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改善班级管理

浅谈如何改善班级管理

浅谈如何改善班级管理
要求班主任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塑造灵魂,而非管制学生;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而非学生集体的独裁者。

有些班主任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对班上的事什么都不放心,非自己亲自过问不可,其实班主任完全应该也可以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几十个学生分担的。

不要老是认为学生自觉性差,能力不强。

实际上,学生源于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而产生的自觉性是不可忽视的,学生潜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更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所谓“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能力”,首先就是班主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大胆放手民主管理。

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

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份内之责的班级常规管理及各种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

所谓“民主管理”,决不仅仅是依靠几个班干部,而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出班级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每一个人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使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

二、重视情感教育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从来都不空泛,它有血有肉,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

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富有极大的鼓舞力量,是一切
道德的前提,是塑造完善人格的必要因素。

要使一个人激动、感奋,理性远不如情感的魅力大。

情感对人内心情绪的调动,具有独特的强磁力,而由此产生的情感效应则能激发人产生相应的行动。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班集体内,同学们从不同的家庭走到了一起,经常性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能培养情感,增进了解,使每一个成员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再加以目标激励和严格的要求,能使成员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和自制力,使学生感知敏锐,思维活跃,积极向上。

反之,消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地受责打骂,学生会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否定的排斥,产生自暴自弃、消极悲观、不思进取的情绪。

在班级管理中重视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以真挚激发学生的真情。

小学阶段学生对长辈的依赖比较强,如果教师能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看、去听、去说、去学,同时在这种父母般的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活动后的愉快和满足,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其次,正确运用爱去感染学生,教师的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爱护学生。

所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用全身心的爱关心学生,学生就能从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爱护和关怀中,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如何为他人着想,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形成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建设好的班风。

三、管理有的放矢
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

不同学生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其体力、智力、兴趣、性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特点,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为此班主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如果班主任总是以尊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即使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也难以熟悉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了。

如果班主任能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就能为进行个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有的学生需要严厉批评,有的需要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有的需要给予体贴、关怀式的温情,有的需要给予信心,创造条件,点燃起希望之火,使之能充满活力地学习、生活。

再次,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寓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

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分配一个为集体工作的小岗位,让其在为集体的服务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四、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教育也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

家校教育的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师要尊重
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班级管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家长配合的力度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形成是在家庭之中,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的向家长作宣传。

要把家长看成是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千方百计的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

同时,还要重视发挥优秀家长的力量,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好教材,经常在班级中宣讲,使学生产生光荣感、自豪感,从而有效避免教师管理班级孤军作战的现象。

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

在当代信息社会,家校联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借助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的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

在这一方面,教师的积极主动,更能赢得家长的配合、支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班主任只有不断扩大视角、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由无限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