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


社会理想
对未来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追求、 向往和设计,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我 国 历
《诗经》中对“乐土”的向 往 《礼记》中描述的“天下为
西 方 社
史 上
公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想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会 理 想 社
社 会 康有为的“大பைடு நூலகம்世界”
会 观


蓝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图
发 展
古希腊“幸福岛”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疾. 《青玉案.元夕》) 2、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实现理想的曲折性 顺境: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逆境:将压力变为动力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于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 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用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 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 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向往追求。
以劳动为基础,劳动和享受相统一 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 个人的生活水准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
职业理想
条件的优劣 施展聪明才智范围的大小 获得利益的多少
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设计和追求
个人条件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 能力、责任与利益的有机统一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 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理想的类型
(1)性质和层次: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近 (2)时序: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期
理 (3)对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想
较短时间内 经过努力可 以实现的理 想
(3)内容: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生活理想
对生活条件的期盼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 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1)现实可能性 (2)时代性 3、理想的特征 (3)阶级性 (4)实践性 (5)超前性
理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不仅是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 主要还在于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学习 生活 工作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 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
恃 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
数 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 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
理想的时代性
柏拉图
马克思
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 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理想的实践性
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 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结合以上案例,请分析: (1)理想和信念在人一生中的作用是什么? (2)通过该案例能获得何种启示?
你们临开始运动以前应 该定定方向。比如航海远行 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 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 走,才能达到目的地。若是 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 永无到达的日子。
李大钊
心理学家提出的著名公式:
道德理想
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是做人的 楷模和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 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孟子倡导的道德理想是做“大丈夫”,他说:“居天下之 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 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 讲“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 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 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流沙河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 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 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 辛,饥区的灾民,大约不去种 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 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 的。”
——鲁迅
理想的现实可能性
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 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
理想的超前性
专题一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材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奥运梦想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就要成为现实
一、理想信念
(一)理想
1、为什么要有理想
“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
都死掉。”
——猪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分析1 大学生
成才
“势” 指什 么?
一般规律
顺势成才
分析2 科学的理想信念的认同和自觉追求面临的挑战
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的《十条诫令》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是不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认可 马克思主义? 链接案例:英国公布民意调查结果 马克思成为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柏拉图的“理想国” 资产阶级宣扬的 “理性王国”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1、信念的形成
一种信念就是一种需要的反映。 2、信念的涵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 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痴迷“法轮功”前的花季少女陈果
3、信念的特征
(1)稳定性 (2)执着性 (3)多样性 (4)情感性
(一)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社会的成员也没有理 想,那么这个社会是非常可怕,也是极其危险的。
讨论:
2004年3月15日,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 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逮捕。临刑前,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马加爵进行了专访。记者问: “事情的发生,改变了你的这些想法?”(指他对 “成功”的理解)马加爵回答:“肯定改变了,是 失败了。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 有什么追求,就很失败。”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实现理想的基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现实“丑恶”论 用现实来否定理想——追求“实惠”论 2、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1)坚定的信念 (2)社会历史客观条件 3、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1)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对个人、民族、国家、政党 (2)艰苦奋斗要求——精神实质 (3)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落实
为什么不提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实现吗? 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新情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1、立志当高远 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 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 2、立志做大事 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立志须躬行 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 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君子不器”
—— 孔子
“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
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
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
——邓小平
2、什么是理想
社会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
哲学认识论:理想是对奋斗目标有根据的构想。 心理学: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 政治学: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案例: 20世纪初发生了令人震惊
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4、信仰——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信仰的形成过程
外界信息 行为 信仰
认知 信念
情感 意志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故事: 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 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 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 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 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为什么?
链接案例:
在毛泽东青年时代,革命 是要被杀头的。当时的毛泽东 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 错,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按 照有些人的想法,毛泽东大可 不必去革命,何苦呢?但毛泽 东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积极的 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为 了革命,他一家二十多口人死 于国民党的屠刀下,他的妻子、 杨开慧也未能幸免于难。但他 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始 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理想 一直在支持着他,所以才有后 来的毛泽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