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力学原理部分第十四章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1、塑形成形:利用金属的塑性,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成形的一种加工方法,亦称金属塑性加工或金属压力加工。
2、金属塑性成形的优点: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组织性能亦改变、尺寸精度高。
3、塑性成形工艺: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冲裁、成型4、金属冷塑形变形的形式:1、晶内变形:滑移和孪生2、晶间变形:晶粒间发生相互滑动和转动5、加工硬化:在常温状态下,金属的流动应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为了使变形继续下去,就需要增加变形外力或变形功。
(指应变对时间的变化率)6、热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1、改善晶粒组织2、锻合内部缺陷3、破碎并改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的分布4、形成纤维组织5、改善偏析7、织构的理解:多晶体取向分布状态明显偏离随机分布的取向分布结构。
8、细化晶粒:1、晶粒越细小,利于变形方向的晶粒越多2、滑移从晶粒内发生止于晶界处,晶界越多变形抗力越大9、热塑性变形机理:晶内滑移、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10、塑性:不可逆变形,表征金属的形变能力11、塑性指标:金属在破坏前产生的最大变形程度12、影响塑性的因素:1、化学成分和合金成分对金属塑性的影响2、组织状态对金属塑性的影响3、变形温度4、应变速率5、应力状态13、单位流动压力P:接触面上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变形力14、碳和杂质元素的影响碳:其含量越高,塑性越差;磷:冷脆;硫:热脆性;氧:热脆性;氮:时效脆性、蓝脆、气孔;氢:氢脆、白点、气孔和冷裂纹等15、合金元素的影响:塑性降低硬度升高16、金属组织的影响(1)晶格类型(2)晶粒度(3)相组成(4)铸造组织17、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对大多少金属而言,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升高,塑性增加。
但是这种增加并不是线性的,在加热的某些温度区间,由于相态或晶界状态的变化而出现脆性区,使金属的塑性降低。
(蓝脆区和热脆区)18、变形抗力:指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产生抵抗变形的能力一般用接触面上平均单位面积变形力来表示,又称单位面积上的流动压力19、质点的应力状态:变形体内某点任意截面上应力的大小和方向20、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①化学成分:纯金属和合金②组织结构:组织状态、晶粒大小和相变③变形温度④变形程度:加工硬化⑤变形速度⑥应力状态21、金属的超塑性:细晶超塑性、相变超塑性第十五章应力分析1、研究塑性力学时的四个假设:①连续性假设:变形体不存在气孔等缺陷②匀质性假设:质点的组织、化学成分等相同③各向同性假设④体积不变假设2、质点: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或形状的点3、内力: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各质点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4、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求法5、点的应力状态:指变形体内一点任意方位微小面积截面上所承受的应力状况,即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名词解释)⎥⎥⎥⎦⎤⎢⎢⎢⎣⎡στττστττσ作用在x面上作用在y面上作用在z面上作用方向为z作用方向为y作用方向为x6、(名词解释)主平面:τ=0的微分面叫做主平面7、(名词解释)主应力:主平面上作用的正应力即为主应力8、(名词解释)应力主方向:主平面上的法线方向则称为应力主方向或应力主轴(主应力方向)9、应力状态特征方程:032213=---JJJσσσ10、应力张量不变量:、、11、斜微分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232221nmlσσσσ++=、22322212232222212)(nmlnmlσσσσσστ++-++=、2232222212nmlSσσσ++=12、判断:主切应力面上的正应力是存在的Y;主平面上没有切应力Y。
13、主切应力平面:使切应力数值达到极大值的平面,其上所作用的切应力称为主切应力。
(在主轴空间中,垂直一个主平面而与另两个主平面交角为45°的平面就是主切应力平面。
)14、主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剪应力有极值的切面叫做主剪应力平面,面上作用的剪应力叫做主剪应力。
取应力主轴为坐标轴,则任意斜切面上的剪应力可求得:22322212232222212)(nmlnmlσσσσσστ++-++=、232221nmlσσσσ++=、2232222212nmlSσσσ++=15、当时,是球应力状态,此时主剪应力为零,只有正应力,表明球应力状态下只有正应力作用。
16、主剪应力中绝对值最大的一个,也就是一点所有方向切面上剪应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剪应力,以τmax表示。
如设σ1>σ2>σ3,则τmax=±(σ1-σ3)/2 应注意到,每对主剪应力平面上的正应力都是相等的。
17、应力张量=应力偏张量(形状)+应力球张量(体积):⎥⎥⎥⎦⎤⎢⎢⎢⎣⎡=zzyzxzzyyyxyzxyxxxijστττστττσσ⎥⎥⎥⎦⎤⎢⎢⎢⎣⎡+⎥⎥⎥⎦⎤⎢⎢⎢⎣⎡---=mmmmzzyzxzzymyyxyzxyxmxxσσσσστττσστττσσ18、应力张量、应力偏张量、应力球张量:、、(P309)19、以受力物体内任意点的应力主轴为坐标轴,在无限靠近该点作等倾斜的微分面上,其法线与三个主轴的夹角都相等;20、等倾面:若斜截面的法线方向与三个坐标轴的夹角相等,.则该面称为等倾面21、八面体:在空间八个象限中,由8个这样的等倾面组成一个正八面体 22、213232221)()()(σσσσσσ-+-+-23、等效应力:将八面体剪应力取绝对值,并乘以系数23也称广义应力或应力强度。
