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考点导航(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备考重点引起价格变动的五种因素:商品的价值量(正比);供求关系(具体因素);纸币发行量;货币自身的价值(成反比);国家政策的影响(宏观调控政策);一、影响价格的因素(实际上是讲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一)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导致价格上下波动1、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间接因素)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和情人节的玫瑰。

2、供求对价格的影响(1)表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①需求对价格的影响:——成正方向变动表现: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图示:略②供给对价格的影响:——成反方向变动表现: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图示:略(2)启示:①生产者:商品生产者必须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②政府:政府控制物价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入手(从供给和需求思考对策)决定影响价值————→价格←————供求(交换价值)(二)价值决定价格(决定因素:成本)——导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注意:质量不决定价格)【特别提醒】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这样形成的价格,既反映商品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状况,对消费者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具有灵敏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价值决定价格”是从价格的决定因素讲的。

从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看,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从价格的影响因素看,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求关系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

“市场决定价格”是相对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决定价格”而言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充分享有定价权,可以根据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确定商品价格。

2、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量)【特别提醒】区分三组概念①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价值总量: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指同质商品的数量,可以用商品的件数来表示。

商品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它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总量是指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

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社会效率)。

提高时用加法;降低时用减法。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各自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特别提醒】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要注意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要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要明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由国家经济部门测算出来的,而是通过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某种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社时——劳动量——价值量——价格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整个行业的劳动效率,关键词通常为“全社会”“某部门”“某行业”。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或生产者的劳动效率,关键词通常为“某企业”“某生产者”。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一方面,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使个别生产者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在竞争中获得额外收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另一方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一方面,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3)弄清几组关系①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现在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1+x%)②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③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数量都成正比。

【特别提醒】计算题解题方法★★①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正比乘法、反比除法;增用加法、降用减法。

②商品价格与货币币值变动的计算:商品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因此,成反比用除法,货币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

货币升值,现在价格=原价格/(1+x%);货币贬值,现在价格=原价格/(1-x%)4、价值规律理论(1)含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特别提醒】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和起作用。

(包括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2)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所以,价值规律包括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两部分内容(存在于两个领域),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等价交换①含义:等价交换是指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要相等。

等价交换在货币产生前表现为交换双方的两种商品的价值量要相等,在货币产生后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要相符合。

②存在: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次交换之中,而是对无数次交换关系的概括,表现为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③实现: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即通过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实现的,是借助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④正确认识两种特殊现象:A、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也会上下波动,但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的价格的变化不能引起该商品扩大生产。

B、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现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造成的。

(3)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作用(选修P29)①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科技,加强管理)③实现优胜劣汰(5)要求:尊重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5、归纳影响价格的因素理论(思考稳定物价措施)★★ 2+(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决定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直接原因)(3)其他因素:①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

如果少于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降低。

(纸币发行量与价格呈正相关)②货币本身的价值:即生产金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当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上升,则商品价格下降;当货币价值下降,则商品价格上升。

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③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

当发生通胀时,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消费,稳定物价;也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物价。

④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投机和商业炒作、市场垄断和倾销等)⑤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⑥商品的质量影响价格。

商品质量即使用价值不决定价格,只是影响价格。

⑦流通环节:流通环节的多少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

⑧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商品的价格等因素。

【典例赏析】1、(09安徽文综)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 364元B. 400元C. 520元D. 776元【解析】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

甲生产者今年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200=400元。

故答案选B2、(17全国II,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

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

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

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8分)(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

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参考答案:(1)①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②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③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④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

(2)①政府完善补贴政策;②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③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