同,流动性差 别较大。例如,我们用铸铁制造形状复杂零件,铸钢 制造形状较简单的零件。 (1)纯金属及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好。(c=4.3%) 共晶成分的合金的结晶一般是在恒温或温度变化 范围很窄的情况下发生的,均属层状凝固方式,液态 金属在填充型腔的过程中,由于金属表面的散热条件 好,首先凝固结壳,再逐层向内凝固,无明显树枝晶 存在,其内表面光滑,无尖端防热,不会发生阻止金 属液流动的金枝,金属流动的阻力小。 13:22:43 缺陷是易产生缩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