24、[]2132322218)()()(2123σσσσσστσ-+-+-==25、简答:等效应力的特点:1、等效应力是一个不变量2、等效应力不能在特定为分平面上表示出来3、等效应力可以理解为代表一点应力状态中应力偏张量的综合应用26、填空:求应力的三种方法:矩阵法、微元体法、应力莫尔圆法27、应力平衡微分方程:无限接近的两个微分面上(近似平行)的应力增量是存在的28、应力莫尔圆:应力状态的几何表示法,29、P312切应力的正、负规定:在作应力莫尔圆时,顺时针方向作用于单元体上切应力为正,反之为负。
30、平面应力状态概念: 31、计算P313--15-1及P308第十六章 应变分析1、应变:是表示变形大小的物理量应变是由位移引起的2、小变形:与本身几何尺寸相比是非常小的量,通常情况下之数量级不超过(10-3-10-2)的弹塑性变形3、平面应力状态: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P3274、大变形:应变增量、应变速率等5、单元体的变形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应变:一种是线元长度的相对变化率6、剪应变:一种是相交两线元的夹角在变形前后的变化7、质点的应变状态:变形体内某点任意截面上应变的大小和方向8、主应变:通过一点,存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应变主方向(主轴),在主方向上的线元没有角度偏转,只有正应变,该正应变就叫主应变9、一般以ε1 、 ε2 、 ε3 表示。
如取应变主轴为坐标轴,则应变张量就简记为:⎥⎥⎥⎦⎤⎢⎢⎢⎣⎡=321000000εεεεij 主应变可由应变张量的特征方程求得:032213=---I I I εεε10、主剪应变:与应变主方向成45011、P319有个计算—广义应变或应变强度:将八面体剪应变γ8乘以系数2,所得之参量叫做等效应变,也称广义应变或应变强度。
22、小应变几何方程(要有思路)P320z wyvx u z y x ∂∂=∂∂=∂∂=εεε⎪⎪⎪⎭⎪⎪⎪⎬⎫∂∂+∂∂==∂∂+∂∂==∂∂+∂∂==)(21)(21)(21z u x w y w z v x v y u xz zx zy yz yx xy γγγγγγ 用角标符号可简记为:⎥⎥⎦⎤⎢⎢⎣⎡∂∂+∂∂=i j j i ij x u x u 21ε12、全量应变:单元体在某一变形过程或变形过程的某个阶段终了时的变形大小13、应变增量:变形过程中某一极短阶段的无限小应变。
(以物体在变形过程中某瞬时的形状尺寸为原始状态,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无限小应变就是应变增量。
) 14、平面变形问题P327(Z 轴上没有应力分量)第十七章 屈服准则1、连续:材料中没有空隙裂缝; 均质:各质点性能相同;各向同性:材料在各个方向的性能都一样; 各向异性: 材料在各个方向的性能不同; 理想弹性材料:弹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完全成线性关系的材料。
2、理想塑性材料: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 硬化材料:在塑性变形时要产生硬化的材料; 弹塑性材料:需考虑塑性变形之前弹性变形 理想弹塑性材料:考虑弹变忽略硬化 弹塑性硬化材料:考虑弹变和硬化的材料刚塑性材料: 在塑性变形之前,材料象刚体一样不产生弹性变形.理想刚塑性材料:忽略弹变和加工硬化 刚塑性硬化材料:不考虑弹变、考虑硬化3、(必考)P340屈服准则(重):定义: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与材料性能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质点才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就叫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或塑性方程。
4、表达式: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是应力分量的函数,f(σij )=C5、质点:各向同性的理想塑性材料6、Tresca 屈服准则(最大剪应力不变条件)表述如下:当材料(质点)中的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材料就屈服。
Tresca 屈服准则表达式:| σ1 – σ3 |= C=σs 或| σ1 – σ3 |=2K 在事先不知道主应力的大小顺序时,Tresca 屈服准则的普通表达式应为:⎪⎭⎪⎬⎫≤-≤-≤-S S S σσσσσσσσσ1332217、Mises 屈服准则表述为:①当应力状态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定值时,材料就屈服;②当应力偏张量的第二不变量J2’达到某定值时,材料就会屈服。
③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等效应力始终是一不变的定值。
23、Mises 屈服准则的表达式为:()()()[]s σσσσσσσσ=-+-+-=21323222121或8、屈服表面: 在σ1 σ2 σ3坐标系中,屈服准则都是空间曲面叫做屈服表面。
9、屈服轨迹:把屈服准则表示在各种平面坐标系中,则它们都是封闭曲线,叫做屈服轨迹。
10、计算P342重、11、(重点判断)两准则有何区别?1物理意义不同2、数学.表达式不同3、几何意义不同12、(重点)在什么状态下两准则相同?什么状态下差别最大?1、单向应力状态,两个准则一致2、两个主应力、大小相等,方向一致,两个准则一致3、在平面应力状态下,两个准则区别最大13、π平面上的屈服轨迹:定义:在主应力空间中,通过原点并垂直于等倾线ON 的平面叫做 π平面,它的方程是:σ1 +σ2+σ3=015、P344(重点)两个屈服准则的统一表达式:()()22)()()(31312312132σσσσσσσσσσσσμ-+-----==通式:Sβσσσ=-31、155.1~11==ββ密席斯准则:屈雷斯加准则: 计算:P342第十八章 材料本构关系P349~3521、本构关系: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2、(考试简答题)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有如下特点:1) 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